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65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呈放板,所述呈放板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配电箱与高压循环水泵,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呈放板的下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底座的前端设置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侧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通过设置有水池、加热管以及高压循环水泵,利用加热管可以对水池内的水进行加热,配合高压循环水泵可以使水池内的水循环供暖,可以节能环保,通过设置有底座以及风机,将高压循环水泵安装在底座内部,可以阻隔高压循环水泵在工作时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
本技术涉及节能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大,使人们对建筑暖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暖通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中的全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从功能上说也是未来家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现有的建筑暖通主要提倡的还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性,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暖通设备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加热设备来对其内部进入的空气进行干烧加热,进而来产生热量,以便于人们对热量进行利用,而在加热过程中,热量难以做到循环利用,会造成热量浪费,不利于节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呈放板,所述呈放板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配电箱与高压循环水泵,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呈放板的下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底座的前端设置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侧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优选的,所述呈放板与底座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呈放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配电箱、高压循环水泵与呈放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风机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等间距排布,所述挡板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上端贯穿于挡板,所述底座的内部对应水池的下端设置有保温隔热板,所述保温隔热板与底座、水池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高压循环泵可以使加热后的水在输水管道内循环,更加节能环保,利用风机可以加快底座内的散热效果。优选的,所述防护门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合页,所述防护门与底座之间通过合页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门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防护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嵌入底座的外表面,且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高压循环水泵、风机与控制面板之间均为导电连接,所述底座的侧端与后端均设置有散热窗,所述散热窗贯穿于底座的外表面,并与底座的内部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将高压循环水泵安装在底座内部,配合防护门,可以有效阻隔高压循环泵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可以提高节能设备的使用环境。优选的,所述水池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水池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与水池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回水管与水池的内部连通,所述高压循环水泵与水池之间设置有输水管,所述水池与高压循环水泵之间通过输水管连通,所述高压循环水泵的侧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高压循环水泵之间为活动连接,并贯穿于底座的侧端外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高压循环水泵与输水管、出水管以及回水管之间的配合,可以保证水池内的水循环流通,达到循环供热的作用,有利于节能。优选的,所述加热管与水池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加热管的数量为四组,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呈等间距排布,所述加热管与控制面板之间为导电连接,所述水池的上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水池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加热管,可以对水池内的水进行加热,有利于对建筑进行供暖。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水池的侧端设置有废水管,且与水池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废水管方便对水池内的水进行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通过设置有水池与加热管,打开水池上端的端盖,将供暖需要的水引入水池内,之后再接通配电箱的电源,并由控制面板开启加热管,由加热管开始对水池内的水进行加热,待水池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通过控制面板打开高压循环水泵,将水池内的热水通过输水管输送至需要供暖的建筑内,利用回水管配合高压循环水泵将输水管道内的回收至水池内进行加热,保证了供暖水的循环流通,供暖效果较好,还有利于节能环保,通过设置有风机以及防护门,将高压循环水泵安装在底座内部,配合防护门,可以有效阻隔高压循环水泵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可以提高使用环境,配合底座内部的风机与散热窗,可以以加快底座内部空气的流通,有利于底座内部工作时的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的水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呈放板;3、配电箱;4、高压循环水泵;5、风机;6、挡板;7、散热窗;8、防护门;9、把手;10、控制面板;11、出水管;12、水池;13、回水管;14、加热管;15、端盖;16、保温隔热板;17、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呈放板2,呈放板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配电箱3与高压循环水泵4,底座1的内部靠近呈放板2的下端设置有风机5,风机5的上端设置有挡板6,底座1的前端设置有防护门8,防护门8的侧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0,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水池12,水池1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4。呈放板2与底座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呈放板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为若干组,配电箱3、高压循环水泵4与呈放板2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风机5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风机5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等间距排布,挡板6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风机5的上端贯穿于挡板6,底座1的内部对应水池12的下端设置有保温隔热板16,保温隔热板16与底座1、水池12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防护门8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合页,防护门8与底座1之间通过合页固定连接,防护门8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把手9,把手9与防护门8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控制面板10嵌入底座1的外表面,且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配电箱3、高压循环水泵4、风机5与控制面板10之间均为导电连接,高压循环水泵4的型号为XBD—ISG,控制面板10的型号为MAM200(B),底座1的侧端与后端均设置有散热窗7,散热窗7贯穿于底座1的外表面,并与底座1的内部连通。水池12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水池12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回水管13,回水管13与水池1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回水管13与水池12的内部连通,高压循环水泵4与水池12之间设置有输水管,水池12与高压循环水泵4之间通过输水管连通,高压循环水泵4的侧端设置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与高压循环水泵4之间为活动连接,并贯穿于底座1的侧端外表面。加热管14与水池12之间为活动连接,加热管14的数量为四组,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呈等间距排布,加热管14与控制面板10之间为导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呈放板(2),所述呈放板(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配电箱(3)与高压循环水泵(4),所述底座(1)的内部靠近呈放板(2)的下端设置有风机(5),所述风机(5)的上端设置有挡板(6),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置有防护门(8),所述防护门(8)的侧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0),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水池(12),所述水池(1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呈放板(2),所述呈放板(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配电箱(3)与高压循环水泵(4),所述底座(1)的内部靠近呈放板(2)的下端设置有风机(5),所述风机(5)的上端设置有挡板(6),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置有防护门(8),所述防护门(8)的侧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0),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水池(12),所述水池(1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呈放板(2)与底座(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呈放板(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配电箱(3)、高压循环水泵(4)与呈放板(2)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风机(5)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风机(5)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等间距排布,所述挡板(6)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风机(5)的上端贯穿于挡板(6),所述底座(1)的内部对应水池(12)的下端设置有保温隔热板(16),所述保温隔热板(16)与底座(1)、水池(12)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8)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合页,所述防护门(8)与底座(1)之间通过合页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门(8)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把手(9),所述把手(9)与防护门(8)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0)嵌入底座(1)的外表面,且与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弘亚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