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173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储液器包括壳体和导流管,壳体内形成有封闭的容腔,导流管设置于壳体上且具有伸入容腔中的伸入端,导流管包括位于伸入端上的第一管口,伸入端开设有导流孔,导流孔在壳体的重力方向上低于第一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储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通过在导流管的伸入端上设有导流孔,第一管口在壳体的重力方向上高于导流孔,使得储液器可平稳且快速地向空调系统补充制冷剂且降低了制冷剂从储液器补充至空调系统中的补充量,避免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制冷或除霜模式时由于从储液器中补充过量的制冷剂导致进入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无法完全蒸发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储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空调系统一般具有制冷、制热或者除霜等工作模式,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制冷剂的使用量不同,所以空调系统中需要通过储液器调节制冷剂的使用量。例如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使用量要少于在制冷或者除霜模式下制冷剂的使用量,其中当空调系统由制冷或除霜模式切换为制热模式时,管路中多余的制冷剂在压差的作用下储存至储液器中去;当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切换为制冷或除霜模式时,储液器中的制冷剂在压差的作用下输出至管路中进行制冷剂补偿。现有的储液器包括壳体以及直管状的导流管,导流管一端从壳体顶部插入壳体内腔的底部且另一端接入空调系统的管路中。空调系统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储液器内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都比较高,当由制热模式切换到制冷或除霜模式时,导流管接口处的压力会瞬间降低且低于储液器内的压力,储液器内大量制冷剂会通过导流管迅速补充至空调系统的换热器内进行蒸发。然而,这样会导致进入换热器内的制冷剂过量,使得进入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无法完全蒸发,进而影响空调系统中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储液器,可在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制冷或除霜模式时减少制冷剂的补充量,避免由于补充过量的制冷剂导致制冷剂在换热器内无法完全蒸发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液器,包括壳体和导流管,壳体内形成有封闭的容腔,导流管设置于壳体上且具有伸入容腔中的伸入端,导流管包括位于伸入端上的第一管口,伸入端开设有导流孔,导流孔在壳体的重力方向上低于第一管口。本技术提供的储液器,通过在导流管的伸入端上设有贯穿的导流孔,第一管口在壳体的重力方向上高于导流孔,可在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制冷或除霜模式时减少制冷剂的补充量,避免由于补充过量的制冷剂导致制冷剂在换热器内无法完全蒸发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伸入端的第一管口在壳体的重力方向上高于导流孔,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伸入端为弯管结构或直管结构。如此设置,伸入端可通过弯管或直管结构皆可实现第一管口在壳体的重力方向上高于导流孔,且弯管或直管状的伸入端结构简单且易生产,降低了储液器的生产成本。为了提高储液器对制冷剂的利用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伸入端为弯管结构时,伸入端包括弯头部,弯头部在壳体的重力方向上低于第一管口,导流孔位于弯头部上。如此设置,导流孔与第一管口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导流孔可处于制冷剂中的较深的位置,提高储液器对制冷剂的利用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储液器对制冷剂的利用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弯头部包括导流段,导流段位于弯头部在沿壳体的重力方向上的最远处,导流孔位于导流段上。如此设置,导流孔与第一管口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储液器对制冷剂的利用率。为了实现制冷剂在导流管中以平缓的流速流动至空调系统中且兼顾储液器的生产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伸入端的形状为U型。如此设置,导流管可使制冷剂以平缓的流速流动至空调系统中,且导流管的加工难度降低,降低了储液器的生产成本。为了实现提高储液器对制冷剂的利用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液器还包括设置于伸入端上的连接弯管,连接弯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通过导流孔与导流管的管腔连通设置,第二端沿壳体的重力方向延伸设置。如此设置,连接弯管的第二端与第一管口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连接弯管的第二端可处于制冷剂中的较深的位置,提高储液器对制冷剂的利用率。为了实现进一步提高储液器对制冷剂的利用率同时兼顾储液器的生产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弯管包括位于第二端上的第二管口,第二管口朝向背离导流孔方向设置。如此设置,连接弯管可在不增加长度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往深度方向延伸,进一步提高储液器对制冷剂的利用率。同时,连接弯管结构简单,降低了储液器的生产成本。为了提高储液器对制冷剂的补充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伸入端上间隔设有多个导流孔。如此设置,多个导流孔皆可将容腔中制冷剂吸入导流管中以同时向空调系统补充制冷剂,减少了储液器补充制冷剂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储液器对制冷剂的补充效率。为了避免第一管口吸入液态制冷剂且兼顾储液器的生产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口朝向背离导流孔方向设置。如此设置,伸入端的第一管口远离容腔中的液态制冷剂,避免第一管口吸入液态制冷剂。同时,伸入端结构简单,降低了储液器的生产成本。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储液器,储液器为上述的储液器。本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可在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制冷或除霜模式时减少储液器补充至管路中的制冷剂的补充量,避免由于补充过量的制冷剂导致制冷剂在换热器内无法完全蒸发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储液器的半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储液器的半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储液器的半剖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储液器的半剖示意图。空调系统中包括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储液器,换热器与节流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储液器接入管路中。节流装置例如但不限于为膨胀阀。储液器具有存储制冷剂的功能,用于实现调节空调系统在工作时所需使用的制冷剂的使用量。其中,上述换热器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作为冷凝器。储液器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封闭的容腔101,储液器还包括导流管200,导流管200设置于壳体100上且具有伸入容腔101中的伸入端210,导流管200包括位于伸入端210上的第一管口201,伸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器,包括壳体(100)和导流管(200),所述壳体(100)内形成有封闭的容腔(101),所述导流管(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上且具有伸入所述容腔(101)中的伸入端(210),所述导流管(200)包括位于所述伸入端(210)上的第一管口(201),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端(210)开设有导流孔(211),所述导流孔(211)在所述壳体(100)的重力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管口(2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包括壳体(100)和导流管(200),所述壳体(100)内形成有封闭的容腔(101),所述导流管(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上且具有伸入所述容腔(101)中的伸入端(210),所述导流管(200)包括位于所述伸入端(210)上的第一管口(201),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端(210)开设有导流孔(211),所述导流孔(211)在所述壳体(100)的重力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管口(2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端(210)为弯管结构或直管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入端(210)为弯管结构时,所述伸入端(210)包括弯头部(212),所述弯头部(212)在所述壳体(100)的重力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管口(201),所述导流孔(211)位于所述弯头部(21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部(212)包括导流段,所述导流段位于所述弯头部(212)在沿所述壳体(100)的重力方向上的最远处,所述导流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王力波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