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包括手套的本体和气管,其中,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第二节处设置有指托,指托能够充气涨开,指托与相应指套之间热合连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内侧设置有手指气管,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根部设置有连接气管,气管顺着手套的本体的掌心处延伸至袖筒末端,气管的一端与连接气管相连通,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口,充气口嵌入在袖筒上。还纳脐带时通过气泵为指托充气,指托拖住脐带进行还纳操作,还纳后通过气泵抽气,指托泄气方便取出手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胎儿胎头无损伤,且还纳位置容易把握,脐带脱垂情况能实现自然分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
技术介绍
胎儿分娩过程中,肩先露或足先露尤其是枕后位、颜面位等异常头先露或复合先露,常不完全填满骨盆入口,在破膜后胎头才衔接,进而产生了脐带脱垂。脐带脱垂对产妇的影响不大,只是增加手术产率,但对胎儿则为害甚大。脐带脱垂时,脐带受压于胎先露部与骨盆之间,引起胎儿急性缺氧,胎心率发生改变,甚至完全消失。若脐带血循环阻断超过5-7分钟,则可导致胎死宫内。现阶段对于脐带脱垂的处理方式,如手动还纳,优点是还纳位置容易把握,但由于脐带很滑,手抓送回导致还纳不易,所以常用钳子夹持还纳(脐带短时间捏扁对胎儿无影响),但是,还纳过程中容易造成胎头受损,而且还纳位置不易把握。上述方式导致还纳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实现自然分娩,只能改为实施剖腹产手术,提高了手术产率,也造成产妇二次痛苦。现有技术中,如CN204797973U公开了脐带脱垂还纳器,包括推杆、套设在推杆上的套筒、和设置于套筒前端的容纳仓,所述容纳仓内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套筒贯通,且通槽宽度大于套筒内壁间宽度;所述推杆前端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宽度大于推杆宽度且不大于通槽宽度,所述顶柱设置于通槽内。解决了脐带脱垂无法还纳的问题,也加快了手术的进程,为手术节约了时间,无论对产妇还是医护人员都是极大的帮助。但此方案本质仍是钳子送入(属于钳子的改进方案),依然存在还纳过程中容易造成胎头受损,而且还纳位置不易把握的缺点。鉴于这种技术缺陷,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胎儿胎头无损伤,且还纳位置容易把握,脐带脱垂情况能实现自然分娩的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胎儿胎头无损伤,且还纳位置容易把握,脐带脱垂情况能实现自然分娩的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包括手套的本体和气管,本体的一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与五指对应的指套,另一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袖筒,其中,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第二节处设置有指托,指托能够充气涨开,指托与相应指套之间热合连接。进一步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内侧设置有手指气管,手指气管与指托相连通;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根部设置有连接气管,连接气管与手指气管相连通;气管顺着手套的本体的掌心处延伸至袖筒末端,气管的一端与连接气管相连通,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口,充气口嵌入在袖筒上。进一步的,充气口连接有软管,软管连接有气泵,还纳脐带时通过气泵为指托充气,指托拖住脐带进行还纳操作,还纳后通过气泵抽气,指托泄气方便取出手套。进一步的,指托在放气或充气状态均朝向相应指套的指头位置内凹。内凹的形状设计为了方便承托脐带。进一步的,指托与相应指套的连接处设置有软橡胶片,软橡胶片呈V字型或Y字型,软橡胶片与相应指托、指套之间热合连接。进一步的,软橡胶片的设置,为了防止在还纳脐带时,指托外翻的情况。进一步的,指托的中部设置有筋,筋的外侧为指托外胶层,筋的内侧为指托内胶层,指托内胶层的弹力小于指托外胶层,进而使指托充气后,指托朝向相应指套的指头位置内凹。进一步的,筋的设置,通过筋来塑造指托的内凹造型。筋为橡胶筋,硬质但有弹性。进一步的,所述指托的端部粘接设置有加厚层。进一步的,加厚层的设计为了增加医护人员的手感,在还纳状态,指托端部受阴道内壁挤压会顶在相应指套的指头肚位置,手感使得医护人员判断指托是否产生了外翻现象,避免脐带滑脱。进一步的,指托外胶层、指托内胶层与筋之间热合连接进而构成了指托。本技术的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胎儿胎头无损伤,且还纳位置容易把握,脐带脱垂情况能实现自然分娩,具体为:本技术的还纳手套适合宫口开3个以上的,出现脐带脱垂的情况。使用时,带上本技术的手套,利用气泵充气,使得指托涨开,将脐带放置在指托上,指托内凹避免滑脱,还纳过程中,阴道壁对指托的压力使得指托顶压在指套的指头肚上,医护人员能够感觉到指托是否外翻,避免了脐带滑落,还纳过程手套能够有效避免胎头受损,由于是医护人员用手操作,还纳位置易于掌握,还纳成功率高,避免传统还纳不成改为剖腹产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指托初始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指托与相应指套对压状态图。