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子去飞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45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子去飞边装置,包括底座和底板,底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底座上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可上下滑动连接有定位柱,底板设置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与定位柱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限位板上可左右滑动连接有夹板,第二限位板的右侧设置有直线模组,直线模组的移动台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齿轮箱,齿轮箱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齿轮箱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座固定连接有刮刀,底座的前侧设置有卸料滑道,底座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自动对盖子上的飞边进行去除,且在飞边去除后自动卸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子去飞边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子去飞边装置。
技术介绍
飞边又称溢边、披锋、毛刺等,大多发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动模和静模的分型面,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的绝隙、顶杆孔隙等处,飞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模具或机台锁模力失效造成。一般来讲,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塑件绝对不产生飞边是不可能的。现有一种中部向下凹陷的阶梯状结构的盖子,盖子的下部与脱模顶料杆间隙处产生的飞边,在完成脱模后需放置在定位柱上用刮刀去除再进行人工卸料,工人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子去飞边装置,能够自动对盖子上的飞边进行去除,且在飞边去除后自动卸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盖子去飞边装置,包括底座和底板,所述底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底座上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可上下滑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底板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定位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可左右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子去飞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底板(2),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10),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10)之间可上下滑动连接有定位柱(5),所述底板(2)设置有第三气缸(8),所述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板(801),所述升降板(801)与定位柱(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限位板(3)上可左右滑动连接有夹板(401),所述夹板(401)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0)的右侧设置有直线模组(6),所述直线模组(6)的移动台上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子去飞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底板(2),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10),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10)之间可上下滑动连接有定位柱(5),所述底板(2)设置有第三气缸(8),所述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板(801),所述升降板(801)与定位柱(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限位板(3)上可左右滑动连接有夹板(401),所述夹板(401)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0)的右侧设置有直线模组(6),所述直线模组(6)的移动台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601),所述安装座(601)上设置有齿轮箱(602),所述齿轮箱(602)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603),所述齿轮箱(602)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座(601)固定连接有刮刀(604),所述底座(1)的前侧设置有卸料滑道(9),所述底座(1)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气缸(7),所述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上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春郑鸿海郑宏星葛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亿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