一种防脱落漏缆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72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落漏缆卡具,包括第一部、第二部、连接部和底座,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分别借助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设置有漏缆固定腔,所述第一部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头,所述第二部上端设置有第二卡头,所述第一卡头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卡头内并与所述第二卡头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卡头插入第二卡头内形成卡接,相较于现有的卡扣结构,在受到径向力时卡头不易脱出,因而更为牢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漏缆卡具
本技术涉及漏缆卡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防脱落漏缆卡具。
技术介绍
在工业互联网通信领域中,目前应用最广的为漏缆1/2馈线,目前漏缆敷设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卡具结构多为卡扣结构,当卡具收到挤压时比较容易脱开造成线缆松开,固定不牢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牢靠的防脱落漏缆卡具。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脱落漏缆卡具,包括第一部、第二部、连接部和底座,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分别借助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设置有漏缆固定腔,所述第一部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头,所述第二部上端设置有第二卡头,所述第一卡头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卡头内并与所述第二卡头卡接。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第一卡头包括一尖端和设置于所述尖端两侧的卡钩,所述第二卡头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开口处向内弯折形成倒钩,当所述第一卡头插入所述第二卡头后,所述卡钩与所述倒钩卡接。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倒钩和卡钩的外表面均设置为倒圆角。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第一卡头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定中凸起,所述第二卡头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凹槽,当所述第一卡头插入所述第二卡头时,所述定中凸起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第一部上设置有第一圆柱面,所述第二部上设置有第二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和第二圆柱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圆柱面和第二圆柱面之间形成所述漏缆固定腔。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第一圆柱面和第二圆柱面的外侧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加强筋。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第一部、第二部、连接部和底座采用尼龙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一端厚度不超过1.3mm。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底座为薄壁等厚中空结构,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加强板。在一实施例中,该防脱落漏缆卡具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钉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底端设置有螺母固定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卡头插入第二卡头内形成卡接,相较于现有的卡扣结构,在受到径向力时卡头不易脱出,因而防脱落性能更好,更为牢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卡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部;2-第二部;3-连接部;4-底座;11-第一卡头;11a-尖端;11b-卡钩;12-第一圆柱面;21-第二卡头;21a-卡槽;21b-倒钩;22-第二圆柱面;5-定中凸起;6-加强筋;7-加强板;8-通孔;9-螺母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脱落漏缆卡具,包括第一部1、第二部2、连接部3和底座4,第一部1、第二部2分别借助连接部3与底座4连接,连接部3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使第一部1和第二部2能够张开,第一部1和第二部2之间设置有漏缆固定腔,第一部1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头11,第二部上端设置有第二卡头21,第一卡头11能够插入第二卡头21内并与第二卡头21卡接。使用时,需要先将第一卡头11和第二卡头21分开,确保张口足够大,将漏缆放入漏缆固定腔内,用力压紧第一部1和第二部2,使第一卡头11插入第二卡头21,实现卡具的锁紧。这种将第一卡头11插入第二卡头21内形成卡接的方式,相较于现有的卡扣结构,在受到径向力时卡头不易脱出,因而更为牢靠,防脱落性能更好。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卡头11包括一尖端11a和设置于尖端11a两侧的卡钩11b,第二卡头21包括卡槽21a,卡槽21a开口处向内弯折形成倒钩21b,当第一卡头11插入第二卡头21后,卡钩11b与倒钩21b卡接。这种倒钩结构更不容易松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地,也可只在尖端11a的一侧设置卡钩,另一侧设置为平面,卡槽21a与卡钩对应,这种结构防脱落性能优于传统卡扣,但没有两侧均设置卡钩和倒钩的防脱落效果好。优选地,为了便于将第一卡头11插入第二卡头21内,可将倒钩21b和卡钩11b的外表面均设置为倒圆角。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卡头收到侧向力发生偏移,可在第一卡头1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设置定中凸起5,第二卡头2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凹槽(图中未示出),当第一卡头11插入第二卡头21时,定中凸起5插接于凹槽内。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抱紧漏缆,可在第一部1上设置第一圆柱面12,在第二部2上设置第二圆柱面22,第一圆柱面12和第二圆柱面22相对设置,从而第一圆柱面12和第二圆柱面22之间形成与漏缆形状对应的漏缆固定腔。优选地,第一圆柱面12和第二圆柱面22的外侧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加强筋6,从而在保证了抱紧力的同时确保卡具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会伤到漏缆。此外,第一部1、第二部2、连接部3和底座4可采用尼龙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从而不容易造成零件缺失。进一步地,在以尼龙塑料为材料制作的卡具中,连接部3连接第一部1和第二部2的一端厚度应不超过1.3mm,以确保该部位能够容易弹性形变,方便第一部1和第二部2的分开和合拢。优选地,底座4为薄壁等厚中空结构,底座4内部设置有加强板7,在保证底座4的强度的同时,使整体重量较轻。为了便于将卡具固定在墙壁上,还可在底座4上开设用于穿过M5膨胀螺钉的通孔8,通过螺丝将卡具固定在墙上需要的位置。还可在通孔8的底端设置螺母固定孔9,从而可用M5内六角螺栓将本卡具固定到电缆支架上。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漏缆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第二部、连接部和底座,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分别借助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设置有漏缆固定腔,所述第一部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头,所述第二部上端设置有第二卡头,所述第一卡头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卡头内并与所述第二卡头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漏缆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第二部、连接部和底座,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分别借助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设置有漏缆固定腔,所述第一部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头,所述第二部上端设置有第二卡头,所述第一卡头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卡头内并与所述第二卡头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漏缆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头包括一尖端和设置于所述尖端两侧的卡钩,所述第二卡头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开口处向内弯折形成倒钩,当所述第一卡头插入所述第二卡头后,所述卡钩与所述倒钩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脱落漏缆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和卡钩的外表面均设置为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漏缆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头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定中凸起,所述第二卡头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凹槽,当所述第一卡头插入所述第二卡头时,所述定中凸起插接于所述凹槽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余良刘中华董文彪朱凯徐超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