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57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包括电池模组端面板、塑料支架、铜排和电芯极耳,所述铜排固定在塑料支架上,所述塑料支架设有若干导向块,电芯极耳采用折弯的方式,通过导向块将电芯极耳装配到塑料支架上,并将电芯极耳与铜排焊接,所述铜排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和第四铜排,所述第二铜排设有台阶;所述电池模组端面板设有模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塑料支架或铜排上设置台阶的方式,在保证模组体积能量密度的同时,将夺宝电芯极耳电芯的尺寸限制为一种,提供了模组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芯极耳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芯极耳支架构成技术方案一:塑料支架,铜排,与极耳支架配合的结构件:垂直的电芯极耳、电池模组端面板。在方案一中,位于端面板中的模组安装孔占据了独立的一部分空间,造成了端面板内部的空间浪费,导致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低。现有的电芯极耳支架构成技术方案二:塑料支架,铜排,与极耳支架配合的结构件:弯折的电芯极耳、电池模组端面板。在方案二中,电芯极耳与铜排进行电连接(串并联)时,采用了折弯的方式,在两端留出了空间,用来放置模组端面板中的模组安装孔,虽然提升了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但不同的电芯极耳不同的折弯角度造成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电芯极耳长度尺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电芯极耳支架中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低以及电芯极耳长度尺寸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在铜排本身或铜排支架采用台阶状的结构形式,电芯极耳安装采用折弯的方式,在保证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将电芯极耳的长度种类控制在一种,使得电芯极耳长度尺寸统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包括电池模组端面板、塑料支架、铜排和电芯极耳,所述铜排固定在塑料支架上,所述塑料支架设有若干导向块,电芯极耳采用折弯的方式,通过导向块将电芯极耳装配到塑料支架上,并将电芯极耳与铜排焊接,所述铜排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和第四铜排,所述第二铜排设有台阶;所述电池模组端面板设有模组安装孔。本技术通过在塑料支架或铜排上设置台阶的方式,在保证模组体积能量密度的同时,将夺宝电芯极耳电芯的尺寸限制为一种,提供了模组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效率。本极耳支架所适用的极耳方式为极耳折弯方式,通过塑料支架上的导向槽为折弯的极耳提供安装导向机构,从而在电芯堆的两侧留出一部分空间用来放置模组端面板上的模组安装孔,利用这种方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升了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在极耳进行折弯过程中,由于折弯角度的不同,在保证极耳与铜排搭接面积,即保证焊接与过流的同时,如果极耳在同一平面上,会造成两种及以上的极耳长度,降低装配时的效率,为使电芯的极耳只保持一种长度,通过在塑料支架上或铜排上设置台阶面来调节电芯的极耳的长度,在保证极耳与铜排搭接面积的情况下,使多个电芯的极耳保持同一种长度,提高生产时的装配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包括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第三导向块、第四导向块和第五导向块,所述电芯极耳包括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第三极耳、第四极耳和第五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卡置在第二导向块与塑料支架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极耳卡置在第五导向块和三导向块之间;所述第三极耳卡置在三导向块和第一导向块之间;所述第四极耳卡置在第二导向块和第四导向块之间;所述第五极耳卡置在第四导向块和第五导向块之间。作为优选,所述铜排通过复合注塑、热熔或其他形式固定在塑料支架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极耳对应的第二导向块与第二极耳、第三极耳对应的第三导向块设置高度差,高度差的部分即为对第二极耳、第三极耳的调节部分。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极耳对应的第一铜排的下表面与第二导向块贴合,第二极耳、第三极耳对应的第三铜排的下表面贴合,第一极耳与第一铜排的上表面进行焊接或其他搭接方式进行贴合,第二极耳、第三极耳与第三铜排的下表面进行焊接或其他搭接方式的贴合。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极耳与第五极耳同时搭接在第二铜排上,第一极耳对应的第二铜排的左侧上表面与第二极耳对应的第二铜排的右侧上表面设置高度差,高度差的部分为对第五极耳的调节部分。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极耳对应的第二铜排的左侧下表面与对应的第四导向块贴合,第四极耳与对应的第二铜排的左侧上表面进行焊接或其他搭接方式进行贴合,第五极耳对应的第二铜排的右侧下表面与对应第五导向块贴合,第五极耳与对应的第二铜排的右侧上表面进行焊接或其他搭接方式进行贴合。