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859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灭火装置,所述防爆灭火装置用于对换电站内的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防爆灭火装置包括:可移动框架,所述可移动框架具有异常电池容纳腔;滚动支架,所述滚动支架放置在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内,所述滚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异常动力电池的滚动支撑部。由此,通过可移动框架和滚动支架配合,从换电站内移出的异常动力电池滑动至滚动支架上后,防爆灭火装置可以对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从而可以避免异常动力电池爆炸以及起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爆灭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爆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解决电动车辆充电慢的问题,换电站应运而生。换电站内具有多个电池包,当多个电池包中的某个电池包发生异常时,发生异常的电池包容易爆炸、起火。相关技术中,换电站缺少对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的装置,导致换电站的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爆灭火装置,该防爆灭火装置可以对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从而可以避免异常动力电池爆炸以及起火。根据本技术的防爆灭火装置,所述防爆灭火装置用于对换电站内的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防爆灭火装置包括:可移动框架,所述可移动框架具有异常电池容纳腔;滚动支架,所述滚动支架放置在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内,所述滚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异常动力电池的滚动支撑部。根据本技术的防爆灭火装置,通过可移动框架和滚动支架配合,从换电站内移出的异常动力电池滑动至滚动支架上后,防爆灭火装置可以对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从而可以避免异常动力电池爆炸以及起火。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可移动框架包括:底梁,多个所述底梁围成底部框架结构;竖梁,所述竖梁从相邻的两个所述底梁的连接处向上延伸;盖板,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竖梁的上端面;中间梁,所述中间梁连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竖梁之间,多个所述中间梁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中间梁构成的平面将所述可移动框架内部的空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为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的外周设置有包围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的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所述前侧板与所述盖板可枢转地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盖板和所述前侧板之间通过铰链组件可枢转地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滚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支撑在所述中间梁上;滚动支撑部,所述滚动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滚动支撑部包括多个沿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滚动部;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后侧边缘,用于止挡所述异常动力电池。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滚动部包括多个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宽度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滚动件,且每个所述滚动部的两端设置有转轴支撑架,每个所述滚动件的转轴的两端支撑在所述转轴支撑架上。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防爆灭火装置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固定在所述中间梁上,所述支架本体的支脚支撑在所述垫板上。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沿所述可移动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中间梁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梁,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条。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可移动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一组定向轮和一组带刹车功能的万向轮。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可移动框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手持推车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爆灭火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爆灭火装置的爆炸图。附图标记:防爆灭火装置100;可移动框架1;异常电池容纳腔11;底梁12;竖梁13;盖板14;中间梁15;前侧板16;后侧板17;左侧板18;右侧板19;加强梁20;滚动支架2;支架本体21;支脚211;滚动支撑部22;滚动部221;滚动件2211;转轴支撑架222;限位板23;铰链组件3;垫板4;加强筋条5;定向轮6;万向轮7;手持推车部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爆灭火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爆灭火装置100,防爆灭火装置100用于对换电站内的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例如:防爆灭火装置100可以对异常动力电池进行防爆和灭火处理。防爆灭火装置100包括:可移动框架1和滚动支架2。可移动框架1具有异常电池容纳腔11,滚动支架2放置在异常电池容纳腔11内,滚动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异常动力电池的滚动支撑部22。其中,防爆灭火装置100适于设置在换电站外,当换电站内具有异常动力电池时,控制可移动框架1向换电站移动,使滚动支架2与换电站对接,使异常动力电池从换电站内移出,然后从换电站内移出的异常动力电池就会滑动到滚动支架2的滚动支撑部22上,然后移动换电站外的防爆灭火装置100,使防爆灭火装置100远离换电站,然后控制防爆灭火装置100启动对异常动力电池进行紧急处置,可以避免动力电池包起火以及爆炸,并且,当防爆灭火装置100对异常动力电池紧急处理后,工作人员可以将异常动力电池从防爆灭火装置100内取出,手动对异常动力电池进行修复,从而可以使异常动力电池恢复至正常状态,进而可以使异常动力电池循环使用。由此,通过可移动框架1和滚动支架2配合,从换电站内移出的异常动力电池滑动至滚动支架2上后,防爆灭火装置100可以对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从而可以避免异常动力电池爆炸以及起火。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移动框架1可以包括:底梁12、竖梁13、盖板14和中间梁15。多个底梁12可以围成底部框架结构,竖梁13从相邻的两个底梁12的连接处向上延伸布置,盖板14安装在竖梁13的上端面,中间梁15连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竖梁13之间,多个中间梁15位于同一平面内,中间梁15构成的平面将可移动框架1内部的空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为异常电池容纳腔11。其中,滚动支架2放置在异常电池容纳腔11内后,滚动支架2与中间梁15装配在一起,例如:滚动支架2可以焊接在中间梁15上,滚动支架2也可以螺接在中间梁15上,中间梁15能够对滚动支架2起到支撑作用,可以保证滚动支架2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动,从而可以提升滚动支架2的位置稳定性。并且,下腔体内可以放置灭火器等其他物体,从而可以使防爆灭火装置100具有储物功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异常电池容纳腔11的外周设置有包围异常电池容纳腔11的前侧板16、后侧板17、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也可以理解为,中间梁15、前侧板16、后侧板17、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共同限定出异常电池容纳腔11,其中,前侧板16与盖板14可枢转地连接,当防爆灭火装置100不对换电站内的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时,转动前侧板16使前侧板16封闭异常电池容纳腔11的前端,前侧板16能够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灭火装置(100),所述防爆灭火装置(100)用于对换电站内的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n可移动框架(1),所述可移动框架(1)具有异常电池容纳腔(11);/n滚动支架(2),所述滚动支架(2)放置在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11)内,所述滚动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异常动力电池的滚动支撑部(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灭火装置(100),所述防爆灭火装置(100)用于对换电站内的异常动力电池进行应急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移动框架(1),所述可移动框架(1)具有异常电池容纳腔(11);
滚动支架(2),所述滚动支架(2)放置在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11)内,所述滚动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异常动力电池的滚动支撑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灭火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框架(1)包括:
底梁(12),多个所述底梁(12)围成底部框架结构;
竖梁(13),所述竖梁(13)从相邻的两个所述底梁(12)的连接处向上延伸;
盖板(14),所述盖板(14)安装在所述竖梁(13)的上端面;
中间梁(15),所述中间梁(15)连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竖梁(13)之间,多个所述中间梁(15)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中间梁(15)构成的平面将所述可移动框架(1)内部的空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为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灭火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11)的外周设置有包围所述异常电池容纳腔(11)的前侧板(16)、后侧板(17)、左侧板(18)和右侧板(19),其中,所述前侧板(16)与所述盖板(14)可枢转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爆灭火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和所述前侧板(16)之间通过铰链组件(3)可枢转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灭火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城李鹏飞李晓峰李玉军李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