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57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驱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一侧连接有元器件安装板,且安装箱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电池腔,所述元器件安装板的侧面和电池腔的侧面均设有一组正极触片和负极弹簧,且负极弹簧外套接有套筒,所述正极触片的周围呈环绕式等距设置有防呆短柱,且防呆短柱的一侧设有防呆骨架。本装置在现有马达基础上创新设定具有可防止电池正/负极与马达正/负极装反的创新结构,在原有产品马达座上增加防呆骨位,根据产品相关前置作业组装完成后,当马达装入电池时,由于有马达座上的骨位隔开,电池的负极与马达的正极无法导通,从而使电池能够正确的装入马达安装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
本技术涉及驱动机械
,具体是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
技术介绍
电子启动器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指的马达,又称起动机。它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从而带动曲轴转动,多用于电控玩具,因此马达一般配套有安装箱,用于放入电池。现有的DC马达产品消费者在使用马达进行更换电池时,由于电池正/负极与马达正/负极可能装反,当用户在装反电池的情况下会发生危险,容易正负极放错,导致发生短路或断路,造成电池/电机烧坏产品损坏,或发生火灾或安全事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一侧连接有元器件安装板,且安装箱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电池腔,所述元器件安装板的侧面和电池腔的侧面均设有一组正极触片和负极弹簧,且负极弹簧外套接有套筒,所述正极触片的周围呈环绕式等距设置有防呆短柱,且防呆短柱的一侧设有防呆骨架,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上设有开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侧面的正极触片和负极弹簧呈以及电池腔的侧面的正极触片和负极弹簧呈交错安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呆骨架和防呆短柱的高度相等,且防呆骨架和防呆短柱的厚度大于正极触片的高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负极弹簧位于套筒内部底端中心处,且套筒的内部底端以负极弹簧为原点对称设有一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高度是套筒深度的三分之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的内部且位于复位弹簧的顶部搭接有内筒,且内筒的高度和套筒的高度相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筒的侧面上端连接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套筒的外侧设有滑动腔,且滑动腔的深度和滚轮半径加限位柱的长度之和相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元器件安装板的内部交错排列有螺纹柱,且安装箱的底端对应开设有螺孔,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上设有马达安装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现有马达基础上创新设定具有可防止电池正/负极与马达正/负极装反的创新结构,在原有产品马达座上增加防呆骨位,根据产品相关前置作业组装完成后,当马达装入电池时,由于有马达座上的骨位隔开,电池的负极与马达的正极无法导通,从而使电池能够正确的装入马达安装箱内,与现有设计方案相比,此款马达能让消费者在进行更换电池时,能够更好的防止电池正/负极与马达正/负极装反,从而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为了保护由于电池装反,电池的正极端点会插入负极弹簧内,造成负极弹簧螺旋间距被撑大影响弹性或者直接将负极弹簧压弯的隐患,本装置在负极弹簧在加设套筒,套筒分两个部分,一个固定筒直接焊接在设备内,另一个活动筒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在固定筒内,正确安装时电池负极压迫负极弹簧在压迫一定程度后接着压迫活动筒,而当错误安装时电池正极凸点位于负极弹簧内部,此时虽然电池正极可以进去套筒,但是由于筒壁的保护,电池正极凸点不会插入负极弹簧螺旋间距内,也不会直接讲负极弹簧压歪,对负极弹簧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中负极弹簧保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中元器件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元器件安装板;2、开关;3、套筒;4、安装箱;5、电池腔;6、防呆骨架;7、正极触片;8、防呆短柱;9、内筒;10、限位柱;11、滑动腔;12、复位弹簧;13、滚轮;14、负极弹簧;15、马达安装槽;16、螺纹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包括安装箱4,安装箱4的内部一侧连接有元器件安装板1,且安装箱4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电池腔5,元器件安装板1的侧面和电池腔5的侧面均设有一组正极触片7和负极弹簧14,且负极弹簧14外套接有套筒3,正极触片7的周围呈环绕式等距设置有防呆短柱8,且防呆短柱8的一侧设有防呆骨架6,元器件安装板1上设有开关2。