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135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草甘膦300‑360份,异丙铵30‑70份,乳化剂30‑70份,水450‑50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0‑50份,植物油20‑4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助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植物油及乳化剂协同作用可以在水溶剂中与草甘膦异丙铵盐互溶,具有较高的粘度,有利于提高药液的附着力和保湿性能,更有利于草甘膦的内吸与传导性,可促进药效的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草甘膦异丙胺盐是一种广谱性内吸灭生性除草剂,传导性极强,通过杂草的绿色部位吸收,传导至全株,阻碍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死亡。属膦酸类除草剂,是谷氨酰胺合成抑制剂,具有部分内吸作用的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施药后短时间内,植物体内铵代谢陷于紊乱,细胞毒剂铵离子在植物体内累积,与此同时,光合作用被严重抑制,达到除草目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杀草谱很广,对40多科的植物有防除作用,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国内农药制剂的加工,广泛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为助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SK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急性中毒表现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者,皮肤出现水泡、粗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慢性影响主要表现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症,血压偏低。尚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功能变化等。DMF对人和动物的生殖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除草剂的助剂对人、畜及环境危害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草剂以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除草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草甘膦300-360份,异丙铵30-70份,乳化剂30-70份,水450-50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0-50份,植物油20-40份。优选的,草甘膦320份,异丙铵35份,乳化剂45份,水47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5份,植物油25份。优选的,草甘膦330份,异丙铵50份,乳化剂50份,水4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40份,植物油30份。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与非离子乳化剂按照质量比1:(0.2-0.5)复配而成。优选的,非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酚的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非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酚的聚氧乙烯醚,例如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醚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例如12-14碳伯醇聚氧乙烯醚、12-14碳仲醇聚氧乙烯醚、支链化13碳格尔伯特醇聚氧乙烯醚等,或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优选的,所述植物油为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AESA)中的一种或二种。一种新型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上述份数草甘膦原粉、异丙铵、乳化剂及水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在温度30-100℃下反应1-2个小时;(2)冷却至常温后加上述份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植物油,搅拌10-20分钟,即得到新型除草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作为主体助剂,是一种典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又具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其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去污力、起泡性、乳化性能以及抗硬水能力均极强,但是在水溶剂中不能与草甘膦异丙胺盐互溶,通过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主体助剂与植物油及乳化剂协同作用,可以在水溶剂中与草甘膦异丙铵盐互溶,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草胺膦水剂的粘度,进而提高制剂的附着力。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除草剂助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植物油及乳化剂可以明显提高除草剂的防效和安全性,该除草剂助剂易于生物降解,对土壤微生物无不良影响,对人及生态环境安全;从而大幅提高药效,同时可以降低除草剂用量;取代了DMF助溶剂,对于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2)本专利技术助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植物油及乳化剂协同作用可以在水溶剂中与草甘膦异丙铵盐互溶,具有较高的粘度,有利于提高药液的附着力和保湿性能,更有利于草甘膦的内吸与传导性,可促进药效的充分发挥;(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与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乳化剂,避免了DMF,苯或甲苯等有机助剂的使用,与水剂具有很好的环境兼容,同时使得助剂本身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和生物具有高度安全性,非常符合未来农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新型除草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草甘膦300份,异丙铵30份,乳化剂30份,水45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0份,植物油20份。其中,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与非离子乳化剂按照质量比1:0.2复配而成。非离子乳化剂为聚氧乙烯醚。所述植物油为花生油。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AESA)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配制。一种新型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上述份数草甘膦原粉、异丙铵、乳化剂及水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在温度30-100℃下反应1.5个小时;(2)冷却至常温后加上述份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植物油,搅拌15分钟,即得到新型除草剂。实施例2一种新型除草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草甘膦320份,异丙铵35份,乳化剂45份,水47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5份,植物油25份。其中,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与非离子乳化剂按照质量比1:0.3复配而成。非离子乳化剂12-14碳伯醇聚氧乙烯醚。所述植物油为菜子油。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一种新型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上述份数草甘膦原粉、异丙铵、乳化剂及水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在温度30-100℃下反应1.5个小时;(2)冷却至常温后加上述份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植物油,搅拌15分钟,即得到新型除草剂。实施例3一种新型除草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草甘膦330份,异丙铵50份,乳化剂50份,水4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40份,植物油30份。其中,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与非离子乳化剂按照质量比1:0.4复配而成。非离子乳化剂为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所述植物油为亚麻油。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AESA)。一种新型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上述份数草甘膦原粉、异丙铵、乳化剂及水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在温度30-100℃下反应1.5个小时;(2)冷却至常温后加上述份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植物油,搅拌15分钟,即得到新型除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除草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草甘膦300-360份,异丙铵30-70份,乳化剂30-70份,水450-50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0-50份,植物油20-4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除草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草甘膦300-360份,异丙铵30-70份,乳化剂30-70份,水450-50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0-50份,植物油2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除草剂,其特征在于,草甘膦320份,异丙铵35份,乳化剂45份,水47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5份,植物油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除草剂,其特征在于,草甘膦330份,异丙铵50份,乳化剂50份,水4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40份,植物油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与非离子乳化剂按照质量比1:(0.2-0.5)复配而成。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锋张卉张涛徐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