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73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实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包括了产热的冷却水循环装置、需热的水浴保温装置和传递热量的冷热循环装置;其中冷却水循环装置在使用时为实验仪器提供冷却水,同时产生了大量热量,现有的设备中对此部分热量未能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浪费,污染了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冷热循环装置将此部分热量收集,并利用第二压缩机消耗电量做功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通过冷凝器将能量传递给水浴保温装置,将冷却循环装置产生的大量余热加以利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减少了用电加热方式获取热水的电量消耗,节能减排,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
本技术属于实验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
技术介绍
实验室内,有多种实验仪器,如水浴锅、保温锅、旋转蒸发仪、低温冷却液循环泵等,这些设备在使用时,水浴锅、保温锅和旋转蒸发仪都需要用电加热的形式获得热水,热水用于对旋转瓶、烧杯和试管等进行加热、保温操作。同时在实验中,还需要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为实验提供了冷水,冷水是保证多数仪器正常使用所必须的,需求量大,在工作时,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产生了大量的热量,未能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至外部环境,造成了浪费,同时污染了环境。同时实验室内设备一般都是成套使用,但是由于各自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在使用时,缺少将仪器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将低温冷却循环泵产生的热量加以利用,产生其余设备所需的热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研究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低温冷却循环泵产生的热量未能加以利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包括冷却水循环装置、水浴保温装置和冷热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机、冷凝蒸发器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蒸发器的冷凝室的进口连通,冷凝室的出口经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冷管进口连通,冷管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包括第二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通,冷凝器的出口与储液罐的进口连通,储液罐的出口经膨胀阀与冷凝蒸发器的蒸发室连通,蒸发室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气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水浴保温装置包括水浴锅、保温锅、三通阀、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所述冷凝器内设置有内盘管和外盘管,所述内盘管套装在外盘管内;所述内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经管道与第二压缩机的出口和储液罐的进口连通,所述外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经管道与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连通;所述热水出管经三通阀与水浴锅和保温锅的进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水浴锅和保温锅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罐与膨胀阀之间设置有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液出口,所述液出口经管道与膨胀阀的进口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资源利用率高的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包括了产热的冷却水循环装置、需热的水浴保温装置和传递热量的冷热循环装置;其中冷却水循环装置在使用时为实验仪器提供冷却水,同时产生了大量热量,现有的设备中对此部分热量未能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造成了浪费,污染了环境,资源利用率低;本技术中冷热循环装置将此部分余热热量收集,并利用第二压缩机压缩气体做功,进一步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通过冷凝器将能量传递给水浴保温装置,将冷却循环装置产生的大量余热加以利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减少了用电加热方式获取热水的电量消耗,节能减排,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本技术还将实验室内设备通过冷热循环装置互联在一起,构成了以空气热源为部分能源的低耗能、低排放的冷热循环一体机,结构合理,节能环保,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为:1为冷却水循环装置,11为第一压缩机,12为冷凝蒸发器,13为热交换器;2为冷热循环装置,21为第二压缩机,22为内盘管,23为外盘管,24为冷凝器,25为冷水进管,26为储液罐,27为过滤器,28为膨胀阀,29为气液分离器,291为回流管,3为水浴保温装置,31为热水出管,32为三通阀,33为水浴锅,34为保温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针对现有的实验设备,如水浴锅、保温锅、旋转蒸发仪、反应釜、真空泵和低温冷却液循环泵等,其中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为设备提供冷却水,但是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未能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至外部环境,不仅浪费了资源,且污染了环境,同时其余设备需要用电加热的方式获取热水,电量消耗大,本实施例就是将上述热量收集,并利用到需热设备上,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包括冷却水循环装置1、水浴保温装置3和冷热循环装置2;其中冷却水循环转装置1为产热部件,水浴保温装置3为需热部件,冷热循环装置2为收集和传热部件。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1包括第一压缩机11、冷凝蒸发器12和热交换器13,所述第一压缩机11的出口与冷凝蒸发器12的冷凝室的进口连通,冷凝室的出口经管道与热交换器13的冷管进口连通,冷管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连通;第一压缩机11产生的高压高温气体经过冷凝室放热变为低温液体,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低温液体经膨胀阀后进入热交换器13,在热交换器13内气化吸热,对水进行制冷,产生实验仪器所需的冷却水,后形成气体进入第一压缩机,在第一压缩机压缩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构成循环。所述冷热循环装置2包括第二压缩机21、冷凝器24、储液罐26、膨胀阀28和气液分离器29;所述第二压缩机21的出口与冷凝器24的进口连通,冷凝器24的出口与储液罐26的进口连通,储液罐26的出口经膨胀阀28与冷凝蒸发器的蒸发室连通,蒸发室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29的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29的气出口与第二压缩机21的进口连通;第二压缩机21将气体压缩形成高压高温气体,后经冷凝器后放热液化,液化后的冷却液储存在储液罐内,后经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室气化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工质在气液分离器29内被分为气态工质和液态工质,其中气态工质进入第二压缩机内进行压缩产生高压气体从而构成循环。所述水浴保温装置3包括水浴锅33、保温锅34、三通阀32、冷水进管25和热水出管31;所述冷凝器24内设置有内盘管22和外盘管23,所述内盘管22套装在外盘管23内;所述内盘管22的进口和出口分别经管道与第二压缩机21的出口和储液罐26的进口连通,所述外盘管23的进口和出口分别经管道与冷水进管25和热水出管31连通;所述热水出管31经三通阀32与水浴锅33和保温锅34的进口连通,如图1所示,冷水通入外盘管内,并与内盘管22内的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吸热形成热水,同时水浴锅33和保温锅34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对水浴锅和保温锅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过低时,通过自身的电加热丝对温度进行调节。由此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21消耗的电能Q1和冷却水循环装置产生的热能Q2被工质吸收,并在冷凝器内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对水进行加热,减少了电量的消耗,并能够冷却水循环装置产生的余热进行利用。同时本实施例将需热部件,如水浴锅、保温锅、旋转蒸发仪、反应釜、真空泵等;产生部件如低温冷却液循环泵等,两者通过冷热循环装置互联在一起构成以产热部件产生余热为部分能源,并借助冷热循环装置做功,将此余热加以利用的低消耗、低耗能、低排放的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循环装置、水浴保温装置和冷热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机、冷凝蒸发器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蒸发器的冷凝室的进口连通,冷凝室的出口经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冷管进口连通,冷管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包括第二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通,冷凝器的出口与储液罐的进口连通,储液罐的出口经膨胀阀与冷凝蒸发器的蒸发室连通,蒸发室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气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水浴保温装置包括水浴锅、保温锅、三通阀、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所述冷凝器内设置有内盘管和外盘管,所述内盘管套装在外盘管内;所述内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经管道与第二压缩机的出口和储液罐的进口连通,所述外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经管道与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连通;所述热水出管经三通阀与水浴锅和保温锅的进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源冷热循环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循环装置、水浴保温装置和冷热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机、冷凝蒸发器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蒸发器的冷凝室的进口连通,冷凝室的出口经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冷管进口连通,冷管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冷热循环装置包括第二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通,冷凝器的出口与储液罐的进口连通,储液罐的出口经膨胀阀与冷凝蒸发器的蒸发室连通,蒸发室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气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水浴保温装置包括水浴锅、保温锅、三通阀、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所述冷凝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宪红周振凯贺辉贺吉祥黄俊岩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京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