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57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包括干燥槽和用于阻挡液体的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液板设置在所述辊筒组上方,所述下挡液板设置在所述辊筒组下方,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连接在所述干燥槽内部左右两侧位置,且位置可左右移动,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的设置方向与所述隔膜运行的方向一致,所述吸液层粘附在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外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对隔膜边缘耳边上混合液进行阻挡,防止耳边上的混合液甩至膜面,消除隔膜表面上出现的油点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湿法隔膜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膜萃取后的新型挡液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采用湿法双向同步拉伸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过程中,铸片经过双向同步拉伸后会形成带耳边的油膜,油膜经过萃取后会进入干燥槽内用辊筒组接触式加热的方式对隔膜进行预干燥,然后再进入干燥房内用辊筒组接触式加热和空气加热的方式对隔膜进行彻底干燥。鉴于双向同步拉伸的工艺特点,油膜耳边的厚度会比中间位置的油膜厚。耳边厚度的增加影响其在萃取液中的萃取程度。因此当隔膜经过萃取后进入干燥槽时,隔膜耳边上会残留少量白油。耳边上的白油与萃取液混合形成混合液。隔膜经过萃取后进入干燥槽,由于张力的存在,耳边上的混合液会向内甩至膜面上。由于隔膜具有亲油特性,一旦混合液甩至隔膜表面,隔膜表面就会出现油点缺陷,这些油点缺陷经过后续的热处理时在微观结构上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闭孔现象,这种隔膜如果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就会增加电池的内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阻挡混合液甩至隔膜表面上的新型挡液装置。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包括干燥槽和用于阻挡液体的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液板设置在所述辊筒组上方,所述下挡液板设置在所述辊筒组下方,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连接在所述干燥槽内部左右两侧位置,且位置可左右移动,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的设置方向与所述隔膜运行的方向一致,所述吸液层粘附在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外侧面。所述上挡液板的底边裁剪形状与所述隔膜绕所述辊筒组运行的路径一致,所述下挡液板的顶边裁剪形状与所述隔膜绕所述辊筒组运行的路径一致。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与所述隔膜和所述辊筒组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与所述隔膜边缘的距离为5-50厘米。所述上挡液板的顶部两侧和所述下挡液板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块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固定板采用所述调节螺栓连接在所述直角固定器上。所述直角固定器采用所述固定螺栓连接在所述干燥槽前后内壁上。所述直角固定器上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一个直槽螺栓孔,孔的长度为5-30厘米,连接所述干燥槽内壁的一侧设有两个直槽螺栓孔,孔的长度为1-10厘米。所述吸液层与所述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通过所述魔术贴连接。所述吸液层为无纺布、毛毡、吸油棉等亲油性材料。所述魔术贴为背胶型魔术贴。所述上挡液板和所述下挡液板由不锈钢制成。所述直角固定器由不锈钢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挡液板置于干燥槽两侧,可有效阻挡隔膜耳边上的混合液向内甩至膜面上,能够有效防止放射状油点的产生。挡液板通过设有直槽螺栓孔的直角固定器固定在干燥槽内,实现对挡液板左右位置的调整,可有效阻挡由于隔膜幅宽变化而产生的不同位置的油点。挡液板外层粘附有吸液层,可有效吸附甩至挡液板上的混合液,避免甩至挡液板上的混合液聚集后滴落至膜面上。有效防止滴落型油点的产生。挡液板上的吸液层通过魔术贴与其连接,可实现对吸液层的快速更换,操作简单便捷,有效提高维保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挡液板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干燥槽,2.辊筒组,3.上挡液板,4.下挡液板,5.调节装置,6.隔膜,7.魔术贴,8.吸液层,501.直角固定器,502.固定螺栓,503.调节螺栓,504.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述及的前后、左右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常观察视角定义,不代表具体的方向。本技术中述及的前后对应于图1中纸面的左右,本技术中述及的左右对应于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两侧。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包括干燥槽1、位于干燥槽内部的辊筒组2、位于辊筒组上方的上挡液板3,位于辊筒组下方的下挡液板4,带有成孔剂的隔膜经过萃取槽萃取后进入干燥槽进行预干燥,其中,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设置在干燥槽两侧,可阻挡耳边上的混合液甩至隔膜表面。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通过调节装置5可调节的设置在干燥槽1内,上挡液板3顶部两侧、下挡液板4底部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板504,固定板504通过两个调节螺栓503固定在直角固定器501上,直角固定器501通过两个固定螺栓502固定在干燥槽1前后两侧内壁上,使得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能够固定在干燥槽1内壁上。直角固定器501上连接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的一侧设置一个直槽螺栓孔,孔的长度为5-30厘米;连接干燥槽1内壁的一侧设置两个直槽螺栓孔,孔的长度为1-10厘米。直槽螺栓孔的设置使得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的位置可进行左右调节。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与隔膜6和辊筒组2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与所述隔膜边缘的距离为5-50厘米。魔术贴7分别粘附在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外侧表面上,吸液层8通过魔术贴7分别固定在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外侧表面上,吸液层8为无纺布、毛毡等亲油性材料,魔术贴7为背胶型魔术贴,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由不锈钢制成。直角固定器501由不锈钢制成。整套新型挡液装置按图1方式装配完成后,根据现场薄膜幅宽,通过调整调节螺栓503,确定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的工作位置。油膜经过萃取后进入干燥槽1内通过辊筒组2进行预烘干,然后传送至干燥房内进行彻底烘干。吸液层8吸液达到饱和状态后,可直接将吸液层取下,更换为新的吸液层,可实现对吸液层的快速更换,操作简单便捷,有效提高维保效率。吸液层8为亲油性材料,可有效吸附甩至挡液板上的混合液,避免甩至挡液板上的混合液聚集后滴落至膜面上,有效防止滴落型油点的产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包括干燥槽(1)和用于阻挡液体的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液板(3)设置在辊筒组(2)上方,所述下挡液板(4)设置在辊筒组(2)下方,所述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通过调节装置(5)连接在所述干燥槽(1)内部左右两侧位置,且位置可左右移动,所述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的设置方向与隔膜(6)运行的方向一致,吸液层(8)粘附在所述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外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包括干燥槽(1)和用于阻挡液体的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液板(3)设置在辊筒组(2)上方,所述下挡液板(4)设置在辊筒组(2)下方,所述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通过调节装置(5)连接在所述干燥槽(1)内部左右两侧位置,且位置可左右移动,所述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的设置方向与隔膜(6)运行的方向一致,吸液层(8)粘附在所述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4)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液板(3)的底边裁剪形状与所述隔膜(6)绕所述辊筒组(2)运行的路径一致,所述下挡液板(4)的顶边裁剪形状与所述隔膜(6)绕所述辊筒组(2)运行的路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与所述隔膜(6)和所述辊筒组(2)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液板(3)、下挡液板(4)与所述隔膜(6)边缘的距离为5-5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液板(3)的顶部两侧和所述下挡液板(4)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板(5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湿法隔膜生产中的新型挡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04)采用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影张绪杰朱钦振郭晓奇刘国军何健邵长旭郑云栋房坦刘杲珺白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