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235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90%时,用0.25%胰酶消化传代;(2)将上述步骤(1)传代培养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分化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18‑22μg/mL、地塞米松5‑10ng/mL、抗坏血酸40‑50μg/mL、磺丁基‑β‑环糊精15‑23μg/mL、甜菜碱45‑52μg/mL、乙酸铟10‑15ng/mL、谷胱甘肽50‑60μg/mL。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代培养得到的骨髓间充干细胞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磺丁基‑β‑环糊精、甜菜碱、乙酸铟协同作用,有效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率,缩短成骨分化时间,为其在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临床应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细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是人体新生细胞从增殖、迁移、分化直至成熟过程中的第一个细胞,是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中药来源,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脂肪等。在干细胞生物学中,探究细胞增殖和分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组织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强,及多向分化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的可以分化成各种间充质来源的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是未来干细胞在医疗应用上具有巨大潜力的理想种子细胞。骨髓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方向取决于外局的微环境,培养介质作为细胞外化学微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已被公认为是目前体外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体外诱导条件可以决定其分化方向。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是利用其构建骨组织工程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向成骨方向的诱导过程中常常需要加入胎牛血清等外源性血清,安全性降低,而且存在诱导分化效率低,时间长等问题,给临床应用造成不便。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安全而又有效的成骨分化诱导方法,是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有效提高分化效率、缩短分化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90%时,用0.25%胰酶消化传代;(2)将上述步骤(1)传代培养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分化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所述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18-22μg/mL、地塞米松5-10ng/mL、抗坏血酸40-50μg/mL、磺丁基-β-环糊精15-23μg/mL、甜菜碱45-52μg/mL、乙酸铟10-15ng/mL、谷胱甘肽50-60μg/mL。进一步地,所述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20μg/mL、地塞米松8ng/mL、抗坏血酸45μg/mL、磺丁基-β-环糊精20μg/mL、甜菜碱50μg/mL、乙酸铟12ng/mL、谷胱甘肽55μg/mL。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接种密度为1-2×104个/mL。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接种密度为2-4×105个/mL。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取传代培养至第3-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分化培养基。进一步地,所述传代培养的比例为1:3-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将传代培养得到的骨髓间充干细胞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基以DMEM/F12为基础培养基,在添加胰岛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的同时,在上述基础培养基中还添加磺丁基-β-环糊精、甜菜碱、乙酸铟协同作用,有效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率,缩短成骨分化时间,为其在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临床应用提供保障,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比例1至5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培养过程中的ALP活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中的基础培养基DMEM/F12中,接种密度为1×104个/mL,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时,用0.25%胰酶消化传代,传代培养的比例为1:3;(2)将上述步骤(1)传代培养得到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6孔培养板的分化培养基上,在37℃,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诱导分化,接种密度为2×105个/mL,每隔一天换液一次;上述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20μg/mL、地塞米松8ng/mL、抗坏血酸45μg/mL、磺丁基-β-环糊精20μg/mL、甜菜碱50μg/mL、乙酸铟12ng/mL、谷胱甘肽55μg/mL。实施例2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中的基础培养基DMEM/F12中,接种密度为1.5×104个/mL,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5%时,用0.25%胰酶消化传代,传代培养的比例为1:4;(2)将上述步骤(1)传代培养得到的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6孔培养板的分化培养基上,在37℃,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诱导分化,接种密度为3×105个/mL,每隔一天换液一次;上述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18μg/mL、地塞米松5ng/mL、抗坏血酸40μg/mL、磺丁基-β-环糊精15μg/mL、甜菜碱45μg/mL、乙酸铟10ng/mL、谷胱甘肽50μg/mL。实施例3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中的基础培养基DMEM/F12中,接种密度为2×104个/mL,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90%时,用0.25%胰酶消化传代,传代培养的比例为1:4;(2)将上述步骤(1)传代培养得到的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6孔培养板的分化培养基上,在37℃,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诱导分化,接种密度为4×105个/mL,每隔一天换液一次;上述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22μg/mL、地塞米松10ng/mL、抗坏血酸50μg/mL、磺丁基-β-环糊精23μg/mL、甜菜碱52μg/mL、乙酸铟15ng/mL、谷胱甘肽60μg/mL。对比例1对比例1提供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磺丁基-β-环糊精,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2对比例2提供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将磺丁基-β-环糊精替换为羟丙基-β-环糊精,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3对比例3提供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甜菜碱,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4对比例4提供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乙酸铟,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5对比例5提供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90%时,用0.25%胰酶消化传代;/n(2)将上述步骤(1)传代培养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分化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n所述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18-22μg/mL、地塞米松5-10ng/mL、抗坏血酸40-50μg/mL、磺丁基-β-环糊精15-23μg/mL、甜菜碱45-52μg/mL、乙酸铟10-15ng/mL、谷胱甘肽50-60μg/m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90%时,用0.25%胰酶消化传代;
(2)将上述步骤(1)传代培养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分化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
所述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18-22μg/mL、地塞米松5-10ng/mL、抗坏血酸40-50μg/mL、磺丁基-β-环糊精15-23μg/mL、甜菜碱45-52μg/mL、乙酸铟10-15ng/mL、谷胱甘肽50-60μg/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化培养基包括DMEM/F12培养基、胰岛素20μg/mL、地塞米松8ng/mL、抗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梦梦马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佐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