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30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将电机的定子的漏磁通抑制得很少并可以使转子高效地旋转的透镜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保持透镜(10)的透镜支承件(2)和中空状的电机(4),电机(4)由:具有在周方向上连续并交替的不同磁极的圆筒状的转子(18)以及被配置于转子(18)的外周的定子(17)构成,定子(17)由:由以规定的节距形成多个齿状的爪(11a、12a、13a、14a)的磁性体构成的爪部件(11、12、13、14)、被卷绕于爪部件的通电用的线圈(20、22)构成,并以大致密闭状态下被收容在金属制的外壳(6)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透镜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使透镜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一直以来公知有各种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一中公开有利用了中空状的步进电机的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步进电机,包括被沿着旋转驱动的转子的外周卷绕的第一线圈部与第二线圈部,通过这些第一线圈部以及第二线圈部上下被层叠来构成定子。专利文献1技术注册第3103297号公报但是,在将如上述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用于带摄像头手机等的情况下要求将电机的消耗功率抑制得极其小。为此,在上述结构中,需要减少定子的漏磁通并使转子高效地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电机的定子的漏磁通抑制得很少并可以使转子高效地旋转的透镜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承件、和中空状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旋转,所述透镜支承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圆筒状的转子,其具有在周方向上连续并交替的不同的磁极;定子,其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所述定子具有由以规定的节距形成多个齿状的爪的磁性体构成的爪部件、被卷绕于所述爪部件的通电用的线圈,所述定子被收容在金属制的外壳内。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大致密闭状态下将形成磁回路的定子收容在金属制的外壳内,所以能够将定子的漏磁通抑制得很少并且可以使转子高效地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外壳具有向所述转子的内周侧延伸的延伸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外壳具有沿着光轴方向被上下相对配置的上侧外壳以及下侧外壳,所述定子具有互相的爪彼此在周方向上以错开1/4节距而被配置的第一以及第二定子部,在所述上侧外壳设置有收容所述第一定子部的第一收容部,在所述下侧外壳设置有收容所述第二定子部的第二收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延伸部具有在所述上侧外壳形成的、从上侧向所述转子的内周侧延伸的上侧延伸部;以及在所述下侧外壳形成的、从下侧向所述转子的内周侧延伸的下侧延伸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上侧外壳以及所述下侧外壳具有相互相对的开口端部,在所述上侧外壳的开口端部形成有在内侧与所述下侧外壳的开口端部重合而连结的重合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重合部向所述上侧外壳的外侧突出,并由可以卡止于规定的安装部件的突出部来形成,通过所述突出部卡止于所述安装部件,保持所述上侧外壳与所述下侧外壳的连结状态,所述上侧外壳与所述下侧外壳被互相固定成一体。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爪部件直接被所述外壳支承。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外壳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爪部件定位的定位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大致密闭的状态下、形成磁回路的定子被收容在金属制的外壳内,所以能够将定子的漏磁通抑制得很少并且可以使转子高效地旋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3是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配置了电磁铁线圈以及爪(claw)部件的上侧外壳的内部的部分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除去了透镜支承件以及爪部件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图6是设置于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板簧的俯视图;图7(a)是表示透镜支承件被几乎完全收纳于外壳内的状态下的图6的板簧的形态的立体图,图7(b)是相对于外壳透镜支承件沿着光轴方向被移动的状态下的图6的板簧的形态的立体图;图8是设置于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9是连接器附近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切断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设置于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转子的立体图;图11(a)是表示对电磁铁线圈供给电流而处于励磁状态下的磁通的方向的部分立体图,图11(b)是与(a)相同的励磁状态的俯视图;图12是被配置于旋转开始位置的转子以及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3是从图12的状态只旋转了规定的角度的状态下的转子以及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4是被配置于旋转终端位置的转子以及连接器的立体图。图中1-透镜驱动装置;2-透镜支承件;4-电机;6-外壳;6a-上侧外壳;6b-下侧外壳;10-透镜;11、12、13、14-爪部件;11a、12a、13a、14a-爪;17-定子;17a-第一定子部;17b-第二定子部;18-转子;20、22-电磁铁线圈(线圈);32-内侧壁部(上侧延伸部);35-内侧壁部(下侧延伸部);36、37-导出口部(定位部);39-突出部(重合部);O-光轴;S1-第一收容部;S2-第二收容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而且,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纵剖面图,图3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透镜支承件2;沿着光轴O方向可以移动地保持透镜支承件2的中空的电机4;保持并收容透镜支承件2和电机4的、由磁性金属构成的外壳6。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4如后所述,构成为所谓的PM型两相凸极(claw pole)式的步进电机。透镜支承件2具有透镜筒(lens barrel)3,其保持沿着光轴方向排列所需要的透镜10而构成的镜筒10A;载体(carrier)5,其为圆筒状,与透镜筒3一体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载体5通过拧合被一体地固定于透镜筒3。具体地说,通过将形成于载体5的内周面的阴螺纹5a与形成于透镜筒3的外周面的阳螺纹3a拧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透镜支承件2。电机4具有可以以光轴O为中心旋转的圆筒状的转子(旋转件)18;被同心地配置于该转子4的外周的定子(固定件)17。转子18具有圆筒状的永磁铁9;和被同心地配置于永磁铁9的内侧的圆筒状的凸轮部件7。凸轮部件7被粘接固定于永磁铁9的内周面,并且形成于其内周面的阴螺纹7a与形成于载体5的外周面的阳螺纹5b拧合在一起。并且,在永磁铁9的外周,以等间距交替地磁化有只是规定数目的成对的N极和S极。另一方面,定子17,被同心地配置于永磁铁9的周围,并且具有隔着垫圈19被相互上下层叠的第一定子部(单相侧定子)17a以及第二定子部(两相侧定子)17b。第一定子部17a具有环状的上侧爪(claw)部件11、环状的下侧爪部件12、在通过使这些爪部件11、12上下相对而形成的绕线管的周围卷绕的环状的电磁铁线圈20。上侧以及下侧爪部件11、12,由圆环状的磁性金属构成,沿着其内周具有以等节距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十个)爪(齿部)11a、12a。并且,这些爪11a、11b相对于爪部件11、12的圆环状的主面大致垂直地延伸,是通过例如从所述主面弯曲起90°而形成的,并且隔着规定的间隙与N极和S极交替地被磁化的永磁铁9的外周面相对。并且,上侧爪部件11的爪11a(由十个爪11a构成的爪组)被配置成,如图4明确地所示,相对于下侧爪部件12的爪12a(由十个爪12a构成的爪组),以与这些爪12a交替地啮合的方式,在周方向上错开1/2节距。并且,在通过上侧以及下侧爪部件11、12形成的绕线管的周围卷绕的电磁铁线圈20,是将导电线扎成圆环状而形成的,并被配置于相互啮合的爪部件11、12的爪组11a、12a的外周。另一方面,与第一定子部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承件、和中空状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旋转,所述透镜支承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电机具有:圆筒状的转子,其具有在周方向上连续并交替的不同的磁极;定子,其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所述定 子具有:由以规定的节距形成多个齿状的爪的磁性体构成的爪部件、和被卷绕于所述爪部件的通电用的线圈,所述定子被收容在金属制的外壳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龟山泰明石黑克之宫崎朝志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