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778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包括圆形本体,圆形本体的上端设有目镜,圆形本体的弧面上设有器材置入管,器材置入管的外表面底端开口处设有吸引管,吸引管的管头处设有吸引接头,器材置入管的内部设有吸引调节结构,器材置入管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带,橡胶带的上端设有管塞,管塞与器材置入管上端的管口配合安装,该新型双孔支气管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合理调节吸引和操作两大治疗步骤,当患者出现咯痰时需要吸引痰液时,不需把操作孔内的操作器械取出,就能开始吸引工作,解决了手术时间长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治疗质量,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了新型双孔支气管镜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
本技术涉及气管置入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
技术介绍
当患者出现咯痰时,不能盲目操作,需把物体吸引干净后方可操作,但此时吸引孔要正常工作,需把操作孔内的操作器械取出,才能开始吸引工作,操作孔放入操作器械,吸引孔就无法工作,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若之前的操作器械已经抓到了物体或组织,取出后重新在找,就会导致手术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增加患者痛苦,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合理调节吸引和操作两大治疗步骤,当患者出现咯痰时需要吸引痰液时,不需把操作孔内的操作器械取出,就能开始吸引工作,解决了手术时间长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治疗质量,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了新型双孔支气管镜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包括圆形本体,所述圆形本体的上端设有目镜,圆形本体的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包括圆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本体(1)的上端设有目镜(2),圆形本体(1)的弧面上设有器材置入管(3),器材置入管(3)的外表面底端开口处设有吸引管(4),吸引管(4)的管头处设有吸引接头(14),器材置入管(3)的内部设有吸引调节结构(6),器材置入管(3)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带(5),橡胶带(5)的上端设有管塞(13),管塞(13)与器材置入管(3)上端的管口配合安装,圆形本体(1)的前侧设有连接光源管(7),圆形本体(1)的后侧设有镜头调节结构(8),圆形本体(1)的弧面底部设有圆柱体(9),圆柱体(9)的底端设有穿插圆体(10),穿插圆体(10)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孔支气管镜,包括圆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本体(1)的上端设有目镜(2),圆形本体(1)的弧面上设有器材置入管(3),器材置入管(3)的外表面底端开口处设有吸引管(4),吸引管(4)的管头处设有吸引接头(14),器材置入管(3)的内部设有吸引调节结构(6),器材置入管(3)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带(5),橡胶带(5)的上端设有管塞(13),管塞(13)与器材置入管(3)上端的管口配合安装,圆形本体(1)的前侧设有连接光源管(7),圆形本体(1)的后侧设有镜头调节结构(8),圆形本体(1)的弧面底部设有圆柱体(9),圆柱体(9)的底端设有穿插圆体(10),穿插圆体(10)的内部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有光源通道(15)、操作管道(16)和镜头管道(17),光源通道(15)、操作管道(16)和镜头管道(17)延伸至圆柱体(9)和圆形本体(1)的内部并分别与连接光源管(7)、目镜(2)和器材置入管(3)相通,操作管道(16)为两个直径为一点八毫米的管道,光源通道(15)的个数为两组,镜头调节结构(8)中旋转轴(81)延伸至镜头管道(17)内并在端头处设有电子镜头(18),电子镜头(18)位于镜头管道(17)的内部,电子镜头(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静张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