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晔专利>正文

一种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849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其解决了钢丝绳放开、卷绕过程中出现的“偏缠”、“压绳”、“咬绳”等现象影响物资的正常运输,导致运输效率低下,钢丝绳的过快磨损、甚至导致人员在处理压绳过程中出现的人身事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两条跑道、气缸和拔绳机构;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于拔绳机构的底板的底部;底板底部的滑轮卡装于跑道的滑槽内;底板和顶板之间垂直设有两个排绳夹,排绳夹的排绳夹套筒套装于排绳夹中心轴上;绞车的钢丝绳穿插于两个排绳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钢丝绳的过快磨损,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大致分为皮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和绞车运输三大类运输设备,其中皮带和刮板输送机主要以运输煤炭为主,而绞车运输是以保证产煤为前提的其他物资后勤保障设备。在绞车运输过程中,由于绞车与道轨都是固定的,绞车的钢丝绳在放开、卷绕中就会出现“偏缠”、“压绳”、“咬绳”等现象,这样的卷绕会使钢丝绳卷绕长度减少,被挤压住的钢丝绳不能顺畅展开而影响物资的正常运输,造成运输效率低下,钢丝绳的过快磨损,甚至导致人员在处理压绳过程中出现的人身事故。为了保证钢丝绳正常有序的卷绕,要多增设一名岗位工采取用木棒或其他机械机构来强制对钢丝绳进行排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为了钢丝绳放开、卷绕过程中出现的“偏缠”、“压绳”、“咬绳”等现象影响物资的正常运输,导致运输效率低下,钢丝绳的过快磨损、甚至导致人员在处理压绳过程中出现的人身事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高效、安全地排列钢丝绳的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包括底座、两条跑道、气缸、拔绳机构和控制气缸伸缩的气动脚踏开关;所述底座为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杆;所述两条跑道平行设置且垂直固定于底座的顶部,跑道的内侧沿其走向设有滑槽,两条跑道的滑槽面对面设置;所述气缸垂直固定于底座的顶部,气缸位于两条跑道之间;气动脚踏开关包括一个进气口和两个出气口,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煤矿井下的高压风管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控制阀;两个出气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气缸的两个气口连通;拔绳机构位于两条跑道和气缸的顶部,拔绳机构包括底板、两条侧板和顶板;两条侧板平行设置,两条侧板的顶端与顶板可拆卸连接,两条侧板的底端固定于底板的顶部;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于拔绳机构的底板的底部;底板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滑轮,滑轮卡装于跑道的滑槽内;底板和顶板之间垂直设有两个排绳夹,排绳夹包括排绳夹中心轴和排绳夹套筒,排绳夹中心轴的底端与底板固定,排绳夹中心轴的顶端通过连接板与侧板固定,排绳夹套筒套装于排绳夹中心轴上;底板和顶板上均固定有托绳辊,托绳辊位于排绳夹的背面,托绳辊垂直于排绳夹设置,托绳辊包括托绳辊中心轴和托绳辊固定板套筒,托绳辊中心轴的两端均通过固定板固定于底板的顶部或顶板的底部,托绳辊套筒套装于托绳辊中心轴上;顶板上的托绳辊的托绳辊套筒的底端低于排绳夹的排绳夹套筒的顶端,底板上的托绳辊的托绳辊套筒的顶端高于排绳夹的排绳夹套筒的底端;绞车的钢丝绳穿插于两个排绳夹之间。进一步的,拔绳机构的顶板的一端通过合页与拔绳机构的一个侧板的顶端连接;顶板的另一端设有通孔,拔绳机构的另一个侧板的顶端固定有螺杆,顶板的通孔与侧板顶端的螺杆通过螺母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顶板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拔绳机构的两个侧板的顶端均固定有螺杆,顶板的通孔与侧板顶端的螺杆通过螺母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两个排绳夹之间的间隙≥150mm。