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切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39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气控制切边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可转动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分别设有外螺纹,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分别设置两个螺套,螺套的内侧面上设有内螺纹,螺套与上转轴和下转轴螺纹连接;螺套的左右两侧分别轴向延伸出螺管,螺管的内径大于上转轴和下转轴的直径,螺管的外径小于螺套的外径,螺管上套接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外径等于螺套的外径;位于上转轴上的螺套的外侧的螺管上套接有环形的切刀,该螺管设有紧固切刀的螺母,切刀和螺母位于螺套和橡胶套之间;位于下转轴上的螺套上设有环形的切槽,切槽与切刀对应设置,所述的机架上设有驱动所述的上转轴转动的电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控制切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控制切边装置。
技术介绍
在薄膜的生产加工中,在薄膜成型后,收卷前,需要对薄膜的边缘进行裁切处理,以使薄膜边缘保持齐平,目前常见的裁切方式是通过切刀来进行裁切,而通过切刀来进行裁切则常会涉及到对切到的位置进行调节。常见的一种裁切方式是,上方设置环形的可转动的切刀,下方设置与切刀对应的环形的切槽,薄膜在切刀和切槽之间输送,裁切时,切刀切入切槽内来完成薄膜的裁切,现有技术中大都是,切刀是可以进行调节的,而切槽则是设置在轴上,无法调节,这样就会限制切刀的调节,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切刀和切槽可同时进行位置调节的电气控制切边装置,并能提供良好的切割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气控制切边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可转动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上转轴和下转轴相互平行设置,上转轴位于下转轴的上侧;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分别设有外螺纹,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分别设置两个螺套,螺套的内侧面上设有内螺纹,螺套与上转轴和下转轴螺纹连接;螺套的左右两侧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控制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可转动的上转轴(2)和下转轴(3),上转轴(2)和下转轴(3)相互平行设置,上转轴(2)位于下转轴(3)的上侧;上转轴(2)和下转轴(3)上分别设有外螺纹,上转轴(2)和下转轴(3)上分别设置两个螺套(4),螺套(4)的内侧面上设有内螺纹,螺套(4)与上转轴(2)和下转轴(3)螺纹连接;螺套(4)的左右两侧分别轴向延伸出螺管(5),螺管(5)的内径大于上转轴(2)和下转轴(3)的直径,螺管(5)的外径小于螺套(4)的外径,螺管(5)上套接有橡胶套(6),橡胶套(6)的外径等于螺套(4)的外径;位于上转轴(2)上的螺套(4)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控制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可转动的上转轴(2)和下转轴(3),上转轴(2)和下转轴(3)相互平行设置,上转轴(2)位于下转轴(3)的上侧;上转轴(2)和下转轴(3)上分别设有外螺纹,上转轴(2)和下转轴(3)上分别设置两个螺套(4),螺套(4)的内侧面上设有内螺纹,螺套(4)与上转轴(2)和下转轴(3)螺纹连接;螺套(4)的左右两侧分别轴向延伸出螺管(5),螺管(5)的内径大于上转轴(2)和下转轴(3)的直径,螺管(5)的外径小于螺套(4)的外径,螺管(5)上套接有橡胶套(6),橡胶套(6)的外径等于螺套(4)的外径;位于上转轴(2)上的螺套(4)的外侧的螺管(5)上套接有环形的切刀(7),该螺管(5)设有紧固切刀(7)的螺母(8),切刀(7)和螺母(8)位于螺套(4)和橡胶套(6)之间;位于下转轴(3)上的螺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