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属于无人机充电技术领域。该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充电接头组件和连接端子,其中,所述无人机主体包括机身、机臂和机腿,所述机臂连接于所述机身上,所述机腿连接于所述机臂的下方,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机身上且与所述机身内部的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头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腿上,所述充电接头组件一端能够与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相插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该无人机省去起落架,将充电接头组件设置在机腿上,减轻了无人机的重量,降低了无人机的电量消耗,延长了无人机单次飞行的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
技术介绍
由于无人机具有不受地面交通拥堵的影响、速度快、可以直接完成点对点的服务任务及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近年来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普遍较短,不能完成连续长时间大航程的飞行要求,为完成户外飞行或者顺利执行任务,现有的无人机普遍具有自动充电的功能。无人机自动充电功能具体是指无人机在电量将要耗尽时飞往最近的自动充电机场完成充电,以便继续飞行。现有的无人机上的充电接头组件设置在无人机的起落架上,充电平台对起落架进行定位实现起落架上的充电接头组件与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插接,从而实现无人机的充电。但是起落架的重量较重,导致无人机电池的电量耗尽速度更快,进一步缩短无人机单次飞行时间。因此,亟需一种重量较轻的且具有充电功能的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的重量减轻且具有充电功能,降低无人机电量消耗,延长无人机单次飞行的时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包括机身、机臂和机腿,所述机臂连接于所述机身,所述机腿连接于所述机臂的下方,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充电接头组件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机身上且与所述机身内部的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头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腿上,所述充电接头组件一端能够与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插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接头组件包括充电探针和探针针座,所述探针针座固定于所述机腿上,所述充电探针设置于所述探针针座上,所述充电探针一端能与所述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探针包括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所述正极探针和所述负极探针分别能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接头组件还包括充电导线,所述充电导线一端与所述充电探针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探针针座上设置有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卡接于所述机腿上。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探针针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将所述探针针座固定于所述机腿上。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人机还包括支座组件,所述支座组件连接于所述机腿上,所述探针针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组件上。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座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机腿槽,所述机腿插接于所述机腿槽中,所述机腿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耳,所述探针针座与所述连接耳连接。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座组件还包括固定抱箍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连接座和所述固定抱箍分别卡接于所述机臂的相对两侧并相互扣合连接。作为一种无人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抱箍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充电接头组件和连接端子,其中,无人机主体包括机身、机臂和机腿,将充电接头组件设置在机腿上,且充电接头组件一端能够与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相插接,另一端与连接端子电连接,以实现对无人机电池的充电,相较于现有技术,省去了起落架,显著减轻无人机的整体重量,从而降低了无人机的电量消耗,延长了无人机单次飞行的时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机的轴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机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机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无人机主体;11、机身;12、机臂;13、机腿;2、充电接头组件;21、充电探针;22、探针针座;221、U型卡槽;222、第一连接孔;23、充电导线;3、连接端子;4、支座组件;41、固定座;411、支撑腿;412、连接耳;4121、第二连接孔;42、固定抱箍;43、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充电接头组件2和连接端子3,其中,无人机主体1包括机身11、机臂12和机腿13,机臂12连接于机身11上,机腿13连接于机臂12的下方,连接端子3设置在机身11上且与机身11内部的电池电连接,充电接头组件2设置在机腿13上,充电接头组件2一端能够与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插接,另一端与连接端子3电连接。当无人机降落至充电平台上时,充电平台会对无人机的位置进行校正,以保证无人机上的充电接头组件2正对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实现插接,从而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充电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无人机直接将充电接头组件2设置在机腿13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充电接头组件2设置在起落架上,省去了起落架,显著减轻了无人机的整体重量,从而降低了无人机的电量消耗,延长了无人机单次飞行的时长。需要说明的是,充电平台对无人机的位置校正技术不作为本实施例的保护重点,可参考现有技术。如图2~图4所示,充电接头组件2包括充电探针21和探针针座22,探针针座22固定于机腿13上,充电探针21设置于探针针座22上,充电探针21一端能与充电平台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所述无人机主体(1)包括机身(11)、机臂(12)和机腿(13),所述机臂(12)连接于所述机身(11),所述机腿(13)连接于所述机臂(1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充电接头组件(2)和连接端子(3),所述连接端子(3)设置在所述机身(11)上且与所述机身(11)内部的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头组件(2)设置在所述机腿(13)上,所述充电接头组件(2)一端能够与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插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3)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所述无人机主体(1)包括机身(11)、机臂(12)和机腿(13),所述机臂(12)连接于所述机身(11),所述机腿(13)连接于所述机臂(1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充电接头组件(2)和连接端子(3),所述连接端子(3)设置在所述机身(11)上且与所述机身(11)内部的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头组件(2)设置在所述机腿(13)上,所述充电接头组件(2)一端能够与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插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3)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组件(2)包括充电探针(21)和探针针座(22),所述探针针座(22)固定于所述机腿(13)上,所述充电探针(21)设置于所述探针针座(22)上,所述充电探针(21)一端能与所述充电平台上的充电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3)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探针(21)包括正极探针和负极探针,所述正极探针和所述负极探针分别能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组件(2)还包括充电导线(23),所述充电导线(23)一端与所述充电探针(2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3)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加南,卫大为,严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