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纸板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其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于工作台上的仿古印刷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至少两个呈嵌套式重叠的罩体,所述工作台顶面的两侧均设有与罩体相滑动适配的滑轨,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罩体之间,位于外侧的罩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轨延伸方向相平行布置的滑槽,位于内侧的罩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滑槽相滑动适配的滑块;所述工作台前端设有第一端板,所述工作台尾端设有第二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四个罩体、第二端板以及第一端板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供仿古印刷机构在此空间内对印刷品进行喷涂,从而使得仿古液会无法飞溅出工作台以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
本技术涉及纸板印刷
,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仿古印刷品不仅画面优美,深受人们喜爱,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仿古印刷品不断出现。现有的仿古印刷品大都是在印刷品生产设备上直接打印而成,这种仿古印刷品只是样子上看起来像,并不具有古代文化制品的味道和触感。大大的影响了仿古印刷品的推广和生产。授权公告号为CN206828879U所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印刷品生产且可自动化进行仿古化加工的印刷品智能仿古装置,包括:两侧设有长导槽且上部设有螺杆和导杆的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印刷品输送板、设于所述长导槽内且可沿所述长导槽移动的工作架、设于所述工作架上的滚涂装置和仿古液喷涂装置、以及一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设有控制板的烘干设备。其通过滚涂装置和仿古液喷涂装置的组合使用,使得仿古液的涂印更加均匀,增强了印刷品仿古化的效果。但是,仿古液喷涂装置对工作台上的印刷品进行喷涂时,部分未能附着在印刷品上的仿古液会飞溅出工作台,并且附着在工作室的其他地方,造成难以清理;因此,可作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四个罩体、第二端板以及第一端板可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使得仿古印刷机构在此空间内对印刷品进行喷涂,从而使得仿古液会无法飞溅出工作台以外,避免附着在工作室的其他地方而造成难以清理。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于工作台上的仿古印刷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至少两个呈嵌套式重叠的罩体,所述工作台顶面的两侧均设有与罩体相滑动适配的滑轨,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罩体之间,位于外侧的罩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轨延伸方向相平行布置的滑槽,位于内侧的罩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滑槽相滑动适配的滑块;所述工作台前端设有第一端板,所述工作台尾端设有第二端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罩体沿着滑轨相滑动伸展,使得四个罩体头尾相连接,并且位于最外侧的罩体与第二端板相接触,位于最内侧的罩体与第一端板相接触,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使得仿古印刷机构在此空间内对工作台上的印刷品进行喷涂,从而使得仿古液会无法飞溅出工作台以外,避免附着在工作室的其他地方而造成难以清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的两个所述罩体之间,位于外侧的罩体的内壁在靠近第一端板的一侧设有橡胶档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四个罩体相滑动伸展,使得四个罩体头尾相连接时,位于外侧的罩体的橡胶档条与位于内侧的罩体相接触,以将相邻的两个罩体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封堵,避免仿古液从缝隙中飞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端板在靠近罩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并且位于最内侧的罩体可与第一插槽相插接配合;所述第二端板在靠近罩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并且位于最外侧的罩体可与第二插槽相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最内侧的罩体可与第一插槽相插接配合,位于最外侧的罩体可与第二插槽相插接配合,以避免罩体与第一端板之间、以及罩体与第二端板之间形成缝隙,从而避免仿古液从缝隙中飞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台前端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顶面开设有与第一端板底部相插接适配的第三插槽;所述工作台尾端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顶面开设有与第二端板底部相插接适配的第四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罩体需要清洗时,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可直接提起即可进行拆除以及清洗,当第一挡板拆除之后,罩体即可由滑轨前端的开口处滑动脱离滑槽;拆卸地过程比较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将第一端板底部锁紧在第三插槽中的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将第二端板底部锁紧在第四插槽中的第二锁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锁紧件将第一端板锁紧在第三插槽中;第二锁紧件将第二端板锁紧在第四插槽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受工作台影响而产生震动,以及降低晃动时所产生的噪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滑轨前端的开口处均设置成斜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罩体被拆除并且清洗完毕之后,滑轨前端的开口处均设置成斜角可便于罩体重新安装至滑轨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最外侧的罩体的外壁上设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可便于拖动位于最外侧的罩体在滑轨内滑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台底端设有若干可调节式支撑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动支撑脚可调整其伸出长度,从而使得工作台可在不平整的地面上保持水平放置。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1、四个罩体可沿着滑轨相滑动伸展,使得四个罩体头尾相连接,并且位于最外侧的罩体与第二端板相接触,位于最内侧的罩体与第一端板相接触,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使得仿古印刷机构在此空间内对工作台上的印刷品进行喷涂,从而使得仿古液会无法飞溅出工作台以外,避免附着在工作室的其他地方而造成难以清理;2、当四个罩体相滑动伸展,使得四个罩体头尾相连接时,位于外侧的罩体的橡胶档条与位于内侧的罩体相接触,以将相邻的两个罩体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封堵,避免仿古液从缝隙中飞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多个罩体在伸展状态下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仿古印刷机构;21、滚涂装置;22、仿古液喷涂装置;3、罩体;31、盖板;32、左侧板;33、右侧板;34、滑轨;41、滑槽;42、滑块;51、第一端板;511、第一插槽;52、第二端板;521、第二插槽;6、橡胶档条;71、第一安装座;72、第二安装座;73、第三插槽;74、第四插槽;75、第一锁紧件;76、第二锁紧件;9、把手;10、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附图1,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包括:工作台1以及设置于工作台1上仿古印刷机构2,其中,仿古印刷机构2包括滚涂装置21和仿古液喷涂装置22,通过滚涂装置21和仿古液喷涂装置22的组合使用,可使得仿古液的涂印更加均匀,增强了印刷品仿古化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1顶面的两侧均设有四个滑轨34,每个滑轨34均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每个滑轨34的前端均延伸至工作台1的前端,每个滑轨34的尾端均延伸至工作台1的尾端。参照附图1、2,工作台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端板51,工作台1的尾端设置有第二端板52;工作台1上设有四个呈嵌套式重叠的罩体3,并且四个罩体3均位于仿古印刷机构2的外侧,其中,每个罩体3均包括:盖板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包括:工作台(1)以及设置于工作台(1)上的仿古印刷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至少两个呈嵌套式重叠的罩体(3),所述工作台(1)顶面的两侧均设有与罩体(3)相滑动适配的滑轨(34),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罩体(3)之间,位于外侧的罩体(3)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轨(34)延伸方向相平行布置的滑槽(41),位于内侧的罩体(3)的外壁上设有与滑槽(41)相滑动适配的滑块(42);所述工作台(1)前端设有第一端板(51),所述工作台(1)尾端设有第二端板(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包括:工作台(1)以及设置于工作台(1)上的仿古印刷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至少两个呈嵌套式重叠的罩体(3),所述工作台(1)顶面的两侧均设有与罩体(3)相滑动适配的滑轨(34),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罩体(3)之间,位于外侧的罩体(3)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轨(34)延伸方向相平行布置的滑槽(41),位于内侧的罩体(3)的外壁上设有与滑槽(41)相滑动适配的滑块(42);所述工作台(1)前端设有第一端板(51),所述工作台(1)尾端设有第二端板(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罩体(3)之间,位于外侧的罩体(3)的内壁在靠近第一端板(51)的一侧设有橡胶档条(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喷墨飞溅的仿古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51)在靠近罩体(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511),并且位于最内侧的罩体(3)可与第一插槽(511)相插接配合;所述第二端板(52)在靠近罩体(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521),并且位于最外侧的罩体(3)可与第二插槽(521)相插接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朋凯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