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重症多功能康复装置,包括:支撑底板,保护板,支撑底板和保护板彼此在高度上移动连接,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按照使得护腰限位机构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构造有用于患者行走的行走空间,对应于行走空间的支撑底板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用于腿部锻炼的弹性锻炼机构。该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势:适用于不同时期的患者的康复训练,医生可以通过该康复训练装置设置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该康复装置为患者提供得了其直立时的可以移动的护体空间,为患者提供了行走训练时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重症多功能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神经外科重症多功能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如脑部损伤、脊髓损伤等病人)在康复期间,需要进行是适当的活动锻炼,以加快病人的康复进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重症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时,容易发生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因此康复装置的安全性是这一类医疗器械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20894275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神经外科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底板内腔背面的底部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的做出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的内腔套设有旋转轴。其通过电机带动脚踏板运动,进而使得患者达到被动训练的目的。该现有技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采用的座位,并且没有安全约束装置,进而使其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倾斜而掉落的风险;其次,该装置功能单一,无法使得患者建立一套完善的康复训练计划。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重症多功能康复装置,包括:支撑底板,保护板,所述支撑底板和所述保护板彼此在高度上移动连接,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按照使得护腰限位机构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构造有用于患者行走的行走空间,对应于所述行走空间的所述支撑底板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用于腿部锻炼的弹性锻炼机构。其中,一种训练方式为:患者可以套接至护腰限位机构为其提供保护,然后通过调整步幅踩踏弹性锻炼机构,增加其下肢体的协调性,这种适用于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其中另一种训练方式为:患者可以套接至护腰限位机构为其提供保护,患者可以通过踮脚的方式以不行走的方式踩踏弹性锻炼机构,增加其下肢体的力量,这种方式适合于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以此,该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势:适用于不同时期的患者的康复训练,医生可以通过该康复训练装置设置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该康复装置为患者提供得了其直立时的可以移动的护体空间,为患者提供了行走训练时的保护。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在宽度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锻炼机构的长度间距按照符合患者步幅的方式逐渐增大。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锻炼机构包括可见的踏板和阻尼件,其中,所述支撑底板具有用于安装所述阻尼件的容纳槽,在所述踏板未施加有压力的情况下,所述踏板以部分接触于容纳槽内而另一部分凸出所述支撑底板的方式连接至所述阻尼件。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护腰限位机构包括彼此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弧面板和第二弧面板,以使得所述第一弧面板和所述第二弧面板能够形成用于支护患者上躯干的护体空间。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弧面板和第二弧面板均设置有能够用于贴合患者上躯干的保护气囊。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均设置有用于所述护腰限位机构移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粗糙度以能够改变其与所述护腰限位机构摩擦阻力的方式设置。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护腰限位机构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按照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方式分别与所述支撑底板通过至少两个伸缩机构连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均设置有并行的扶手。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一种神经外科重症多功能康复装置,包括:支撑底板,保护板,构造有行走空间,所述支撑底板和所述保护板彼此在高度上移动连接,所述支撑底板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用于腿部锻炼的且对应于所述行走空间的弹性锻炼机构,所述弹性锻炼机构包括可见的踏板和阻尼件,在所述踏板未施加有压力的情况下,所述踏板以部分接触于容纳槽内而另一部分凸出所述支撑底板的方式连接至所述阻尼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康复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康复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护腰限位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弹性训练机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滑槽的示意图;和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的一种抗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00:支撑底板200c:护腰限位机构200:保护板200d:行走空间300:伸缩机构200e:扶手100a:弹性训练机构200f:滑槽100b:容纳槽200c-1:第一弧面板100a-1:踏板200c-2:第二弧面板100a-2:阻尼件200c-3:护体空间200a:第一保护板200c-4:保护气囊200b:第二保护板200c-5: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神经外科重症多功能康复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00,和保护板200。保护板200可以是彼此连接的第一保护板200a和第二保护板200b(如图1、6所示)。保护板200也可以是彼此单独设置的第一保护板200a和第二保护板200b。支撑底板100和保护板200为层状结构,彼此通过伸缩机构连接,而实现两者在高度上移动连接,以实现行走空间200d能够位于不同高度人的腰部位置。行走空间200d是第一保护板200a和第二保护板200b形成的长条空间,患者可以在该行走空间200d内训练。第一保护板200a和第二保护板200b之间设置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护腰限位机构200c。护腰限位机构200c形成有护体空间200c-3,用于为患者的腰部提供保护,使其在锻炼时得以支撑和保护,防止其摔倒。对应于行走空间200d的支撑底板100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用于腿部锻炼的弹性锻炼机构100a。弹性锻炼机构100a用于患者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其中,一种训练方式为:患者可以套接至护腰限位机构200c为其提供保护,然后通过调整步幅踩踏弹性锻炼机构100a,增加其下肢体的协调性,这种适用于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其中另一种训练方式为:患者可以套接至护腰限位机构200c为其提供保护,患者可以通过踮脚的方式以不行走的方式踩踏弹性锻炼机构100a,增加其下肢体的力量,这种方式适合于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以此,该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势:1、适用于不同时期的患者的康复训练,医生可以通过该康复训练装置设置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2、该康复装置为患者提供得了其直立时的可以移动的护体空间200c-3,为患者提供了行走训练时的保护。优选地,彼此在宽度上相邻的两个弹性锻炼机构100a的长度间距L按照逐渐增大,但是符合患者步幅。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的步幅大多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重症多功能康复装置,包括:/n支撑底板(100),/n保护板(200),/n所述支撑底板(100)和所述保护板(200)彼此在高度上移动连接,/n其特征在于,/n第一保护板(200a)和第二保护板(200b)按照使得护腰限位机构(200c)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构造有用于患者行走的行走空间(200d),对应于所述行走空间(200d)的所述支撑底板(100)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用于腿部锻炼的弹性锻炼机构(100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重症多功能康复装置,包括:
支撑底板(100),
保护板(200),
所述支撑底板(100)和所述保护板(200)彼此在高度上移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
第一保护板(200a)和第二保护板(200b)按照使得护腰限位机构(200c)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构造有用于患者行走的行走空间(200d),对应于所述行走空间(200d)的所述支撑底板(100)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用于腿部锻炼的弹性锻炼机构(100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彼此在宽度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锻炼机构(100a)的长度间距(L)按照符合患者步幅的方式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锻炼机构(100a)包括可见的踏板(100a-1)和阻尼件(100a-2),
其中,所述支撑底板(100)具有用于安装所述阻尼件(100a-2)的容纳槽(100b),在所述踏板(100a-1)未施加有压力的情况下,所述踏板(100a-1)以部分接触于容纳槽(100b)内而另一部分凸出所述支撑底板(100)的方式连接至所述阻尼件(100a-2)。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腰限位机构(200c)包括彼此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弧面板(200c-1)和第二弧面板(200c-2),以使得所述第一弧面板(200c-1)和所述第二弧面板(200c-2)能够形成用于支护患者上躯干的护体空间(200c-3)。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板(200c-1)和第二弧面板(200c-2)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鹏,高登宁,方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邓海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