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氏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99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格氏反应釜,涉及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釜体、进料管,釜体上设置有取样装置,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管、设置在取样管一端且与进料管相连通的进液管、设置在取样管内且伸出取样管另一端的柱塞以及设置在取样管上且与取样管连通的出液管,柱塞遮盖住出液管位于取样管内的端口,且柱塞与取样管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样时,通过移动柱塞,使得柱塞与出液管内端口之间打开较小的间隙,使得试剂能从进液管进入取样管并从出液管中滴落出来,从而完成对试剂的取样。取样结束后再将柱塞堵住出液管的内端口即可。由于柱塞一直在取样管中,且取样时仅仅打开较小的间隙,从而对釜体内部真空度影响较小,同时操作过程简洁、时间简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氏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格氏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格氏反应釜是用于格氏反应的反应釜。目前,公开号为CN20895989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取样口,在取样口上设有连接盖,连接盖与顶盖固定连接,连接盖的开口处设有橡胶塞,在橡胶塞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架、固定螺杆和固定板,固定架位于橡胶塞的上方并与顶盖固定连接,固定螺杆竖直设置并与固定架螺纹连接,固定板与固定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板与橡胶塞的上表面抵接,所述固定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原料在釜体内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检测釜体内物质的酯化情况,此时转动把手,使得固定板与橡胶塞逐渐分离,继续转动把手,使得固定板与橡胶塞彻底分离,直至橡胶塞可从连接盖上取出为止,然后进行取样,取样后在进行相反的操作使橡胶塞将连接盖的开口处进行密封。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取样时需要将橡胶塞从连接盖上取下,取样后需要将橡胶塞重新塞入连接盖,由于反应釜一般在真空状态下反应,取下橡胶塞再盖上的操作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釜体内的真空度,从而影响试剂反应的效率,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格氏反应釜,取样过程简单且时间较短。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格氏反应釜,包括釜体、设置在釜体上的进料管,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设置在釜体上的取样管、设置在所述取样管一端且与所述进料管相连通的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取样管内且伸出所述取样管另一端的柱塞以及设置在所述取样管上且与所述取样管连通的出液管,所述柱塞遮盖住所述出液管位于取样管内的端口,且所述柱塞与所述取样管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样时,通过移动柱塞,使得柱塞与出液管内端口之间打开较小的间隙,使得试剂能从进液管进入取样管并从出液管中滴落出来,从而完成对试剂的取样。取样结束后再将柱塞堵住出液管的内端口即可。由于柱塞一直在取样管中,且取样时仅仅打开较小的间隙,从而对釜体内部真空度影响较小,同时操作过程简洁、时间简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柱塞外表面一体设置有螺纹,且所述柱塞与所述取样管螺纹连接,所述柱塞远离取样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塞与取样管螺纹连接,因此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把手即可控制柱塞移动,螺纹连接具有把控位置精确的优点。同时螺纹连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密封性,减少外部空气进入取样管,从而影响釜体的真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釜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取样杯的接料台,且所述接料台位于所述出液管的下方,所述接料台边沿设置有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一般情况下原料是经过加热后进入釜体的,温度较高,取样时,将取样杯放置在接料台上,避免了用手拿取样杯被烫到的情况,同时接料台边沿的挡板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撒溅的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料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取样杯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接料台上的滑槽、两个滑移设置在所述滑槽中且相对设置的夹臂以及用于驱动两所述夹臂滑移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釜工作时,由于内部在搅拌和反应,可能会有晃动,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夹臂滑移,从而使得夹臂对取样杯进行固定,确保取样杯在接料的时候不会倾倒。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且穿过两所述夹臂的双向螺纹杆、设置在所述双向螺纹杆一端且伸出所述滑槽的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轴伸出滑槽一端上的第二转动把手,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相反的螺纹段,且两所述夹臂分别与两个螺纹段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取样杯放置在接料台后,转动第二转动把手,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夹臂同步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夹臂能将取样杯夹紧,实现对取样杯的固定。需要松开夹持时,反向转动第二把手,使得两个夹臂同步相背运动,从而使得夹臂能将取样杯松开。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接料台一侧且套接在所述转轴上的固定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固定环并与所述转轴相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臂将取样杯夹紧后,拧紧固定螺栓,使得固定螺栓将转轴抵紧,从而固定住双向螺纹杆,使得双向螺纹杆不易因晃动而发生反转,而出现取样杯没被夹紧的情况。当需要取出取样杯时,只需拧松固定螺栓,再转动第二转动把手,使夹臂松开对取样杯的夹持,从而能将取样杯取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料台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且呈弧形的限位块,且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所述滑槽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取样杯时,先将取样杯放在两限位块之间,进行初步的定位,方便之后夹臂对取样杯的夹持固定,且限位块能对取样杯的另外两侧进行固定,在夹臂的作用下进一步实现对取样杯的固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夹臂相对一侧设置有防滑齿片,两所述限位块相对一侧也设置有防滑齿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齿片增加摩擦力,使得对取样杯的夹持更加稳固。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取样时,通过移动柱塞,使得柱塞与出液管内端口之间打开较小的间隙,使得试剂能从进液管进入取样管并从出液管中滴落出来,从而完成对试剂的取样。取样结束后再将柱塞堵住出液管的内端口即可。由于柱塞一直在取样管中,且取样时仅仅打开较小的间隙,从而对釜体内部真空度影响较小,同时操作过程简洁、时间简短;2.取样时,将取样杯放置在接料台上,避免了用手拿取样杯被烫到的情况,将取样杯放置在接料台后,转动第二转动把手,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夹臂反向同步运动,从而使得夹臂能将取样杯夹紧,实现对取样杯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展示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展示接料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釜体;2、进料管;31、取样管;32、进液管;33、柱塞;331、第一转动把手;34、出液管;4、接料台;41、挡板;51、滑槽;52、夹臂;53、双向螺纹杆;55、第二转动把手;61、固定环;62、固定螺栓;7、限位块;8、防滑齿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一种格氏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进料管2,釜体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进料管2固定设置在釜体1的顶部,且进料管2与釜体1内部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氏反应釜,包括釜体(1)、设置在釜体(1)上的进料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设置在釜体(1)上的取样管(31)、设置在所述取样管(31)一端且与所述进料管(2)相连通的进液管(32)、设置在所述取样管(31)内且伸出所述取样管(31)另一端的柱塞(33)以及设置在所述取样管(31)上且与所述取样管(31)连通的出液管(34),所述柱塞(33)遮盖住所述出液管(34)位于取样管(31)内的端口,且所述柱塞(33)与所述取样管(31)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氏反应釜,包括釜体(1)、设置在釜体(1)上的进料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设置在釜体(1)上的取样管(31)、设置在所述取样管(31)一端且与所述进料管(2)相连通的进液管(32)、设置在所述取样管(31)内且伸出所述取样管(31)另一端的柱塞(33)以及设置在所述取样管(31)上且与所述取样管(31)连通的出液管(34),所述柱塞(33)遮盖住所述出液管(34)位于取样管(31)内的端口,且所述柱塞(33)与所述取样管(31)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33)外表面一体设置有螺纹,且所述柱塞(33)与所述取样管(31)螺纹连接,所述柱塞(33)远离取样管(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把手(3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取样杯的接料台(4),且所述接料台(4)位于所述出液管(34)的下方,所述接料台(4)边沿设置有挡板(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格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台(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取样杯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接料台(4)上的滑槽(51)、两个滑移设置在所述滑槽(51)中且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细政王立陈佳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华威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