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916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装置。玻璃钢池体分成两个池,湿地池内填埋悬浮填料层,通过植物附着纤维网布置湿地植物;湿地池底部设有多根布水管,布水管经进水管、阀门和水源连接;布水管连通到布水池的底部,布水池顶端封闭并有进气口,布水池壁面安装有脉冲布水器,脉冲布水器呈倒U形,脉冲布水器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内并伸入到布水池底部,脉冲布水器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外并作为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脉冲布水器快速放水,可进行反冲洗,不浪费水源无能耗,不中断湿地运行,不仅解决了目前人工湿地长期运行造成的堵塞问题,解决了目前人工湿地处理废水时水中无足够溶解氧造成植物生长缓慢或死亡而使系统处理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装置
本技术设计人工潜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处理
及生态设备领域,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或低污染水的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人口众多,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大,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经过污水厂处理后的低污染水虽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仍然高于国家地表水要求,因此低污染水排入河流,将加快河流的污染。人工湿地技术作为污水和低污染水处理一种有效方法,在水处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潜流人工湿地是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填料和土壤层,种植芦苇、香蒲等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废水由湿地的进水口进入,以潜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和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的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然后传统的潜流湿地运行有其许多的弊端。其一,占地面积大;其二,基质容易发生堵塞;其三来的污水里溶解氧浓度低,植物的生长不利,降低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使用年限等。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对人工湿地的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许多小型的钢筋混人工湿地。虽然,很好的解决了占地面积大和供养不足的问题,但是,基质容易发生堵塞、进水溶解氧低等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钢筋混凝土的池体施工周期长,基建、人工费用大等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需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具有人工费用低,施工周期短,不易堵塞,周期性运行能自动清洗填料层,且在冲洗时不影响湿地的运行,同时还能增加湿地池内的溶解氧含量,以及增加碳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质容易发生堵塞,水中溶解氧不足导致系统处理效率降低,碳源缺少引起厌氧微生物反硝化效率低,池体施工周期长,人工费用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包括玻璃钢池体、脉冲布水器、布水管、进水管、阀门、进气管和出水管;玻璃钢池体中部通过隔板将两侧隔离形成两个池,两个池分别为湿地池和布水池,湿地池内填埋有悬浮填料层,悬浮填料层上通过植物附着纤维网布置湿地植物;湿地池底部设有多根水平平行的布水管,多根布水管的一端和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穿出湿地池到玻璃钢池体外部后经阀门和水源连接;多根布水管的另一端穿过隔板连通到布水池的底部,布水池顶端封闭并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安装进气管,布水池在远离湿地池一侧的壁面安装有脉冲布水器,脉冲布水器呈倒U形,脉冲布水器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内并伸入到布水池底部,脉冲布水器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外并作为出水管。所述的布水管管壁沿轴向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用于湿地植物和布水管之间流通水分。所述的脉冲布水器密封穿设过布水池上部的壁面。所述的布水管在池底通过隔板的底部挖孔与布水池连通。所述的湿地池和布水池的池体及脉冲布水器外壁均由玻璃钢制成。所述的进水管为PE或UPVC管。所述的悬浮填料层,采用为粒径5~15mm的碎石填料构成。所述的湿地植物,为芦苇、鸢尾、美人蕉、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净化植物,种植在植物附着纤维网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的玻璃钢池体精制而成,而后采用多层防腐工艺,加工方便,挖方量减小、即埋即填而具有基建、人工费用低和施工周期大大被缩短等明显的优势。本技术的湿地池内部填充的悬浮填料始终填充有污水,同时填料层与上方湿地植物层有一层间隙,填料长期处于悬浮状态,不易堵塞;湿地的填料层中有缓释有机质,将碳源逐渐缓释出来,促进厌氧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同时出水不增加COD浓度。