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过滤滤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92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空气过滤滤材,不锈钢过滤网层、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同轴设置,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与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之间填充活性炭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滤材,不锈钢过滤网层内部的空腔内放置需要保护的器件,不锈钢过滤网层起到支撑、固定作用,整体滤材强度高,不易变形,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采用纳米纤维材料制成,比表面积大,吸附灰尘效果好,第一、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分别采用能够相互穿插的木浆纤维编织而成,克重低,成本低廉,可取代玻纤毡,不会存在玻纤残留,环保、安全,通过若干过滤层相结合实现多重过滤目的,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过滤滤材
本技术属于空气过滤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过滤滤材。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设备中常需要使用过滤滤芯或滤材,传统的滤芯材料大多数采用玻纤毡制成,价格较高,处理不当会存在玻纤残留等问题,有致癌风险,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滤芯的过滤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滤材。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过滤滤材,包括不锈钢过滤网层,所述不锈钢过滤网层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不锈钢过滤网层内侧设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不锈钢过滤网层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不锈钢过滤网层、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同轴设置,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与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之间填充活性炭颗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和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为分别采用纤维直径10-100um的木浆纤维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的蓬松的空间网状结构,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中的木浆纤维和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中的木浆纤维不同且相互穿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和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的克重分别为100-125g/m2,透气度分别为40-80cfm,孔径分别为60-100um。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厚度为0.5-1.2mm。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过滤层厚度为1-2mm。进一步的,所述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朝向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的一面呈褶皱或波浪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滤材,包括不锈钢过滤网层,所述不锈钢过滤网层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不锈钢过滤网层内侧设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不锈钢过滤网层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不锈钢过滤网层、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同轴设置,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与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之间填充活性炭颗粒。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滤材,不锈钢过滤网层内部的空腔内放置需要保护的器件,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同轴设置于不锈钢过滤网层上,整体厚度不超过2cm,偏薄,质轻,不锈钢过滤网层起到支撑、固定作用,整体滤材强度高,不易变形,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采用纳米纤维材料制成,比表面积大,吸附灰尘效果好,第一、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分别采用能够相互穿插的木浆纤维编织而成,克重低,成本低廉,可取代玻纤毡,不会存在玻纤残留,环保、安全,通过不锈钢过滤网层、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相结合实现多重过滤目的,过滤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过滤滤材,包括不锈钢过滤网层1,所述不锈钢过滤网层1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内部放置待保护的汽车器件,如发动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可以套设在汽车部件上,不锈钢过滤网层1内侧设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2,不锈钢过滤网层1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3、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4、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5和光触媒过滤层6,不锈钢过滤网层1、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2、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3、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4、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5和光触媒过滤层6同轴设置,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4与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5之间填充活性炭颗粒,各层通过胶粘剂粘接在一起,光触媒过滤层6上、背离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5的一侧涂覆芳香剂或维他命类机能材料,可吸收甲醛等,提高空气清新度。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3和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4为分别采用纤维直径10-100um的木浆纤维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的蓬松的空间网状结构,空间网状结构的总高度0.5-1.0mm,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3中的木浆纤维和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4中的木浆纤维采用不同材质,且二者中的木浆纤维相互穿插。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3和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4的克重分别为100-125g/m2,克重低,通过TAPPI251在125Pa下测得的透气度分别为40-80cfm,孔径分别为60-100um,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等,过滤效果良好,取代现有过滤滤材中的玻璃纤维,取材成本低,无玻纤残留。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2厚度为0.5-1.2mm。光触媒过滤层6厚度为1-2mm。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5朝向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4的一面呈褶皱或波浪形结构。本技术未详细说明的部分采用现有产品或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做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过滤滤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过滤网层,所述不锈钢过滤网层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不锈钢过滤网层内侧设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不锈钢过滤网层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不锈钢过滤网层、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同轴设置,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与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之间填充活性炭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过滤滤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过滤网层,所述不锈钢过滤网层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不锈钢过滤网层内侧设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不锈钢过滤网层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不锈钢过滤网层、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层、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和光触媒过滤层同轴设置,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与长纤维聚酯无纺布层之间填充活性炭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滤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和第二木浆纤维过滤层为分别采用纤维直径10-100um的木浆纤维纵横交叉编织而成的蓬松的空间网状结构,第一木浆纤维过滤层中的木浆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渝
申请(专利权)人:贺氏苏州特殊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