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03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包括动力车以及与所述动力车相连的作业车,动力车设置有动力电池组、内燃发电机组、综合电源柜和动力车用电负载,作业车设置有作业车用电负载,所述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使用动力电池组或内燃发电机组作为整车总电源,且两种总电源之间能根据需要自由切换;所述动力电池组和内燃发电机组分别与综合电源柜相连并由综合电源柜切换两种总电源以实现对动力车用电负载和作业车用电负载的供电。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源配置方案,既能适用于在隧道等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环境中长时间运行,又能够保证车辆在作业运行时全程不需触网带电,保障地面操作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
本技术属于铁路工程和维护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铁路工程和设备维护领域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
技术介绍
当前,利用钢轨打磨/钢轨铣磨技术进行铁道线路维护已成为国内外轨道养护的共识。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环境保护政策的大力推行,使用内燃发电机组作为主要动力电源的传统钢轨打磨/铣磨车辆将逐渐退出各大用户的采购需求清单。近年来,我国的轻轨、地铁、高铁、有轨电车等各种新型轨道交通产品大量应用,轨道打磨/铣磨的作业环境千差万别,如在地铁隧道等区域进行作业时,内燃机尾气难以排出,大量有毒气体和粉尘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伤害。同时,内燃机还存在工作效率低、噪声大、燃料消耗量大等缺点。轨道打磨/铣磨车辆在作业时需要操作人员随时监控或检查车辆状态和作业效果,而采用电力接触网作为主要动力电源的车辆在运行时由于导轨或架空线网带有高压电,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存在很大威胁。在现有技术中,与本申请较为接近的技术方案是授权公告号为CN104742918B,专利技术名称为双动力源地铁电传动钢轨打磨车及其动力切换方法,该专利技术钢轨打磨车采用地铁接触网和内燃发电机组作为双电源备份供电,在有电区通过接触网取电运行,在无电区采用内燃发电机组供电运行。该专利技术在部分程度上缓解了传统钢轨打磨车辆完全采用内燃发电机组供电运行的效率、污染、震动、噪声等各种问题和缺点,实现了双电源备份供电。但是,该专利技术描述的钢轨打磨车不能满足行业内越来越严格的安全要求,如有些地铁公司要求钢轨打磨车禁止触网作业,避免钢轨带电,保障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在这类情形下,该专利技术描述的钢轨打磨车等同于传统单一内燃发电机组驱动的钢轨打磨车,在清洁能源使用效率和用电安全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现有技术与本申请较为接近的另一技术方案是公开号为CN10729956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电力接触网和蓄电池组双动力钢轨铣磨车》,该专利技术的钢轨铣磨车采用电力接触网和蓄电池组作为双动力电源备份供电。车辆在有电区通过接触网取电运行,并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在无电区可由蓄电池为车辆临时供电。该专利技术解决了内燃发电机组供电车辆的效率、污染、震动、噪声等问题,实现了工作全程零排放的目标效果。但是,该专利技术却仍然存在车辆触网运行时不可避免的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既能适用于在隧道等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环境中长时间运行,又能够保证车辆在作业运行时全程不需触网带电,保障地面操作人员安全;且车辆运行安全稳定,环境危害小、噪声较小、低震动甚至无震动、铣磨切削效果优秀。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包括动力车以及与所述动力车相连的作业车,所述动力车设置有动力电池组、内燃发电机组、综合电源柜和动力车用电负载,所述作业车设置有作业车用电负载,所述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使用动力电池组或内燃发电机组作为整车总电源,且两种总电源之间能根据需要自由切换;所述动力电池组和内燃发电机组分别与综合电源柜相连并由综合电源柜切换两种总电源以实现对动力车用电负载和作业车用电负载的供电。本技术的目的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中综合电源柜设置有双向DC/DC变换模块、整流模块、逆变功率模块、工频稳压模块、AC/DC充电模块以及充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包括三相市电接口和直流快充接口,所述动力电池组提供的直流电依次经过双向DC/DC变换模块、逆变功率模块和工频稳压模块后,转变为稳压定频的三相交流电供所述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的各用电负载使用;所述内燃发电机组提供的三相交流电依次经过整流模块、逆变功率模块和工频稳压模块后,转变为稳压定频的三相交流电供所述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的各用电负载使用;所述内燃发电机组提供的三相交流电依次经过整流模块、逆变功率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模块后转变为直流电给动力电池组充电;所述三相市电接口将车辆外部电源提供的三相工频交流市电经过所述AC/DC充电模块后转变为直流电给动力电池组充电;所述直流快充接口将车辆外部提供的直流充电桩与动力电池组连接进行快速充电。前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中综合电源柜还设置有控制单元、执行开关,其中控制单元输出控制所述执行开关从而完成总电源的接入、断开、切换和切断输出动作。