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塑料支架或铜排上设置台阶的方式,在保证模组体积能量密度的同时,将多包电芯极耳电芯的尺寸限制为一种,提供了模组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电芯极耳支架与电芯堆轴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电芯极耳支架、电芯极耳、端面板俯视剖面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塑料支架台阶、剖面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铜排台阶剖面图;其中:1、电池模组端面板2、塑料支架3、铜排4、电芯极耳1-1、模组安装孔2-1、第一导向块2-2、第二导向块2-3、第三导向块2-4、第四导向块2-5、第五导向块3-1、第一铜排3-2、第二铜排3-3、第三铜排3-4、第四铜排3-1-1、第一铜排的下表面3-1-2、第一铜排的上表面3-2-1、第二铜排的左侧下表面3-2-2、第二铜排的左侧上表面3-2-3、第二铜排的右侧下表面3-2-4、第二铜排的右侧上表面3-3-1、第三铜排的上表面3-3-2、第三铜排的下表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以电芯电连接方式为2P12S为例,也可以适用于多并多串的电连接方式。该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由1个电芯极耳支架-塑料支架,四种不同种类的铜排组成,包括第一铜排3-1、第二铜排3-2、第三铜排3-3和第四铜排3-4与该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有装配关系的包括24个电芯极耳(2P12S)及1个端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电芯极耳4采用折弯的方式,通过电芯极耳支架-塑料支架2上的导向块将电芯极耳4装配到电芯极耳支架上,进行与电芯极耳支架-铜排的焊接或其他搭接形式,从而在电芯堆的两端留出了一部分空间用来放置电池模组端面板1上的模组安装孔1-1,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其中,铜排3可通过复合注塑、热熔或其他形式固定在塑料支架2上。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极耳4-2与第三极耳4-3比第一极耳4-1的折弯角度小,为保证第二极耳4-2、第三极耳4-3与第一极耳4-1长度的一致,在对应的电芯极耳支架——塑料支架2上设置第一台阶,即第一极耳4-1对应的第二导向块2-2与第二极耳4-2、第三极耳4-3对用的第三导向块2-3设置高度差,高度差的部分即为对第二极耳4-2、第三极耳4-3的调节部分。其中,第一极耳4-1对应的第一铜排3-1的下表面3-1-1与第二导向块2-2贴合,第二极耳4-2、第三极耳4-3对应的第三铜排3-3的下表面3-3-2贴合,第一极耳4-1与第一铜排3-1的上表面3-1-2进行焊接或其他搭接方式进行贴合,第二极耳4-2、第三极耳4-3与第三铜排3-3的下表面3-3-2进行焊接或其他搭接方式的贴合。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五极耳4-5比第四极耳4-4的折弯角度小,为保证第四极耳4-4与第五极耳4-5长度的一致,由于第四极耳4-4与第五极耳4-5搭接在同一个铜排3-2上,在第二铜排3-2本身上设置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电池模组端面板(1)、塑料支架(2)、铜排(3)和电芯极耳(4),所述铜排(3)固定在塑料支架(2)上,所述塑料支架(2)设有若干导向块,电芯极耳(4)采用折弯的方式,通过导向块将电芯极耳(4)装配到塑料支架(2)上,并将电芯极耳(4)与铜排(3)焊接,所述铜排(3)包括第一铜排(3-1)、第二铜排(3-2)、第三铜排(3-3)和第四铜排(3-4),所述第二铜排(3-2)设有台阶;所述电池模组端面板(1)设有模组安装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电池模组端面板(1)、塑料支架(2)、铜排(3)和电芯极耳(4),所述铜排(3)固定在塑料支架(2)上,所述塑料支架(2)设有若干导向块,电芯极耳(4)采用折弯的方式,通过导向块将电芯极耳(4)装配到塑料支架(2)上,并将电芯极耳(4)与铜排(3)焊接,所述铜排(3)包括第一铜排(3-1)、第二铜排(3-2)、第三铜排(3-3)和第四铜排(3-4),所述第二铜排(3-2)设有台阶;所述电池模组端面板(1)设有模组安装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向块包括第一导向块(2-1)、第二导向块(2-2)、第三导向块(2-3)、第四导向块(2-4)和第五导向块(2-5),所述电芯极耳(4)包括第一极耳(4-1)、第二极耳(4-2)、第三极耳(4-3)、第四极耳(4-4)和第五极耳(4-5),所述第一极耳(4-1)卡置在第二导向块(2-2)与塑料支架(2)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极耳(4-2)卡置在第五导向块(2-5)和三导向块(2-3)之间;所述第三极耳(4-3)卡置在三导向块(2-3)和第一导向块(2-1)之间;所述第四极耳(4-4)卡置在第二导向块(2-2)和第四导向块(2-4)之间;所述第五极耳(4-5)卡置在第四导向块(2-4)和第五导向块(2-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铜排(3)通过复合注塑、热熔或其他形式固定在塑料支架(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电芯极耳支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极耳(4-1)对应的第二导向块(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刘萱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