本技术通过脉冲布水器快速放水,放水的同时可对湿地池体内部进行反冲洗,反冲洗不浪费清洁水源,无能耗,不中断湿地正常运行。脉冲排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周期性运行反冲洗,不仅解决了目前人工湿地长期运行造成的堵塞问题,解决了目前人工湿地处理废水时水中无足够溶解氧造成植物生长缓慢或死亡而使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从而使人工湿地能够保持最佳的处理能力。同时本技术采用装置设计,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单元之间组合自由方便,人工费用低,施工周期短,不易堵塞,出水水质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部俯视图。图中:1玻璃钢池体,2脉冲布水器,3植物附着纤维网,4悬浮填料层,5布水管,6湿地植物,7进水管,8阀门,9进气管,10出水管,11缓释有机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玻璃钢池体1、脉冲布水器2、布水管5、进水管7、阀门8、进气管9和出水管10;玻璃钢池体1中部通过隔板将两侧隔离形成两个池,两个池分别为湿地池和布水池,湿地池顶端开放,湿地池内填埋有悬浮填料层4,悬浮填料层4上通过植物附着纤维网3布置湿地植物6;湿地池底部设有多根水平平行的布水管5,多根布水管5的一端和进水管7的一端连接,进水管7的另一端水平穿出湿地池到玻璃钢池体1外部后经阀门8和水源连接;多根布水管5的另一端穿过隔板的底部连通到布水池的底部,布水管5在池底通过隔板的底部挖孔与布水池连通。两个玻璃池体底部挖孔,利用布水管连通在一起。布水管5管壁沿轴向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用于湿地植物6和布水管5之间流通水分。布水管5通过通孔与悬浮填料层4连通,使得污水能通过均匀布水进入悬浮填料层。布水池顶端封闭并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安装进气管9,布水池在远离湿地池一侧的壁面安装有脉冲布水器2,脉冲布水器2密封穿设过布水池上部的壁面,脉冲布水器2呈倒U形,脉冲布水器2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内并伸入到布水池底部,脉冲布水器2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外并作为出水管10,可向下延伸到玻璃钢池体1外底部。湿地池和布水池的池体及脉冲布水器2外壁均由玻璃钢制成,轻质高强、耐腐蚀、热性能良好。进水管7为PE或UPVC管。悬浮填料层4,采用为粒径5~15mm的碎石填料构成,例如陶粒或类似的物体,浮于水面。具体实施中可在悬浮填料层4中加入缓释有机质11,通过缓释的过程增加碳源,促进厌氧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悬浮填料层4与上层湿地植物种植层之间有一间隙,可以使填料长期处于悬浮状态,不易堵塞。湿地植物6,为芦苇、鸢尾、美人蕉、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净化植物,种植在植物附着纤维网3上。污水由阀门8控制,通过进水管7进入布水管5,而后通过布水管5的管壁通孔均匀布水进入湿地池内部,经生物膜法、净化植物和植物根系的共同作作下净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物质,然后再经布水管5进入布水池。湿地运行过程中,湿地内部的氧气逐渐消化完毕,会形成厌氧的环境,此时缓释有机质11会逐渐释放碳源,促进厌氧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钢池体(1)、脉冲布水器(2)、布水管(5)、进水管(7)、阀门(8)、进气管(9)和出水管(10);玻璃钢池体(1)中部通过隔板将两侧隔离形成两个池,两个池分别为湿地池和布水池,湿地池内填埋有悬浮填料层(4),悬浮填料层(4)上通过植物附着纤维网(3)布置湿地植物(6);湿地池底部设有多根水平平行的布水管(5),多根布水管(5)的一端和进水管(7)的一端连接,进水管(7)的另一端穿出湿地池到玻璃钢池体(1)外部后经阀门(8)和水源连接;多根布水管(5)的另一端穿过隔板连通到布水池的底部,布水池顶端封闭并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安装进气管(9),布水池在远离湿地池一侧的壁面安装有脉冲布水器(2),脉冲布水器(2)呈倒U形,脉冲布水器(2)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内并伸入到布水池底部,脉冲布水器(2)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外并作为出水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钢池体(1)、脉冲布水器(2)、布水管(5)、进水管(7)、阀门(8)、进气管(9)和出水管(10);玻璃钢池体(1)中部通过隔板将两侧隔离形成两个池,两个池分别为湿地池和布水池,湿地池内填埋有悬浮填料层(4),悬浮填料层(4)上通过植物附着纤维网(3)布置湿地植物(6);湿地池底部设有多根水平平行的布水管(5),多根布水管(5)的一端和进水管(7)的一端连接,进水管(7)的另一端穿出湿地池到玻璃钢池体(1)外部后经阀门(8)和水源连接;多根布水管(5)的另一端穿过隔板连通到布水池的底部,布水池顶端封闭并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安装进气管(9),布水池在远离湿地池一侧的壁面安装有脉冲布水器(2),脉冲布水器(2)呈倒U形,脉冲布水器(2)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内并伸入到布水池底部,脉冲布水器(2)倒U形的一端在布水池外并作为出水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模块化无堵塞人工潜流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管(5)管壁沿轴向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用于湿地植物(6)和布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维峰黄栋卜岩枫黄栋徐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誉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