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云河专利>正文

自用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48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8
一种自用盂由盂体腔、盂盖、内衬袋、分隔盖、底座、磁体、配重水、工艺品装饰件组成。解决驾驶人员高速行驶时吐漱口水或痰等物会影响行驶瞭望观察的问题。盂盖的增设并设置为翻盖式密封闭合开启结构,为单手操作创造了条件;内衬袋的增设并设置为自封结构,实现了只取换不清洗的简洁操作,满足了人远离污物的心理需求;操作简便不影响高速行驶时的瞭望观察利于安全行驶。自用方式的创意,拓出了应用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用盂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人员驾驶时使用的自用盂,其封闭性强、不需清洗(只取换内衬袋)、磁力固定取放方便不易倾倒、在接漱口水或痰等物时不影响行驶瞭望观察、操作简便。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驾驶人员驾驶时吐漱口水或痰等物时会影响行驶瞭望观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驾驶人员高速行驶时吐漱口水或痰等物会影响行驶瞭望观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改进了专利申请号:201910270592.1,提供一种封闭性强、不需清洗(只取换内衬袋)、磁力固定取放方便不易倾倒、在接漱口水或痰等物时不影响高速行驶的瞭望观察、操作简便的自用盂。本专利技术由盂体腔、盂盖、内衬袋、分隔盖、底座、磁体、配重水、工艺品装饰件组成。盂体腔的上部为圆柱形或卡通形、下部为圆台形或卡通形,圆台底为内凹中间有外凸的磁体仓,圆柱形与圆台形的结合处制有内凸环形台,盂体腔口处制有两道环形凹槽,上凹槽为封闭凹槽,下凹槽为放置内衬袋的自封结构凹槽制为一体构成;盂盖一侧制有扳把另一侧与盂体腔制为一体为翻盖式密封闭合开启结构;内衬袋袋口处制有自封结构、一侧制有提拉柄、另一侧的自封结构上部有不干胶涂层制为一体构成;分隔盖由密封盖和盖体组成,密封盖为圆柱形一端制有圆柱形腔另一端外侧壁制有环形凸台并有导入角,盖体外形为倒圆锥与圆柱组合形状、内形为倒圆锥腔与圆柱腔组合形状、圆柱腔上端制有内环形凹槽、圆柱腔外侧壁下端制有外环形凹槽,盖体与密封盖为环形凹槽与环形凸台的密封结构;底座由座体和吸铁组成,座体为圆台形吸铁在座体中部为注塑含件;分隔盖与盂体腔为环形凹槽与环形凸台的密封结构;将工艺品装饰件放入分隔盖的盖体内,再向盖体内注满配重水盖上密封盖,磁体放入盂体腔的磁体仓,再向盂体腔的圆台部分注入配重水,分隔盖安装在盂体腔的内凸环形台上将盂体腔分隔,内衬袋放入盂体腔内,提拉柄在盂体腔与盂盖的连接位置,内衬袋的自封结构放在盂体腔口处的下凹槽内,内衬袋的不干胶涂层侧粘在盂体腔口处的上凹槽与下凹槽之间,底座置于盂体腔的底部,磁体与吸铁吸合,将盂体腔固定在底座上。内衬袋的容积设置大于盂体腔的容积,大出的容积足以使取换内衬袋封口时内衬袋中的内滞物不溢出。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盂盖的增设并设置为翻盖式密封闭合开启结构,为单手操作创造了条件;内衬袋的增设并设置为自封结构,实现了只取换不清洗的简洁操作,满足了人远离污物的心理需求;自用方式的创意,拓出了应用途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不影响高速行驶时的瞭望观察利于安全行驶,有助于减少不文明行为。附图说明图1是内衬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盂盖与盂体腔制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分隔盖的密封盖结构示意图;图4是分隔盖的盖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6是自用盂的总装示意图。图中1-盂体腔,1.1-磁体仓,1.2-内凸环形台,1.3-上凹槽,1.4-下凹槽,2-盂盖,2.1-扳把,3-内衬袋,3.1-自封结构,3.2-提拉柄,3.3-不干胶涂层,4-分隔盖,4.1-密封盖,4.1.1-环形凸台,4.1.2-圆柱形腔,4.1.3-导入角,4.2-盖体,4.2.1-倒圆锥腔,4.2.2-圆柱腔,4.2.2.1-内环形凹槽,4.2.2.2-外环形凹槽,5-底座,5.1-座体,5.2-吸铁,6-磁体,7-配重水,8-工艺品装饰件。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内衬袋3袋口处制有自封结构3.1、一侧制有提拉柄3.2、另一侧的自封结构3.1上部有不干胶涂层3.3。