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包括固定平台和滑台机构;所述滑台机构包括滑轨、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台以及驱动所述滑台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滑台设有打码机安装部以及驱动所述打码机安装部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打码机设于所述打码机安装部;所述固定平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处于第一平移位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处于第二平移位置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滑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打码机安装部处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第三限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打码机安装部处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第四限位件。该切换机构能够使打码机切换至不同的打码位置,分别正确地在不同的平面上打码,从而实现多车型柔性生产的快速打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设备
,尤其是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打码机是可以在包装袋、纸片纸皮、瓶子、金属材料表面等地方进行打印或者刻写图标、字码、日期、编号等的一种机器,在汽车制造的某些环节中,通常会用到打码机。以某车型后部下车体焊接生产线为例,该生产线原来只生产独悬和五连杆两种车型,打码机只需要在固定的平面打码即可。由于客户增加新车型,需要在该产线上柔入五连杆和板簧车型生产,对比两种车型产品后,发现后者比前者宽了120mm,打码平面也有5°的偏差,所以两种车型的打码面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原打码机的安装机构不能满足打码要求,安装机构要做相应的改变。对此,可人工通过用工具将打码机从一个打码位置上拆卸下来,然后再安装到另一个打码位置上,达到切换打码平面的目的。但是,这种人工拆装打码机的方式,不仅更换时间长、劳动强度高,而且,由于打码机是安装在自动生产线上的,如果工人进去拆装,将很不方便,也有可能发生安装出错,导致生产线出现故障或打码内容不清晰,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能够使打码机切换至不同的打码位置,分别正确地在不同的平面上打码,从而实现多车型柔性生产的快速打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包括固定平台和设于所述固定平台的滑台机构;所述滑台机构包括滑轨、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台以及驱动所述滑台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滑台设有打码机安装部以及驱动所述打码机安装部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打码机设于所述打码机安装部;所述固定平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处于第一平移位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处于第二平移位置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滑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打码机安装部处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第三限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打码机安装部处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第四限位件。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能够使其退出或进入限位位置的活动式结构,在进入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滑台之间的限位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滑台之间的限位距离,以先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对所述滑台进行限位,在退出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避开所述滑台的滑动路径。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活动式结构包括第三驱动部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退出或进入限位位置。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翻转式传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部件通过所述翻转式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退出或进入限位位置;或者,所述传动机构为伸缩式式传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部件通过所述伸缩式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退出或进入限位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部件为伸缩驱动机构,所述翻转式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悬臂,所述固定臂的后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一摆臂和向下延伸的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固定臂的前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摆臂与中间臂的前端相铰接,所述中间臂的后端与拐臂相铰接,所述拐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悬臂相铰接,所述拐臂的下端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相铰接,所述伸缩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悬臂相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与固定臂之间设有对准结构。优选地,所述对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凹块和设于所述固定臂的凸块,在所述第二限位件进入限位位置时,所述凹块与所述凸块相嵌合,在所述第二限位件退出限位位置时,所述凹块与所述凸块相脱离。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滑轨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数量为一个,处于所述滑轨的中央位置。优选地,所述滑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对应的第五限位件,以及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对应的第六限位件。优选地,所述打码机安装部为打码机安装底板,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第三限位件、第四限位件、第五限位件以及第六限位件均为限位块。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固定于所述滑台,且分别位于所述打码机安装部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打码机安装部设有旋转位置锁定机构,以将所述打码机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滑台锁定在第一旋转位置或第二旋转位置。优选地,所述旋转位置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打码机安装部的第一锁定气缸和第二锁定气缸,所述第一锁定气缸设有第一锁定销,所述第二锁定气缸设有第二锁定销;所述滑台设有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在第一旋转位置,所述第一锁定气缸驱动所述第一锁定销插入所述第一销孔,在第二旋转位置,所述第二锁定气缸驱动所述第二锁定销插入所述第二销孔。本技术所提供的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设有滑台和可转动的打码机安装部,并通过合理设计限位件,使滑台及其上所承载的打码机能够移动至第一平移位置和第二平移位置,同时,使打码机安装部及其上的打码机能够转动至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这样,当打码机移动至第一平移位置,并转动至第一旋转位置时,可处于第一打码位置,当打码机移动至第二平移位置,并转动至第二旋转位置时,可处于第二打码位置,从而使打码机能分别正确地处于两个不同的打码位置,分别在不同的平面上打码,实现多车型柔性生产的快速打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三驱动部件通过翻转式传动机构带动第二限位件进入限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三驱动部件通过翻转式传动机构带动第二限位件退出限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对准结构的凸块与凹块相嵌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打码机处于A车型打码位置时的俯视图;图6为打码机处于B车型打码位置时的俯视图。图中:1.固定平台2.滑轨3.滑台4.第一气缸5.轴承6.打码机安装底板7.第二气缸8.打码机9.第一限位块10.第二限位块11.第三限位块12.第四限位块13.第五限位块14.第六限位块15.第一锁定气缸16.第二锁定气缸17.第三气缸18.固定臂19.第一悬臂20.第二悬臂21.第一摆臂22.第二摆臂23.中间臂24.拐臂25.凸块26.凹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本文中,“前、后、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主要由固定平台1和设于固定平台的滑台机构等部件组成,其中,滑台机构包括滑轨2、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和设于所述固定平台的滑台机构;所述滑台机构包括滑轨、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台以及驱动所述滑台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滑台设有打码机安装部以及驱动所述打码机安装部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打码机设于所述打码机安装部;所述固定平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处于第一平移位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处于第二平移位置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滑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打码机安装部处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第三限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打码机安装部处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第四限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和设于所述固定平台的滑台机构;所述滑台机构包括滑轨、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台以及驱动所述滑台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滑台设有打码机安装部以及驱动所述打码机安装部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打码机设于所述打码机安装部;所述固定平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处于第一平移位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处于第二平移位置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滑台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打码机安装部处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第三限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打码机安装部处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第四限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能够使其退出或进入限位位置的活动式结构,在进入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滑台之间的限位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滑台之间的限位距离,以先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对所述滑台进行限位,在退出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避开所述滑台的滑动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活动式结构包括第三驱动部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退出或进入限位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翻转式传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部件通过所述翻转式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退出或进入限位位置;或者,所述传动机构为伸缩式式传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部件通过所述伸缩式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退出或进入限位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码机打码平面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为伸缩驱动机构,所述翻转式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悬臂,所述固定臂的后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一摆臂和向下延伸的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固定臂的前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摆臂与中间臂的前端相铰接,所述中间臂的后端与拐臂相铰接,所述拐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悬臂相铰接,所述拐臂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深,赵新平,王辉,黄长亮,徐其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