进一步的,用于连接拔绳机构的排绳夹和侧板的连接板为L型板状结构,连接板包括竖板和横板,竖板与侧板可拆卸连接,横板与排绳夹的排绳夹中心轴的顶端固定。进一步的,连接板的竖板上设有通孔,侧板上也设有通孔,竖板的通孔与侧板的通孔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拔绳机构的底板的顶部和顶板的底部均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为板状结构,拔绳机构的托绳辊的托绳辊中心轴的两端均与固定板固定。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绞车的钢丝绳整齐的排列卷绕在绞车滚筒上,杜绝了绞车在拖运物件过程中钢丝绳出现的无序压绳、咬绳等现象,从而避免了钢丝绳的过快磨损,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投影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投影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板与跑道连接的水平投影示意图;图4气动脚踏开关控制气缸伸出的原理示意图;图5气动脚踏开关控制气缸收缩返回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底座2-跑道,2.1-滑槽3-气缸,3.1-伸出进气口,3.2-返回进气口,3.3-活塞杆4-拔绳机构,4.1-底板,4.2-两条侧板,4.3-顶板5-排绳夹,5.1-排绳夹中心轴,5.2-排绳夹套筒6-气动脚踏开关,6.1-进气口,6.2-出气口7-托绳辊,7.1-托绳辊中心轴,7.2-托绳辊套筒8-滑轮9-固定板10-连接板11-高压风管12-钢板。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包括底座1、两条跑道2、气缸3、拔绳机构4和控制气缸3伸缩的气动脚踏开关6;所述底座1为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杆;所述两条跑道2平行设置且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跑道2的内侧沿其走向设有滑槽2.1,两条跑道2的滑槽2.1面对面设置;所述气缸3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气缸3位于两条跑道2之间;气动脚踏开关6包括一个进气口6.1和两个出气口6.2,进气口6.1通过管路与煤矿井下的高压风管11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控制阀,两个出气口6.2通过管路分别与气缸3的两个气口连通;控制阀控制气缸3的进气量,从而控制气缸3的活塞杆的运行速度,使得活塞杆的运行速度与滚筒卷绕钢丝绳的转速匹配;拔绳机构4位于两条跑道2和气缸3的顶部,拔绳机构4包括底板4.1、两条侧板4.2和顶板4.3;两条侧板4.2平行设置,两条侧板4.2的顶端与顶板4.3可拆卸连接,两条侧板4.2的底端固定于底板4.1的顶部;气缸3的活塞杆3.3的末端固定于拔绳机构4的底板4.1的底部;底板4.1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滑轮8,滑轮8卡装于跑道2的滑槽2.1内;底板4.1和顶板4.3之间垂直设有两个排绳夹5,排绳夹5包括排绳夹中心轴5.1和排绳夹套筒5.2,排绳夹中心轴5.1的底端与底板4.1固定,排绳夹中心轴5.1的顶端通过连接板10与侧板4.2固定,排绳夹套筒5.2套装于排绳夹中心轴5.1上;底板4.1和顶板4.3上均固定有托绳辊7,托绳辊7位于排绳夹5的背面,托绳辊7垂直于排绳夹5设置,托绳辊7包括托绳辊中心轴7.1和托绳辊固定板套筒7.2,托绳辊中心轴7.1的两端均通过固定板9固定于底板4.1的顶部或顶板4.3的底部,托绳辊套筒7.2套装于托绳辊中心轴7.1上;顶板4.3上的托绳辊7的托绳辊套筒7.2的底端低于排绳夹5的排绳夹套筒5.2的顶端,底板4.1上的托绳辊7的托绳辊套筒7.2的顶端高于排绳夹5的排绳夹套筒5.2的底端,从而预防拔绳过程中,钢丝绳受力拉紧后上下窜动时,钢丝绳脱离排绳夹5的排绳夹套筒5.2的顶端或底端,导致出现卡绳的现象,继而阻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两条跑道(2)、气缸(3)、拔绳机构(4)和控制气缸(3)伸缩的气动脚踏开关(6);/n所述底座(1)为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杆;/n所述两条跑道(2)平行设置且