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6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包括旋翼和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包括叶片,所述叶片偏近安装结构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侧面通过第一螺栓活动连接在安装结构上,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还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上配备有螺帽,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的两侧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与第一螺栓相匹配,所述第一安装耳的内壁还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安装架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套接在桨毂电机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无人直升机使用时携带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
本技术涉及直升机旋翼
,具体为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
技术介绍
航拍能够提供不可替代的视角,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的全貌,在很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航拍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及智能化,航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水利工程、城市规划等方面。目前便携式无人直升机多以类似大疆等厂家生产的多旋翼无人直升机为主,以其操作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可玩儿性强等特点在消费、及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保证飞行器执行任务时的整机性能,通常情况下,飞行器是在组装并试验完成后,整机携带至需要使用的环境中进行起飞并执行航拍任务。然而,现有的飞行器的机体不大,但因为安装有电机和螺旋桨的机臂向外伸展,从而造成飞行器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携带不便,因此,飞行器的携带与运输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解决了无人直升机使用时携带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包括旋翼和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包括叶片,所述叶片偏近安装结构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侧面通过第一螺栓活动连接在安装结构上,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还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上配备有螺帽,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的两侧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与第一螺栓相匹配,所述第一安装耳的内壁还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安装架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套接在桨毂电机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偏离第一安装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二安装耳通过第二螺栓活动连接有拉环,所述桨毂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凸键,所述拉环远离第二螺栓的一端固定套接在凸键上。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与第一安装耳上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减重孔。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本技术具备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安装架偏离第一安装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耳,第二安装耳通过拉环与桨毂电机的输出端的凸键固定套接,如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安装架与桨毂电机的连接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旋翼和安装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旋翼,11、叶片,12、第一夹持板,13、第二夹持板,14、螺纹柱,15、螺帽,2、安装结构,21、安装架,22、第一安装耳,23、连接通孔,24、连接板,25、第二安装耳,26、隔板,27、第一减重孔,28、加强筋,3、第一螺栓,4、桨毂电机,41、凸键,5、第二螺栓,6、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的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包括旋翼1和安装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1包括叶片11,所述叶片11偏近安装结构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夹持板12,所述第一夹持板12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板13,所述第二夹持板13的侧面通过第一螺栓3活动连接在安装结构2上,所述第二夹持板13上还连接有螺纹柱14,所述螺纹柱14上配备有螺帽15,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安装架21,所述安装架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耳22,所述第一安装耳22的两侧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23,所述连接通孔23与第一螺栓3相匹配,所述第一安装耳22的内壁还设有连接板24,所述连接板24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3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安装架21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套接在桨毂电机4的输出端。较佳地,所述安装架21偏离第一安装耳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耳25,所述第二安装耳25通过第二螺栓5活动连接有拉环6,所述桨毂电机4的输出端设有凸键41,所述拉环6远离第二螺栓5的一端固定套接在凸键41上。所述安装架21与第一安装耳22上设有隔板26,所述隔板26上开设有第一减重孔27。所述安装架21上设有加强筋28,所述加强筋28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使用时,通过旋转叶片11,使第二夹持板13饶第一螺栓3旋转,当第二夹持板13上的螺纹柱14旋转至连接板24上的通孔并贯穿时,可通过螺帽15将其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4上,此时旋翼1安装工序完成,当使用完毕可以通过上述逆序过程松开螺帽15对旋翼1饶第一螺栓3往下旋转实现旋翼1折叠,从而方便携带与运输,通过安装架21偏离第一安装耳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耳25,第二安装耳25通过拉环6与桨毂电机4的输出端的凸键41固定套接,可以进一步加强安装架21与桨毂电机4的连接作用。上述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包括旋翼(1)和安装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1)包括叶片(11),所述叶片(11)偏近安装结构(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夹持板(12),所述第一夹持板(12)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板(13),所述第二夹持板(13)的侧面通过第一螺栓(3)活动连接在安装结构(2)上,所述第二夹持板(13)上还连接有螺纹柱(14),所述螺纹柱(14)上配备有螺帽(15),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安装架(21),所述安装架(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耳(22),所述第一安装耳(22)的两侧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23),所述连接通孔(23)与第一螺栓(3)相匹配,所述第一安装耳(22)的内壁还设有连接板(24),所述连接板(24)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3)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安装架(21)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套接在桨毂电机(4)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直升机可折叠式旋翼,包括旋翼(1)和安装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1)包括叶片(11),所述叶片(11)偏近安装结构(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夹持板(12),所述第一夹持板(12)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板(13),所述第二夹持板(13)的侧面通过第一螺栓(3)活动连接在安装结构(2)上,所述第二夹持板(13)上还连接有螺纹柱(14),所述螺纹柱(14)上配备有螺帽(15),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安装架(21),所述安装架(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耳(22),所述第一安装耳(22)的两侧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23),所述连接通孔(23)与第一螺栓(3)相匹配,所述第一安装耳(22)的内壁还设有连接板(24),所述连接板(24)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3)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安装架(21)通过键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平鲁文李有明李云鹏王佳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通航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