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进永专利>正文

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130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包括:农用车体;车斗,设置在所述农用车体的顶端一侧;出料仓,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斗的一侧;补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斗的内腔;播撒机构,设置在所述出料仓的底端。该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可在化肥播撒过程中对化肥进行添加,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可避免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播撒,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林种植
,具体为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
技术介绍
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学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在土壤营养成分含量较低的区域加入化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营养物含量,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播撒化肥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播撒化肥虽然能够进行自动且大范围的播撒,但在播撒化肥时需要经常停下来对化肥进行添加,从而影响化肥的播撒效率,且频繁添加化肥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现有的化肥播撒装置虽能够对化肥进行大范围面积的播撒,但化肥播撒不够均匀,容易造成部分区域播撒密集,从而降低了化肥的有效利用率,浪费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化肥的播撒效率低,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化肥播撒不够均匀,降低了化肥的有效利用率,浪费了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包括:农用车体;车斗,设置在所述农用车体的顶端一侧;出料仓,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斗的一侧;补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斗的内腔;播撒机构,设置在所述出料仓的底端。优选的,所述补料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车斗的内腔一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储料斗,与所述支撑柱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所述储料斗的底端一侧前后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车斗的内腔底端转动连接;连接板,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内侧;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斗的内腔底端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储料斗的顶端高于车斗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播撒机构包括:电磁阀,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料仓的底端;出料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磁阀的底端;L形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农用车体的底端一侧;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L性支撑板的底端;转动柱,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进出所述L形支撑板的顶端并固定设置有转动柱,所述出料管与所述转动柱的顶端相适配插接;弧形板,所述转动柱的外壁底端沿周向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弧形板,且转动柱的外壁底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优选的,所述播撒机构还包括: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L形支撑板的内侧;集料箱,固定设置在所述L形支撑板的顶端,且所述集料箱位于所述挡板的正下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补料机构可控制储料斗转动,从而可使储料斗内的化肥倒入进出料仓内,以对出料仓内的化肥进行添加,实施例二中的补料机构可驱动螺旋输送杆转动,可对落入进出料管内的肥料输送进出料仓内,也可对出料仓内的化肥进行添加,从而可在化肥播撒过程中对化肥进行添加,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播撒机构可控制肥料落入进转动柱内,在转动柱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使落入进转动柱内的肥料通过通孔和弧形板的配合向外播撒而出,范围面积广泛,位于转动柱一侧的挡板可对向一侧播撒的肥料进行阻挡,并使阻挡后的肥料收集在集料箱内,从而可避免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播撒,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有效的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播撒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补料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储料箱的正面剖视图。图中:1、农用车体,2、车斗,3、出料仓,4、补料机构,401、支撑柱,402、储料斗,403、第一连杆,404、第二连杆,405、连接板,406、液压缸,411、储料箱,412、立柱,413、出料管,414、减速电机,415、螺旋输送杆,5、播撒机构,51、电磁阀,52、出料管,53、L形支撑板,54、电机,55、转动柱,56、弧形板,57、通孔,58、挡板,59、集料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包括:农用车体1、车斗2、出料仓3、补料机构4和播撒机构5,车斗2设置在农用车体1的顶端一侧,出料仓3固定设置在车斗2的一侧,补料机构设置在车斗2的内腔,播撒机构5设置在出料仓3的底端。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补料机构4包括:支撑柱401、储料斗402、第一连杆403、第二连杆404、连接板405和液压缸406,车斗2的内腔一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401,储料斗402与支撑柱401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储料斗402可绕着支撑柱401的连接处转动,储料斗402的底端一侧前后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403,第二连杆404的一端与第一连杆403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杆40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车斗2的内腔底端转动连接,连接板405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杆404的内侧,通过设置有连接板405可使两个第二连杆404连接更稳定,液压缸406的一端与车斗2的内腔底端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液压缸406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板405的一侧转动连接,液压缸406为现有技术,液压缸406可向斜上方的方向推动连接板405,以使第二连杆404的顶端绕着第二连杆404和车斗2的连接处向上转动,符合本案使用要求的液压缸型号均可使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储料斗402的顶端高于车斗2的上表面,以使转动后的储料斗402可将其内部的肥料倒入进出料仓3内。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连杆403和第二连杆404的长度相等,在第二连杆404的带动下可使第一连杆403的一端推动储料斗402转动,可使出料斗402转动更稳定。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播撒机构5包括:电磁阀51、出料管52、L形支撑板53、电机54、弧形板56和通孔57,电磁阀51固定设置在出料仓3的底端,电磁阀51为现有技术,电磁阀51可控制出料仓3内的肥料流出,出料管52固定设置在电磁阀51的底端,L形支撑板53固定设置在农用车体1的底端一侧,电机54固定设置在L性支撑板53的底端,电机54的输出端延伸进出L形支撑板53的顶端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农用车体(1);/n车斗(2),设置在所述农用车体(1)的顶端一侧;/n出料仓(3),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斗(2)的一侧;/n补料机构(4),设置在所述车斗(2)的内腔;/n播撒机构(5),设置在所述出料仓(3)的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农用车体(1);
车斗(2),设置在所述农用车体(1)的顶端一侧;
出料仓(3),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斗(2)的一侧;
补料机构(4),设置在所述车斗(2)的内腔;
播撒机构(5),设置在所述出料仓(3)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料机构(4)包括:
支撑柱(401),所述车斗(2)的内腔一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401);
储料斗(402),与所述支撑柱(401)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第一连杆(403),所述储料斗(402)的底端一侧前后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403);
第二连杆(404),所述第二连杆(4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403)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40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车斗(2)的内腔底端转动连接;
连接板(405),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04)的内侧;
液压缸(406),所述液压缸(406)的一端与所述车斗(2)的内腔底端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所述液压缸(406)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板(405)的一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林种植用化肥播撒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进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