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88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用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总成,所述升降总成包括固设的活塞杆和可升降的油缸筒,所述活塞杆的顶面空间为进油腔、杆体空间为回油腔。本装置优化了升降功能和旋转功能的结构,能够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
本技术属于车辆用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走升降转向装置多用于工程车辆如摊铺机等设备中,在车轮上部通可升降机构连接作业的主车体,同时转向驱动机构可以驱动车轮转向而升降机构不比随之转向的功能,极大提高车辆作业的连续性和范围,广泛应用于有高度差的路面铺设。升降机构行程大且承载力较大,升降功能和旋转功能的结构及承载力稳定性是此类装置中需要优化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优化了升降功能和旋转功能的结构,能够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总成,所述升降总成包括固设的活塞杆和可升降的油缸筒,所述活塞杆的顶面空间为进油腔、杆体空间为回油腔。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油缸筒侧壁的上部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连通进油腔,所述出油口经油管连通回油腔,所述油管与油缸筒侧壁相邻设置。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升降总成还包括可随油缸筒升降的升降柱和套在升降柱内的固设的支撑柱,所述升降柱与支撑柱之间设有数个用于支撑两者间隙的限位件。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限位件包括顶紧螺栓和垫片,所述垫片的一侧贴紧支撑柱侧壁、另一侧横向设置的顶紧螺栓连接顶紧,所述顶紧螺栓穿过升降柱的侧壁后外端由螺母锁紧。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升降总成的下端设有转向驱动总成,所述转向驱动总成为齿轮传动。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驱动总成包括至少一个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驱动总成的下方设有行走机构总成,所述行走机构总成固连在从动齿轮上以跟随旋转。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驱动总成的下方设有旋转总成,所述旋转总成包括轴套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下方固连行走机构总成,所述转轴固连在从动齿轮上以跟随旋转。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和活塞杆的下端由销轴穿插固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一,升降油缸改为上端进油、加长下端回油的管线,极大提高了油缸的举升力和举升稳定性。其二,升降柱与支撑柱之间采用螺栓结构的限位件,限位准确、随时可调间隙,极大方便了装配、检修,缩减装配时间。其三,转向驱动装置用齿轮传动代替涡轮传动,便于传动和装配。其四,简化支撑柱和活塞杆的固定方式,进一步简化装配工艺、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升降总成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转向驱动总成的侧视剖切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转向驱动总成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转向驱动总成的侧视剖切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侧视剖切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升降总成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为升降总成、11为升降柱、12为支撑柱、13为油缸筒、14为活塞杆、15为进油口、16为出油口、17为垫板、18为锁紧螺栓、19为垫片、2为转向驱动总成、21为马达、22为主动轮、23为从动轮、3为旋转总成、31为轴套、32为转轴、33为液压阀、4为行走机构总成、5为安装板、6为收线轮、7为锁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解释说明。实施例一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总成1,所述升降总成1包括固设的活塞杆14和可升降的油缸筒13,所述活塞杆14的顶面空间为进油腔、杆体空间为回油腔。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油缸筒13侧壁的上部设有进油口15和出油口16,所述进油口15连通进油腔,所述出油口16经油管连通回油腔,所述油管与油缸筒13侧壁相邻设置,简化了外部液压管道的布置,同时上端进油、加长回油路径,极大增强了举升支撑力。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升降总成1还包括可随油缸筒13升降的升降柱11和套在升降柱11内的固设的支撑柱12,所述升降柱11与支撑柱12之间设有数个用于支撑两者间隙的限位件。升降柱11顶端与油缸筒13的顶端固连,进油时油缸筒13与升降柱11同时上升。升降柱11的外壁上设有安装板5,用于安装主车体的属具、模具等。升降柱11与支撑柱12之间限位件采用垫板17连接。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升降总成1的下端设有转向驱动总成2,所述转向驱动总成2为齿轮传动。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驱动总成2包括至少一个主动齿轮22和从动齿轮23。主动齿轮22由马达21驱动,齿轮传动比之前的涡轮传动装配简单、造价低。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驱动总成2的下方设有旋转总成3,所述旋转总成3包括轴套31和转轴32,所述转轴32的下方固连行走机构总成4,所述转轴32固连在从动齿轮23上以跟随旋转。液压阀33设在马达旁侧边,所述转轴32的外缘壁上开设有若干环形的油槽,所述轴套31上设有隔离油槽的若干个油封。当从动齿轮23旋转时,转轴32带动行走机构总成4随之旋转,此时轴套31套设在转轴32上不会旋转,从而避免液压管道的缠绕现象,行走机构总成4能360°连续旋转。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没有旋转总成3,所述转向驱动总成2的下方设有行走机构总成4,所述行走机构总成4固连在从动齿轮23上以跟随旋转。本实施例无法实现360度连续转动,但是可以往复转动。实施例三相对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限位件包括顶紧螺栓18和垫片19,所述垫片的一侧贴紧支撑柱12侧壁、另一侧横向设置的顶紧螺栓18连接顶紧,所述顶紧螺栓18穿过升降柱11的侧壁后外端由螺母锁紧。这种限位件的结构形式,极大简化了装配工艺和检修流程。本实施例中转向驱动总成2采用蜗轮蜗杆传动。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支撑柱12的下端和活塞杆14的下端由销轴8穿插固连。相对于此前支撑柱12法兰连接或活塞杆14的锁盘固定,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更加简单、成本低、方便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总成(1)包括固设的活塞杆(14)和可升降的油缸筒(13),所述活塞杆(14)的顶面空间为进油腔、杆体空间为回油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总成(1)包括固设的活塞杆(14)和可升降的油缸筒(13),所述活塞杆(14)的顶面空间为进油腔、杆体空间为回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筒(13)侧壁的上部设有进油口(15)和出油口(16),所述进油口(15)连通进油腔,所述出油口(16)经油管连通回油腔,所述油管与油缸筒(13)侧壁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总成(1)还包括可随油缸筒(13)升降的升降柱(11)和套在升降柱(11)内的固设的支撑柱(12),所述升降柱(11)与支撑柱(12)之间设有数个用于支撑两者间隙的限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顶紧螺栓(18)和垫片(19),所述垫片的一侧贴紧支撑柱(12)侧壁、另一侧横向设置的顶紧螺栓(18)连接顶紧,所述顶紧螺栓(18)穿过升降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恒海工艺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