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鹏飞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157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和送风器,送风器设有进风道和向外输出口,过滤模块为透气的滤料软包,滤料软包内填充滤料,滤料软包中设有容腔,送风器设置在容腔中,其进风道与滤料软包内部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可快速拆卸更换滤料软包以更换滤料,使用灵活、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气净化器结构稍显厚重、不方便携带,同时结构复杂、拆装难度较大。特别是采用集中风口进风结构的空气净化器。其通过直流电机带动风轮进行送风,通过风轮的风叶将空气抽入净化器结构内部,形成气流通过料盒结构后从净化器的出风口流出。其中,用于净化空气的料盒结构设置在结构的内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料盒内的滤料需要更换,但由于净化器的结构,需要整体拆卸净化器,将使用过的旧料盒取出,放入新料盒,然后再进行安装回复。整个操作繁琐,花费时间比较长,不能满足对于便携使用的需求。因此,设计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净化装置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可快速拆卸更换滤料软包以更换滤料,使用灵活、携带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和送风器,送风器设有进风道和向外输出口,过滤模块为透气的滤料软包,滤料软包内填充滤料,滤料软包中设有容腔,送风器设置在容腔中,其进风道与滤料软包内部相连通。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进入滤料软包内,经过内部的滤料过滤后进入送风器的进风道内,并从向外输出口中输出,起到净化空气效果,其中送风器设置在容腔中,滤料软包可快捷的与送风器分离、安装,可迅速完成更换滤料软包,使用方便。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滤料软包的封口通过拉链进行密封。通过拉链可打开封口,更换内部填充的滤料,滤料软包可持续使用。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滤料软包的底面设有底板和胶垫。其中胶垫设于底板底面,放置净化装置时具有缓冲作用。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送风器包括嵌设在容腔中的支撑框架、送风风轮、面盖和风道盖,送风风轮设置在进风道中,进风道设置在支撑框架中,风道盖盖在进风道顶部,其中进风道底部和风道盖分别设有开口形成通风通道,面盖设于风道盖顶部,向外输出口设于面盖与风道盖之间的位置并朝周边设置。空气从透气的滤料软包表面进入内部,经滤料过滤后从进风道底部开口进入通风通道、并从风道盖的开口流出,最后经向外输出口流出净化装置,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经过滤净化的空气沿面盖内侧的周边向外扩散,增大扩散面积,提高净化效果。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外中框和内中框,所述内中框嵌设于外中框内部,内中框底部设有内底板,进风道设于内中框中。外中框和内中框组成净化装置的壳体安装于滤料软包的容腔中。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内底板上设有电池,所述面盖内侧设有控制线路板。电池给控制线路板供电,控制线路板用于控制送风风轮工作进行抽送风。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外中框和内中框之间设置有滤网。滤网设于外、内中框之间的间隙中,用于防止软包中的滤料进入净化装置内部。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面盖与风道盖之间设有压圈,压圈将滤料软包压紧。压圈与滤料软包表面接触,通过面盖安装固定时将滤料软包压紧于净化装置的外壳上。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送风风轮上、下侧面中部形成整体轴向向下凸的伞形,下侧面形成凸台、上侧面形成容置的凹腔位。上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送风风轮包括内腔筒、侧板和若干风轮页,内腔筒位于风轮轴心其外端封闭、内端开口、其中设置直流电机,侧板沿内腔筒的开口端设置,风轮页环内腔筒圆周等距分布形成轮体,各风轮页内侧边与侧板连接、外侧边为自由延伸侧边整体构成送风风轮的下侧面。通过直流电机驱动送风风轮旋转,使得风轮页转动时带动其周边的空气旋流,轴向向后凸伞形的风轮构成涡轮式风轮,使进风由中心的伞尖向径向离心进入,具有涡轮式吸风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料软包可快速的与送风器分离,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方便更换滤料软包,其中还可通过拉链方式更换滤料软包中的滤料,滤料软包可重复循环使用;滤料可选用杀菌滤料或香薰料,使得空气得到杀菌净化效果或香薰效果。滤料软包包裹在送风器的外围,防止碰撞,在空气进入装置内循环流动时增加了过滤面积,更好的起到净化效果。可将本空气净化装置随意放置于车内或者室内环境中,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提高空气质量。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滤料软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送风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外中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内中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进风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送风风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送风风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送风器的气流流向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本专利技术的送风器的气流流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气流流向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气流流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滤料软包1,容腔11,底板12,胶垫13,送风器2,进风道21,向外输出口22,面盖23,风道盖24,控制线路板25,滤网26,压圈27,支撑框架2a,外中框211,内中框212,内底板213,电池214,送风风轮2b,凸台221,凹腔位222,内腔筒223,侧板224,风轮页225,直流电机226。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13所示,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和送风器2,送风器2设有进风道21和向外输出口22,过滤模块为透气的滤料软包1,滤料软包1内填充滤料3,滤料软包1中设有容腔11,送风器2可拆卸地设置在容腔11中,其进风道21与滤料软包1内部相连通。滤料软包1的封口通过拉链进行密封。滤料软包1的底面设有底板12和胶垫13。送风器2包括嵌设在容腔11中的支撑框架2a、送风风轮2b、面盖23和风道盖24,送风风轮2b设置在进风道21中,进风道21设置在支撑框架2a中,风道盖24盖在进风道21顶部,其中进风道21底部和风道盖24分别设有开口形成通风通道,面盖23设于风道盖24顶部,向外输出口22设于面盖23与风道盖24之间的位置并朝周边设置。支撑框架2a包括透气的外中框211和内中框212,内中框212嵌设于外中框211内部,内中框212底部设有内底板213,进风道21设于内中框212中。内底板213上设有电池214,面盖23内侧设有控制线路板25。外中框211和内中框212之间设置有滤网26。面盖23与风道盖24之间设有压圈27,压圈27将滤料软包1压紧。送风风轮2b上、下侧面中部形成整体轴向向下凸的伞形,下侧面形成凸台221、上侧面形成容置的凹腔位222。送风风轮2b包括内腔筒223、侧板224和若干风轮页225,内腔筒223位于风轮轴心其外端封闭、内端开口、其中设置直流电机226,侧板224沿内腔筒223的开口端设置,风轮页225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和送风器(2),送风器(2)设有进风道(21)和向外输出口(22),其特征在于:过滤模块为透气的滤料软包(1),滤料软包(1)内填充滤料(3),滤料软包(1)中设有容腔(11),送风器(2)设置在容腔(11)中,其进风道(21)与滤料软包(1)内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和送风器(2),送风器(2)设有进风道(21)和向外输出口(22),其特征在于:过滤模块为透气的滤料软包(1),滤料软包(1)内填充滤料(3),滤料软包(1)中设有容腔(11),送风器(2)设置在容腔(11)中,其进风道(21)与滤料软包(1)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软包(1)的封口通过拉链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软包(1)的底面设有底板(12)和胶垫(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器(2)包括嵌设在容腔(11)中的支撑框架(2a)、送风风轮(2b)、面盖(23)和风道盖(24),送风风轮(2b)设置在进风道(21)中,进风道(21)设置在支撑框架(2a)中,风道盖(24)盖在进风道(21)顶部,其中进风道(21)底部和风道盖(24)分别设有开口形成通风通道,面盖(23)设于风道盖(24)顶部,向外输出口(22)设于面盖(23)与风道盖(24)之间的位置并朝周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a)包括外中框(211)和内中框(212),所述内中框(212)嵌设于外中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朱鹏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