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59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所述的育种秧盘的四边设置有拓展加强杆;拓展加强杆卡接在上固定拓展框架、下固定托架之间的卡接嵌槽的内部,且上固定拓展框架、下固定托架之间通过卡接固定扣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的上固定拓展框架的下端固定有交叉的脱模切割线网;所述的育种秧盘的上端设置有经纬线嵌槽,经纬线嵌槽与脱模切割线网保持对应卡接。它通过固定拓展框架的配合提高秧盘上端胚土的厚度,对种子进行表层防护,且提高水稻种子根须的伸展调高成活率;另外在框架经纬线的配合下能够对表层胚土进行分隔,避免秧苗粘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
本技术属于水稻育种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
技术介绍
育秧盘是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配方加工吸塑而成,具有重量轻、易搬运、便于贮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点,但育秧盘在使用过程中,因水稻根系的发展,根部有时会进入透水孔中,在取下水稻苗时,根部难以取出,会使根部断裂甚至撕裂育秧盘,另外传统的育秧盘表层覆盖的胚土较薄,容易导致水稻种子受损影响存活率;覆盖的胚土过厚粘连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它通过固定拓展框架的配合提高秧盘上端胚土的厚度,对种子进行表层防护,且提高水稻种子根须的伸展调高成活率;另外在框架经纬线的配合下能够对表层胚土进行分隔,避免秧苗粘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固定拓展框架、下固定托架、育种秧盘、拓展加强杆、卡接嵌槽、卡接固定扣、脱模切割线网、经纬线嵌槽、透水孔槽;所述的育种秧盘的四边设置有拓展加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固定拓展框架(1)、下固定托架(2)、育种秧盘(3)、拓展加强杆(4)、卡接嵌槽(5)、卡接固定扣(6)、脱模切割线网(7)、经纬线嵌槽(8)、透水孔槽(9);所述的育种秧盘(3)的四边设置有拓展加强杆(4);拓展加强杆(4)卡接在上固定拓展框架(1)、下固定托架(2)之间的卡接嵌槽(5)的内部,且上固定拓展框架(1)、下固定托架(2)之间通过卡接固定扣(6)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的上固定拓展框架(1)的下端固定有交叉的脱模切割线网(7);所述的育种秧盘(3)的上端设置有经纬线嵌槽(8),经纬线嵌槽(8)与脱模切割线网(7)保持对应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固定拓展框架(1)、下固定托架(2)、育种秧盘(3)、拓展加强杆(4)、卡接嵌槽(5)、卡接固定扣(6)、脱模切割线网(7)、经纬线嵌槽(8)、透水孔槽(9);所述的育种秧盘(3)的四边设置有拓展加强杆(4);拓展加强杆(4)卡接在上固定拓展框架(1)、下固定托架(2)之间的卡接嵌槽(5)的内部,且上固定拓展框架(1)、下固定托架(2)之间通过卡接固定扣(6)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的上固定拓展框架(1)的下端固定有交叉的脱模切割线网(7);所述的育种秧盘(3)的上端设置有经纬线嵌槽(8),经纬线嵌槽(8)与脱模切割线网(7)保持对应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凤林杨冬奇彭国兴夏胜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