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跑道(2)的内侧沿其走向设有滑槽(2.1),两条跑道(2)的滑槽(2.1)面对面设置;/n所述气缸(3)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气缸(3)位于两条跑道(2)之间;/n气动脚踏开关(6)包括一个进气口(6.1)和两个出气口(6.2),进气口(6.1)通过管路与煤矿井下的高压风管(11)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控制阀;两个出气口(6.2)通过管路分别与气缸(3)的两个气口连通;/n拔绳机构(4)位于两条跑道(2)和气缸(3)的顶部,拔绳机构(4)包括底板(4.1)、两条侧板(4.2)和顶板(4.3);两条侧板(4.2)平行设置,两条侧板(4.2)的顶端与顶板(4.3)可拆卸连接,两条侧板(4.2)的底端固定于底板(4.1)的顶部;/n气缸(3)的活塞杆(3.3)的末端固定于拔绳机构(4)的底板(4.1)的底部;/n底板(4.1)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滑轮(8),滑轮(8)卡装于跑道(2)的滑槽(2.1)内;/n底板(4.1)和顶板(4.3)之间垂直设有两个排绳夹(5),排绳夹(5)包括排绳夹中心轴(5.1)和排绳夹套筒(5.2),排绳夹中心轴(5.1)的底端与底板(4.1)固定,排绳夹中心轴(5.1)的顶端通过连接板(10)与侧板(4.2)固定,排绳夹套筒(5.2)套装于排绳夹中心轴(5.1)上;/n底板(4.1)和顶板(4.3)上均固定有托绳辊(7),托绳辊(7)位于排绳夹(5)的背面,托绳辊(7)垂直于排绳夹(5)设置,托绳辊(7)包括托绳辊中心轴(7.1)和托绳辊固定板套筒(7.2),托绳辊中心轴(7.1)的两端均通过固定板(9)固定于底板(4.1)的顶部或顶板(4.3)的底部,托绳辊套筒(7.2)套装于托绳辊中心轴(7.1)上;/n顶板(4.3)上的托绳辊(7)的托绳辊套筒(7.2)的底端低于排绳夹(5)的排绳夹套筒(5.2)的顶端,底板(4.1)上的托绳辊(7)的托绳辊套筒(7.2)的顶端高于排绳夹(5)的排绳夹套筒(5.2)的底端;/n绞车的钢丝绳穿插于两个排绳夹(5)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车的气动拔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两条跑道(2)、气缸(3)、拔绳机构(4)和控制气缸(3)伸缩的气动脚踏开关(6);
所述底座(1)为两个平行设置的长杆;
所述两条跑道(2)平行设置且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跑道(2)的内侧沿其走向设有滑槽(2.1),两条跑道(2)的滑槽(2.1)面对面设置;
所述气缸(3)垂直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气缸(3)位于两条跑道(2)之间;
气动脚踏开关(6)包括一个进气口(6.1)和两个出气口(6.2),进气口(6.1)通过管路与煤矿井下的高压风管(11)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控制阀;两个出气口(6.2)通过管路分别与气缸(3)的两个气口连通;
拔绳机构(4)位于两条跑道(2)和气缸(3)的顶部,拔绳机构(4)包括底板(4.1)、两条侧板(4.2)和顶板(4.3);两条侧板(4.2)平行设置,两条侧板(4.2)的顶端与顶板(4.3)可拆卸连接,两条侧板(4.2)的底端固定于底板(4.1)的顶部;
气缸(3)的活塞杆(3.3)的末端固定于拔绳机构(4)的底板(4.1)的底部;
底板(4.1)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滑轮(8),滑轮(8)卡装于跑道(2)的滑槽(2.1)内;
底板(4.1)和顶板(4.3)之间垂直设有两个排绳夹(5),排绳夹(5)包括排绳夹中心轴(5.1)和排绳夹套筒(5.2),排绳夹中心轴(5.1)的底端与底板(4.1)固定,排绳夹中心轴(5.1)的顶端通过连接板(10)与侧板(4.2)固定,排绳夹套筒(5.2)套装于排绳夹中心轴(5.1)上;
底板(4.1)和顶板(4.3)上均固定有托绳辊(7),托绳辊(7)位于排绳夹(5)的背面,托绳辊(7)垂直于排绳夹(5)设置,托绳辊(7)包括托绳辊中心轴(7.1)和托绳辊固定板套筒(7.2),托绳辊中心轴(7.1)的两端均通过固定板(9)固定于底板(4.1)的顶部或顶板(4.3)的底部,托绳辊套筒(7.2)套装于托绳辊中心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晔李亚军张春文高长军李和平董瑞彦刘慧柱路燕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