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154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并监测IOC1、IOC2,EMG,BS、肌电指数;根据电子镇痛作用计算麻醉药的用量,系统会提示医生插管;手术开始,系统根据电子镇痛作用大小,常规手术麻醉药量和患者信息情况调整药量,确定切皮后镇痛药达到镇痛充分标准,维持期镇痛镇静控制好后,对术中知晓、麻醉蓄积、麻醉过深和肌松不足等;手术结束给系统指令,系统会发出“可以拔管”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且针刺镇痛与药物镇痛结合,通过IOC2监测,使镇痛充分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强阿片类药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麻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但这还只是现代麻醉学科的部分工作内容。麻醉工作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必须掌握麻醉基础理论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病情手术的特点。目前麻醉称之为现代麻醉,现代麻醉又是西方麻醉,西方麻醉说白了就是药物麻醉,凡是麻醉药都是改变患者生理功能的,麻醉停止患者恢复生理功能,这种恢复永远也恢复不到手术麻醉以前的状态,用的麻醉药越多,这种差距越大;减少麻醉用药量就是减少麻醉对手术患者的伤害,一直是麻醉学科研究的重点;有了IOC2伤害指数监测,就能监测到电子针灸镇痛作用的大小,再根据针灸镇痛作用大小确定镇痛药的剂量;中国的针刺麻醉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进行200多万例手术,手术成功率到达80-90%,尽管这一成功率有些夸大,但针刺麻醉在麻醉中能起到镇痛作用是一定的,针刺麻醉最大的特点不改变麻醉患者的生理功能,康复较快;针刺麻醉最大缺点是,麻醉医生难以把控,一针下去到底能使镇痛起到多大作用不知道,只有手术开始,有伤害性刺激才知道镇痛深度是否能满足手术要求,针刺麻醉作用,对不同的人差异性非常大,有的起少量作用,有的起较大作用,过去没有IOC2监测,不知道针刺镇痛起多大作用,常会产生医患纠纷,进入2000年针刺麻醉在国内逐渐消失;现在有了IOC1意识指数和IOC2伤害指数监测,就能知道针刺麻醉在麻醉中起到多大作用,离手术要求相差多少,不足部分再用药物来弥补,这样大大减少麻醉用药量和减轻对手术患者的伤害;在临床麻醉手术中,大部分给药剂量、时间等操作通常由麻醉医师凭经验记录、处理,而对于不同病患身体各项参数指标、耐受程度又多采用统一制式化的标准,这就容易导致麻醉给药等操作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各项参数指标、耐受程度各异的病患,且容易在麻醉手术中产生环节错漏、剂量控制不当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且在手术开始就把镇痛深度控制到位,镇静深度用很少剂量的镇静药就能满足手术要求,增加针刺镇痛,减少了镇痛药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旨在解决现有麻醉手术中需要麻醉医师凭经验记录、处理,容易导致麻醉手术中产生环节错漏、剂量控制不当的问题,且在手术开始就把镇痛深度控制到位,镇静深度用很少剂量的镇静药就能满足手术要求,且减少了镇痛药会造成的后遗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5组麻醉泵,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松监测,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肌松指数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并在术中通过结合电子针灸仪进行针药复合镇痛;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松监测,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肌松指数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并在术中通过结合电子针灸仪进行针药复合镇痛;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诱导期的镇痛药种类为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镇静药为丙泊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操作人员接到系统插管指令后,系统根据监测维持诱导期患者没有外显记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不可拔管,则进入拔管不达标处理系统。进一步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电指数;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在诱导给药之前给患者的四关穴位粘贴经皮电刺激电极片达到针刺镇痛效果,并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所述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nS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尽快给患者使用电子针灸仪(要求在切皮前10分钟给患者使用电子镇痛药),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松监测,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nS2、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肌松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并在术中通过结合电子针灸仪进行针药复合镇痛;/nS3、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nS4、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nS5、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nS6、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所述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S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尽快给患者使用电子针灸仪(要求在切皮前10分钟给患者使用电子镇痛药),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松监测,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
S2、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肌松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并在术中通过结合电子针灸仪进行针药复合镇痛;
S3、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
S4、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
S5、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
S6、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


4.一种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西医麻醉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在使用电子镇痛后,根据IOC2监测参数,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肌松监测等,并进行文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军薛建军夏一梦卞汉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浩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