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92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主机,所述反渗透主机包括机架,机架包括机架底板以及机架栏;机架底板上设置有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和出水泵,保安过滤器和高压泵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机架栏的前侧,出水泵设置在机架栏的左后侧;机架栏的右后侧固定有至少一个反渗透膜;保安过滤器通过管道与高压泵连通,高压泵通过管道与反渗透膜的进液端连通,反渗透膜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出水泵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主机结构设计合理,各个单元紧凑、有序放置,减小了各个单元之间的管道连接距离,有效降低了所述反渗透主机的整体能耗,而且无需占用较大的安装面积,便于所述反渗透主机的整体移动与放置,具有很好的安装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主机
本技术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渗透主机。
技术介绍
反渗透设备主要由预处理装置、反渗透主机和后级处理部分组成,反渗透设备应用反渗透膜元件分离技术,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压力,即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可以有效的去除掉原水中的带电离子、胶体颗粒、细菌和有机物等杂质,是制备超纯水、苦咸水和废水处理的最佳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医疗、食品等行业。采用现有的反渗透主机,反渗透主机中的各个单元比较分散,导致各个单元之间存在较长的管道连接距离,不便于各个单元之间的安装连接,同时需要额外耗费更多的动力,提高了反渗透主机的整体能耗,不符合经济效益;而且导致反渗透主机比较笨重,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面积,不便于反渗透主机的整体移动与放置,降低了反渗透主机的安装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渗透主机,所述反渗透主机结构设计合理,各个单元紧凑、有序放置,减小了各个单元之间的管道连接距离,有效降低了所述反渗透主机的整体能耗,而且无需占用较大的安装面积,便于所述反渗透主机的整体移动与放置,具有很好的安装灵活性。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主机,所述反渗透主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机架底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机架底板上的机架栏;所述机架底板上设置有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和出水泵,所述保安过滤器和所述高压泵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栏的前侧,所述出水泵设置在所述机架栏的左后侧;所述机架栏的右后侧固定有至少一个反渗透膜;所述保安过滤器通过管道与所述高压泵连通,所述高压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反渗透膜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泵连通。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安过滤器的保安过滤器进水口连接有保安过滤器进水管道,所述保安过滤器进水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动阀和第一球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安过滤器的保安过滤器出水口通过保安过滤器出水管道与所述高压泵的高压泵进水口连通,所述保安过滤器出水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流量计和第二球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渗透膜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反渗透膜和第二反渗透膜;所述高压泵的高压泵出水口连接有高压泵出水管道,所述高压泵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止回阀和压力表;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的第一进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高压泵出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端与所述高压泵出水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的第二进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高压泵出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端与所述高压泵出水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水泵的出水泵进水口连接有出水泵进水管道,所述出水泵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球阀;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的第一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泵进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的第二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泵进水管道连通。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水泵的出水泵出水口连接有出水泵出水管道,所述出水泵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止回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渗透主机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固定在所述机架栏的前侧。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架的材质为铝合金。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主机,所述反渗透主机通过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和所述第二反渗透膜能合理、高效地完成反渗透处理;在所述反渗透主机中,各个单元都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提高了所述反渗透主机的整体性,便于所述反渗透主机的整体移动与放置;而且,各个单元的位置是根据实际连接顺序而定,各个单元在所述机架上合理、紧凑、有序放置并能形成环形连接回路,有效减小了各个单元之间的管道连接距离,便于各个单元之间的安装连接,同时有效降低了所述反渗透主机的动力能耗,符合经济效益。可见,所述反渗透主机布局合理,有整体性好和体积小巧轻便的优点,便于所述渗透前处理设备的整体移动与放置,能适用于不同的安装场景,具有很好的安装灵活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渗透主机的正面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渗透主机的背面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渗透主机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渗透主机的正面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渗透主机的背面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渗透主机的连接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主机,所述反渗透主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机架底板11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机架底板11上的机架栏12。所述机架底板11上设置有保安过滤器2、高压泵3和出水泵5,所述保安过滤器2和所述高压泵3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栏12的前侧,所述出水泵5设置在所述机架栏12的左后侧;所述机架栏12的右后侧固定有至少一个反渗透膜。所述保安过滤器2通过管道与所述高压泵3连通,所述高压泵3通过管道与所述反渗透膜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泵5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保安过滤器2、所述高压泵3、所述反渗透膜和所述出水泵5都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提高了所述反渗透主机的整体性,便于所述反渗透主机的整体移动与放置;而且,所述保安过滤器2和所述高压泵3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栏12的前侧,所述出水泵5设置在所述机架栏12的左后侧,所述反渗透膜固定在所述机架栏12的右后侧,在所述反渗透主机中,各个单元的位置是根据实际连接顺序而定,各个单元在所述机架1上合理、紧凑、有序放置并能形成环形连接回路,有效减小了各个单元之间的管道连接距离,便于各个单元之间的安装连接,同时有效降低了所述反渗透主机的动力能耗,符合经济效益。可见,所述反渗透主机布局合理,有整体性好和体积小巧轻便的优点,便于所述渗透前处理设备的整体移动与放置,能适用于不同的安装场景,具有很好的安装灵活性。具体的,所述保安过滤器2的保安过滤器进水口连接有保安过滤器进水管道,所述保安过滤器进水管道与预处理装置连通,所述预处理装置对原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水会经所述保安过滤器进水管道和所述保安过滤器进水口流入所述保安过滤器2中进行再次过滤。而且,所述保安过滤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主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机架底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机架底板上的机架栏;/n所述机架底板上设置有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和出水泵,所述保安过滤器和所述高压泵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栏的前侧,所述出水泵设置在所述机架栏的左后侧;所述机架栏的右后侧固定有至少一个反渗透膜;/n所述保安过滤器通过管道与所述高压泵连通,所述高压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反渗透膜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泵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主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机架底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机架底板上的机架栏;
所述机架底板上设置有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和出水泵,所述保安过滤器和所述高压泵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栏的前侧,所述出水泵设置在所述机架栏的左后侧;所述机架栏的右后侧固定有至少一个反渗透膜;
所述保安过滤器通过管道与所述高压泵连通,所述高压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反渗透膜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安过滤器的保安过滤器进水口连接有保安过滤器进水管道,所述保安过滤器进水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动阀和第一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安过滤器的保安过滤器出水口通过保安过滤器出水管道与所述高压泵的高压泵进水口连通,所述保安过滤器出水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流量计和第二球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反渗透膜和第二反渗透膜;
所述高压泵的高压泵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露露黄桂荣邱升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纯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