图4为本实用的指托充气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充气口2、袖筒3、连接气管4、指托5、手指气管6、本体7、气管8、筋9、加厚层10、软橡胶片41、指托外胶层42、指托内胶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指托初始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指托与相应指套对压状态图。图4为本实用的指托充气状态示意图。本技术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包括手套的本体6和气管7,本体6的一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与五指对应的指套,另一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袖筒2,其中,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第二节处设置有指托4,指托4能够充气涨开,指托4与相应指套之间热合连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内侧设置有手指气管5,手指气管5与指托4相连通;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根部设置有连接气管3,连接气管3与手指气管5相连通;气管7顺着手套的本体6的掌心处延伸至袖筒2末端,气管7的一端与连接气管3相连通,气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口1,充气口1嵌入在袖筒2上。充气口连接有软管,软管连接有气泵,还纳脐带时通过气泵为指托充气,指托拖住脐带进行还纳操作,还纳后通过气泵抽气,指托泄气方便取出手套。指托4在放气或充气状态均朝向相应指套的指头位置内凹。内凹的形状设计为了方便承托脐带。指托4与相应指套的连接处设置有软橡胶片10,软橡胶片10呈V字型或Y字型,软橡胶片10与相应指托4、指套之间热合连接。软橡胶片的设置,为了防止在还纳脐带时,指托外翻的情况。指托4的中部设置有筋8,筋8的外侧为指托外胶层41,筋8的内侧为指托内胶层42,指托内胶层42的弹力小于指托外胶层41,进而使指托4充气后,指托朝向相应指套的指头位置内凹。筋的设置,通过筋来塑造指托的内凹造型。筋为橡胶筋,硬质但有弹性。所述指托4的端部粘接设置有加厚层9。加厚层的设计为了增加医护人员的手感,在还纳状态,指托端部受阴道内壁挤压会顶在相应指套的指头肚位置,手感使得医护人员判断指托是否产生了外翻现象,避免脐带滑脱。指托外胶层41、指托内胶层42与筋8之间热合连接进而构成了指托4。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胎儿胎头无损伤,且还纳位置容易把握,脐带脱垂情况能实现自然分娩,具体为:本技术的还纳手套适合宫口开3个以上的,出现脐带脱垂的情况。使用时,带上本技术的手套,利用气泵充气,使得指托涨开,将脐带放置在指托上,指托内凹避免滑脱,还纳过程中,阴道壁对指托的压力使得指托顶压在指套的指头肚上,医护人员能够感觉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包括手套的本体(6)和气管(7),本体(6)的一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与五指对应的指套,另一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袖筒(2),其特征在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第二节处设置有指托(4),指托(4)能够充气涨开,指托(4)与相应指套之间热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包括手套的本体(6)和气管(7),本体(6)的一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与五指对应的指套,另一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袖筒(2),其特征在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第二节处设置有指托(4),指托(4)能够充气涨开,指托(4)与相应指套之间热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其特征在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内侧设置有手指气管(5),手指气管(5)与指托(4)相连通;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套根部设置有连接气管(3),连接气管(3)与手指气管(5)相连通;气管(7)顺着手套的本体(6)的掌心处延伸至袖筒(2)末端,气管(7)的一端与连接气管(3)相连通,气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口(1),充气口(1)嵌入在袖筒(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脐带脱垂用还纳手套,其特征在于,指托(4)在放气或充气状态均朝向相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翠华,王希,李臻,杨胜美,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