在图1中,元器件安装板1侧面的正极触片7和负极弹簧14呈以及电池腔5的侧面的正极触片7和负极弹簧14呈交错安装,该设计是基本设置,其目的是为了使两个电池的正负极一次连接形成通路,符合电学电流运行。在图3中,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高度相等,且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厚度大于正极触片7的高度,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是避免在错误安装电池时,电池的负极端点和本装置的正极触片7接触,因为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高度大于正极触片7,因此只有电池正极凸点才能够弥补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高度和正极触片7接触,电池负极由于是平面被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阻挡则不能接触到正极触片7,而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设置是为了适应不同型号电池和起到双重保护作用。在图2中,负极弹簧14位于套筒3内部底端中心处,且套筒3的内部底端以负极弹簧14为原点对称设有一组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的高度是套筒3深度的三分之一,负极弹簧14对内筒9起到复位作用。在图2中,套筒3的内部且位于复位弹簧12的顶部搭接有内筒9,且内筒9的高度和套筒3的高度相等,套筒3直接焊接在设备内,内筒9通过复位弹簧12活动连接在套筒3内,正确安装时,电池负极压迫负极弹簧14,在压迫一定程度后接着压迫内筒9,而当错误安装时,电池正极凸点位于负极弹簧14内部,此时虽然电池正极可以进去套筒3,但是由于筒壁的保护,电池正极凸点不会插入负极弹簧14螺旋间距内,也不会直接讲负极弹簧14压歪,对负极弹簧14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图2中,内筒9的侧面上端连接有限位柱10,且限位柱10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滚轮13,套筒3的外侧设有滑动腔11,且滑动腔11的深度和滚轮13半径加限位柱10的长度之和相等,内筒9在进行升降时通过限位柱10进行约束,防止内筒9转动影响连接,同时限位柱10可以防止由于复位弹簧12的反弹力将内筒9弹出,而滚轮13的作用是减小摩擦,防止过度磨损。在图3中,元器件安装板1的内部交错排列有螺纹柱16,且安装箱4的底端对应开设有螺孔,元器件安装板1上设有马达安装槽15,马达安装槽15用于固定马达,而螺纹柱16是一个空心连接部件,其内部刻蚀螺纹,使用螺丝将元器件安装板1固定在安装箱4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根据产品相关前置作业组装完成后,当马达装入电池时,电池的负极端点和本装置的正极触片7接触,因为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高度大于正极触片7,因此只有电池正极凸点才能够弥补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高度和正极触片7接触,电池负极由于是平面被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阻挡则不能接触到正极触片7,而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包括安装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4)的内部一侧连接有元器件安装板(1),且安装箱(4)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电池腔(5),所述元器件安装板(1)的侧面和电池腔(5)的侧面均设有一组正极触片(7)和负极弹簧(14),且负极弹簧(14)外套接有套筒(3),所述正极触片(7)的周围呈环绕式等距设置有防呆短柱(8),且防呆短柱(8)的一侧设有防呆骨架(6),所述元器件安装板(1)上设有开关(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包括安装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4)的内部一侧连接有元器件安装板(1),且安装箱(4)的内部另一侧开设有电池腔(5),所述元器件安装板(1)的侧面和电池腔(5)的侧面均设有一组正极触片(7)和负极弹簧(14),且负极弹簧(14)外套接有套筒(3),所述正极触片(7)的周围呈环绕式等距设置有防呆短柱(8),且防呆短柱(8)的一侧设有防呆骨架(6),所述元器件安装板(1)上设有开关(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安装板(1)侧面的正极触片(7)和负极弹簧(14)呈以及电池腔(5)的侧面的正极触片(7)和负极弹簧(14)呈交错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C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高度相等,且防呆骨架(6)和防呆短柱(8)的厚度大于正极触片(7)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装入防呆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昶旭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