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技术介绍
预制混凝土桩是建筑行业中广泛的使用的桩基础用材,受限于生产和运输条件,预制混凝土桩的单节长度往往小于预制混凝土桩的设计长度要求,因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多根预制混凝土桩轴向连接在一起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整体长度。传统的预制混凝土桩连接方式一般是将上、下两节预制混凝土桩的端板对齐进行焊接固定,具体方法是将上、下两节管桩的端头板对齐,调整垂直度后,再通过电焊方式连接,该连接方式受人为因素、气象因素影响大,且由于对管桩垂直度及连接质量要求较高,因此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高。且此种焊接方式没有将上、下管桩内的钢棒进行连接,因而上、下管桩之间的应力传递作用不强,导致上、下节预制混凝土桩间的连接强度不甚理想。针对上述传统的端板对齐焊接的预制混凝土桩连接方式,申请人先前提供了一种强拉扣接结构,如图14所示,该强拉扣接结构包括中间螺母301和插入到中间螺母301中的插杆302,中间螺母301端部具有由若干个卡片303组成的卡圈,当插杆30 ...
【技术保护点】
1.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n螺接体;/n螺母套筒,与螺接体轴向对置;/n插杆,其轴向两端分别形成螺接头和变径插接头;以及/n止脱机构,由导正环封盖在所述螺母套筒内用以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n其中,所述螺接头与螺接体螺纹连接固定,导正环具有供插杆贯穿的通孔,通孔包含轴向长度值L1大于变径插接头轴向长度值L2的导正孔段,以使插杆在穿越过程中自身中轴线与导正环中轴线A逐渐靠拢直至趋近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螺接体;
螺母套筒,与螺接体轴向对置;
插杆,其轴向两端分别形成螺接头和变径插接头;以及
止脱机构,由导正环封盖在所述螺母套筒内用以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
其中,所述螺接头与螺接体螺纹连接固定,导正环具有供插杆贯穿的通孔,通孔包含轴向长度值L1大于变径插接头轴向长度值L2的导正孔段,以使插杆在穿越过程中自身中轴线与导正环中轴线A逐渐靠拢直至趋近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导正孔段的轴向长度值L1大于导正孔段的最小内孔径值d;
和/或,变径插接头轴向长度值L2大于或等于变径插接头的最大外直径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由螺接体至螺母套筒的方向上,导正孔段的内孔径逐渐减小,且所述导正孔段的内壁轮廓母线B与导正环的中轴线A间形成角度值为0.01°~5°的夹角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螺接头和变径插接头之间由杆体衔接,且杆体和变径插接头均呈回转体状;
在由螺接体至螺母套筒的方向上,变径插接头包含外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变径段和外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二变径段;
第一变径段和第二变径段连接处至杆体外周壁的最短直线C与杆体的中轴线E形成角度值为0.01°~5°的夹角θ,且夹角θ的角度值小于等于夹角α的角度值;
优选的,夹角α的角度值为0.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导正孔段轴向长度值L1为变径插接头轴向长度值L2的1.05倍~3倍;
优选的,导正孔段的轴向长度值L1为导正孔段的最小内孔径值d的1.15倍~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按装配时插杆的先后穿越顺序将导正环的轴向两端分别区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通孔还具有位于导正环第二端且连接导正孔段的锥形约束孔段,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锥形约束孔段的内孔径逐渐增大,锥形约束孔段可至少部分容纳用于逆向卡止插杆的止脱机构;
优选的,所述导正环的外壁形成有由第二端延伸向第一端的外螺纹,所述导正环的第二端环绕中轴线间隔开设两条以上剖沟,剖沟的轴向长度大于或等于锥形约束孔段的轴向长度;
导正环的第一端形成有便于旋拧的第一扭矩施加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脱机构包含环状卡止体和内置于所述螺母套筒并向导正环方向抵推所述环状卡止体的弹性元件;
所述环状卡止体具有两个以上可依次首尾连接以组合环绕形成有中心通孔的弧形卡块,第二变径段经中心通孔贯穿并撑散开环状卡止体后,各弧形卡块在弹性元件的抵推作用下沿锥形约束孔段复位聚拢在所述第一变径段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呈一整体,且所述环状卡止体的内周壁环绕中轴线开设有至少两条径向沟槽,当所述插杆向环状卡止体的一端施加轴向抵推力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