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麻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67152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制备天麻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中药加工技术手段,具有提取完全,易操作,溶剂使用安全。得到的提取物和浸膏,保证了原料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损失,同时便于保存,检测及鉴定完全符合中药药典规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天麻配方颗粒剂的外观、粒度、水分、溶化性质量检查项目,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颗粒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麻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天麻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天麻(GastrodiaelataBl)是以兰科真菌营养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入药,为云南道地药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神农本草经》把天麻列为上品,在我国的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性味甘平,入肝经。天麻含有的主要成分有天麻素、天麻醚苷、天麻苷元(对羟基苯甲醇)、对羟苄基乙基醚、胡萝卜苷、β-谷甾醇、派立辛、柠檬酸、柠檬酸单甲酯、琥珀酸、谷甾醇、微量生物碱、氨基酸以及多糖类成分(包含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果糖、葡萄糖醛酸)。酚类是天麻的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酚类主要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眩晕,包括梅尼埃病、药物中毒性眩晕、颈源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头痛包括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综合征、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脑外伤综合症、偏头痛等),急性脑梗死以及高血压的辅助治疗;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通过调节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抑制线粒体途径中的凋亡程序而起抗氧化作用。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headache,TTH)又称肌收缩性头痛。目前认为此病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以双侧颈枕部或全头部的紧张性或压迫性头痛,一般不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自主神经症状。其特点:为无搏动性钝痛,以顶颢额和枕部轻中度疼痛为主,有头周紧箍感,可伴有头部肌群的痉挛性收缩和压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该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病程长,反复发作为特点,急性发作期疼痛难忍,缓解期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椎动脉型又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天麻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治疗紧张型头痛,颈源性眩晕,小儿惊风,癫痫抽搐,肢体麻木,头痛眩晕,破伤风,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麻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实施步骤由以下组成:1.浸泡:根据饮片的质地确定,一般不少于30min。2.煎煮次数:一般煎煮2~3次。3.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cm为宜,根及根茎类溶剂比例:第一煎为原料的9~10倍,第二煎为原料的7~8倍,第三煎为原料的5~6倍;4.煎煮时间:第一次煎煮时间为50~60min,第二次煎煮时间为30~40min,第三次煎煮时间为10~20min;5.固液分离:应趁热分离,200目以上滤材过滤,冷却,待用;6.浓缩和干燥:常压浓缩,干燥时,为尽可能减少物料的受热时间,防止热敏成分过多挥散和变化,及提高干燥效率,方案规定,流浸膏干燥时,可加入适量辅料,干燥温度60~80℃,干燥时间3~5h。具体工艺参数如下:1.提取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9~12倍量的水,浸泡10~30分钟,加热至沸腾,煎煮60~80分钟,煎煮液趁热用200目筛过滤,滤液另存;第二次加入7~9倍量水,加热至沸腾,煎煮40~60分钟,煎煮液趁热用200目筛过滤,合并两次滤液;2.浓缩常压加热浓缩成一定比重的流浸膏;3.干燥热风循环烘箱进行干燥,干燥温度60~80℃,干膏水分3~5%;4.粉碎干膏应粉碎成细粉,过3~9号筛;5.混合干膏细粉与适量辅料混合均匀。6.成型6.1辅料选择麦芽糊精是DE值5-20的淀粉水解产物,是一种价格低廉、口感滑腻、没有任何味道的营养性多糖。流动性良好,无异味,几乎没有甜度,在水中溶解性能良好,有适度的粘度,吸湿性低,不易结团,有较好的载体作用,极易被人体吸收,成膜性能好。特别适宜作病人和婴幼儿童食品的基础原料;糊精,别名为玉米糊精,无异味、甜度低,吸潮性低,微溶于冷水,较易溶于热水形成黏性溶液,产品的溶化性能不及麦芽糊精;经试验对比,辅料选择为麦芽糊精。6.2辅料用量采用逐渐递增方式加入辅料,直至成型效果较好时确定用量。本专利技术先制备天麻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中药加工技术手段,具有提取完全,易操作,溶剂使用安全。得到的提取物和浸膏,保证了原料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损失,同时便于保存,检测及鉴定完全符合中药药典规定。本专利技术的天麻配方颗粒剂的外观、粒度、水分、溶化性质量检查项目,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颗粒剂要求。附图说明图1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具体实施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进行了10批小试工艺1、提取天麻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参数,实验数据如下:结果表明:滤液总量相对平均偏差小于10%,表明该提取方法易操作及稳定,能耗经济,接近传统汤剂的煎煮方法,暂定天麻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关键参数为:浸泡30分钟;煎煮2次;第一次加9倍量水,煎煮60分钟,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40分钟;煎煮液过200目筛,合并滤液。2、浓缩常压加热浓缩,实验数据如下:结果:在浓缩过程中均未见焦糊等异常现象,表明常压加热浓缩方法可行,浸膏比重控制在1.20~1.30(60℃),合理可行。3、干燥粉碎热风循环烘箱常压干燥,双筛法检测细度进行小试,实验数据如下: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不超过80℃,干燥前在流浸膏中加入适量辅料,能够满足干燥的需求。水分不超过5%的情况下,干膏能粉碎且符合细粉要求。暂定天麻配方颗粒的干燥粉碎工艺关键参数为:水分≤5%;粉碎目数:80-100目;出膏率(以纯浸膏粉计)范围为:2.6%-5.7%。4、成型采用逐渐递增方式加入辅料,直至成型效果较好,实验数据如下:结果表明:制成的颗粒品质较好,成品收率90.0%以上,辅料用量范围为:109~239g,在保证制粒成型的前提下,投料1000g,制得颗粒261.2g。经折算,每1g颗粒相当于4.62g饮片,在保持工艺不变且制得量为1000g颗粒的前提下,所需理论投料量为4620g。综上所述,天麻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拟定为:取天麻饮片4620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9倍量,浸泡30分钟,加热煮沸60分钟,煎煮液用200目筛网过滤,滤液另存;第二次加水7倍量,加热煮沸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麻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 提取:/n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9~12倍量的水,浸泡10~30分钟,加热至沸腾,煎煮60~80分钟,煎煮液趁热用200目筛过滤,滤液另存;第二次加入7~9倍量水,加热至沸腾,煎煮40~60分钟,煎煮液趁热用200目筛过滤,合并两次滤液;/n步骤二. 浓缩:/n常压加热浓缩成一定比重的流浸膏;浸膏比重控制在1.20~1.30(60℃);/n步骤三.干燥:/n热风循环烘箱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在60~80℃,干膏水分控制在3~5%;/n步骤四.粉碎:/n干膏粉碎成细粉或超微粉,过3~9号筛;/n步骤五.混合:/n干膏细粉与适量辅料混合均匀;辅料投料比例为:干膏细粉:辅料=0.5~0.7:1;/n步骤六.成型:/n制成配方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麻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取:
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9~12倍量的水,浸泡10~30分钟,加热至沸腾,煎煮60~80分钟,煎煮液趁热用200目筛过滤,滤液另存;第二次加入7~9倍量水,加热至沸腾,煎煮40~60分钟,煎煮液趁热用200目筛过滤,合并两次滤液;
步骤二.浓缩:
常压加热浓缩成一定比重的流浸膏;浸膏比重控制在1.20~1.30(60℃);
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芳李学芬周兴武李应祥谭紫艳林秀娟杨贵梅韩海玲李建伟陈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鸿翔中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