前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中综合电源柜还设置有串联于各电回路中的过流保护元件。前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中执行开关包括发电机输出开关K2、电池模组扩展开关Kb1至Kbn、动力电池组输出总开关K1、交流充电开关K3、直流充电开关K4和输出开关K5。前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中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和n个相互并联的动力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扩展开关Kb1至Kbn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动力电池模组至第n动力电池模组串联,然后再相互并联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组输出总开关K1一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电池模组扩展开关Kb1至Kbn执行接通或断开动作。前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中作业车用电负载包括数控系统、铣磨作业单元、牵引走行系统、铁屑收集系统。前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中动力车用电负载包括打磨单元、控制系统。前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中内燃发电机为汽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或天然气发电机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双源供电模式,常规工作状态下车载动力电池作为总电源,作业安全和环保能力强;内燃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在电池馈电、故障或紧急状况下为整车提供动力,避免车辆停机,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可靠性。2、本技术整车由两节或两节以上车辆编组,作业车和动力车实现先铣后磨的工作模式,钢轨切削效率较高的同时,打磨效果优异,整体作业质量好。3、本技术实现了动力电池自由配置方法在轨道铣磨车上的应用,客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运用需求灵活配置动力电池容量等参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的结构示意框图。图2是本技术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的双源配置方案电气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的动力电池组上电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的内燃发电机组上电流程图。图中:T1-动力车,T2-作业车,P1-内燃发电机组,P2-动力电池组,P3-直流快充接口,P4-三相市电接口,P5-综合电源柜,L1-动力车用电负载,L2-作业车用电负载,1-整流模块,2-逆变功率模块,3-双向DC/DC变换模块,4-工频稳压模块,5-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包括动力车以及与所述动力车相连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车设置有动力电池组、内燃发电机组、综合电源柜和动力车用电负载,所述作业车设置有作业车用电负载,所述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使用动力电池组或内燃发电机组作为整车总电源,且两种总电源之间能根据需要自由切换;所述动力电池组和内燃发电机组分别与综合电源柜相连并由综合电源柜切换两种总电源以实现对动力车用电负载和作业车用电负载的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包括动力车以及与所述动力车相连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车设置有动力电池组、内燃发电机组、综合电源柜和动力车用电负载,所述作业车设置有作业车用电负载,所述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使用动力电池组或内燃发电机组作为整车总电源,且两种总电源之间能根据需要自由切换;所述动力电池组和内燃发电机组分别与综合电源柜相连并由综合电源柜切换两种总电源以实现对动力车用电负载和作业车用电负载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电源柜设置有双向DC/DC变换模块、整流模块、逆变功率模块、工频稳压模块、AC/DC充电模块以及充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包括三相市电接口和直流快充接口,
所述动力电池组提供的直流电依次经过双向DC/DC变换模块、逆变功率模块和工频稳压模块后,转变为稳压定频的三相交流电供所述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的各用电负载使用;
所述内燃发电机组提供的三相交流电依次经过整流模块、逆变功率模块和工频稳压模块后,转变为稳压定频的三相交流电供所述双源供电轨道工程车的各用电负载使用;
所述内燃发电机组提供的三相交流电依次经过整流模块、逆变功率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模块后转变为直流电给动力电池组充电;
所述三相市电接口将车辆外部电源提供的三相工频交流市电经过所述AC/DC充电模块后转变为直流电给动力电池组充电;
所述直流快充接口将车辆外部提供的直流充电桩与动力电池组连接进行快速充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玉良钱兆勇孔德隆李佩刚王军郭高峰王建生李启铭巴青城冯创杨召辉王佛民张建坡王丽娜杨海云何莉鹏
申请(专利权)人:清研锐为洛阳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