图2所示,盂体腔1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台形,圆台底为内凹中间有外凸的磁体仓1.1,圆柱形与圆台形的结合处制有内凸环形台1.2,盂体腔1口处制有两道环形凹槽,上凹槽1.3为封闭凹槽,下凹槽1.4为放置内衬袋的自封结构凹槽;盂盖2一侧制有扳把2.1另一侧与盂体腔1制为一体为翻盖式密封闭合开启结构。图3所示,密封盖4.1为圆柱形一端制有圆柱形腔4.1.2另一端外侧壁制有环形凸台4.1.1并制有导入角4.1.3。图4所示,盖体4.2外形为倒圆锥与圆柱组合形状,内形为倒圆锥腔4.2.1与圆柱腔4.2.2组合形状,圆柱腔4.2.2上端制有内环形凹槽4.2.2.1,圆柱腔4.2.2外侧壁下端制有外环形凹槽4.2.2.2。图5所示,座体5.1为圆台形吸铁5.2在座体5.1中部为注塑含件。图6所示,工艺品装饰件8放入分隔盖4的盖体4.2内,盖体4.2内注满配重水7盖上密封盖4.1,磁体6置于盂体腔1的磁体仓1.1内,盂体腔1的圆台部分注入配重水7,分隔盖4安装在盂体腔1的内凸环形台1.2上,将盂体腔1分隔,分隔盖4与盂体腔1为环形凹槽与环形凸台的密封结构;内衬袋3放入盂体腔1内,提拉柄3.2在盂体腔1与盂盖2的连接位置,内衬袋3的自封结构3.1放在盂体腔1口处的下凹槽1.4内,内衬袋3的有不干胶涂层3.3侧粘在盂体腔1口处的两道环形凹槽之间,底座5置于盂体腔1的底部磁体6与吸铁5.2吸合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用盂,其特征是由盂体腔(1)、盂盖(2)、内衬袋(3)、分隔盖(4)、底座(5)、磁体(6)、配重水(7)、工艺品装饰件(8)组成;盂体腔(1)的上部为圆柱形或卡通形、下部为圆台形或卡通形,圆台底为内凹中间有外凸的磁体仓(1.1),圆柱形与圆台形的结合处制有内凸环形台(1.2),盂体腔(1)口处制有两道环形凹槽,上凹槽(1.3)为封闭凹槽,下凹槽(1.4)为放置内衬袋的自封结构凹槽制为一体构成,盂盖(2)一侧制有扳把(2.1)另一侧与盂体腔(1)制为一体为翻盖式密封闭合开启结构,内衬袋(3)袋口处制有自封结构(3.1)、一侧制有提拉柄(3.2)、另一侧的自封结构(3.1)上部有不干胶涂层(3.3)制为一体构成,分隔盖(4)由密封盖(4.1)和盖体(4.2)组成,密封盖(4.1)为圆柱形一端制有圆柱形腔(4.1.2)另一端外侧壁制有环形凸台(4.1.1)并有导入角(4.1.3),盖体(4.2)外形为倒圆锥与圆柱组合形状、内形为倒圆锥腔(4.2.1)与圆柱腔(4.2.2)组合形状、圆柱腔(4.2.2)上端制有内环形凹槽(4.2.2.1)、圆柱腔(4.2.2)外侧壁下端制有外环形凹槽(4.2.2.2),盖体(4.2)与密封盖(4.1)为环形凹槽与环形凸台的密封结构;底座(5)由座体(5.1)和吸铁(5.2)组成,座体(5.1)为圆台形吸铁(5.2)在座体(5.1)中部为注塑含件,分隔盖(4)与盂体腔(1)为环形凹槽与环形凸台的密封结构,工艺品装饰件(8)放入分隔盖(4)的盖体(4.2)内,盖体(4.2)内注满配重水(7)盖上密封盖(4.1),磁体(6)放入盂体腔(1)的磁体仓(1.1),盂体腔(1)的圆台部分注入配重水(7),分隔盖(4)安装在盂体腔(1)的内凸环形台(1.2)上将盂体腔(1)分隔,内衬袋(3)放入盂体腔(1)内,提拉柄(3.2)在盂体腔(1)与盂盖(2)的连接位置,内衬袋(3)的自封结构(3.1)放在盂体腔(1)口处的下凹槽(1.4)内,内衬袋(3)不干胶涂层(3.3)侧粘在盂体腔(1)口处的上凹槽(1.3)与下凹槽(1.4)之间,底座(5)置于盂体腔(1)的底部,磁体(6)与吸铁(5.2)吸合,将盂体腔(1)固定在底座(5)上;/n内衬袋(3)的容积设置大于盂体腔(1)的容积,大出的容积足以使取换内衬袋(3)封口时内衬袋(3)中的内滞物不溢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用盂,其特征是由盂体腔(1)、盂盖(2)、内衬袋(3)、分隔盖(4)、底座(5)、磁体(6)、配重水(7)、工艺品装饰件(8)组成;盂体腔(1)的上部为圆柱形或卡通形、下部为圆台形或卡通形,圆台底为内凹中间有外凸的磁体仓(1.1),圆柱形与圆台形的结合处制有内凸环形台(1.2),盂体腔(1)口处制有两道环形凹槽,上凹槽(1.3)为封闭凹槽,下凹槽(1.4)为放置内衬袋的自封结构凹槽制为一体构成,盂盖(2)一侧制有扳把(2.1)另一侧与盂体腔(1)制为一体为翻盖式密封闭合开启结构,内衬袋(3)袋口处制有自封结构(3.1)、一侧制有提拉柄(3.2)、另一侧的自封结构(3.1)上部有不干胶涂层(3.3)制为一体构成,分隔盖(4)由密封盖(4.1)和盖体(4.2)组成,密封盖(4.1)为圆柱形一端制有圆柱形腔(4.1.2)另一端外侧壁制有环形凸台(4.1.1)并有导入角(4.1.3),盖体(4.2)外形为倒圆锥与圆柱组合形状、内形为倒圆锥腔(4.2.1)与圆柱腔(4.2.2)组合形状、圆柱腔(4.2.2)上端制有内环形凹槽(4.2.2.1)、圆柱腔(4.2.2)外侧壁下端制有外环形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河
申请(专利权)人:陈云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