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地膜复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959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坡面地膜复绿系统,它包括固定网层,固定于坡面上的网状结构;地膜覆盖层,铺设于坡面上并与固定网层结合;种植杯,嵌设于地膜覆盖层上且杯底贴近坡面,用于植物种植的坑洞;其中,所述地膜覆盖层包括水肥富集层,为铺设于坡面上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以海绵、吸水性树脂或超轻量营养基质为主;覆膜网面层,铺设于水肥富集层表面,并与固定网层连接,实现地膜覆盖层与坡面形成整体共同受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为通过构建坡地“土、肥、水、种”间的生态平衡,建立有效保育坡面水土措施,控制人工地膜覆盖层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实现了水土生命协同的国土综合整治体系并恢复生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坡面地膜复绿系统
本技术涉及崩岗、矿山土地空间利用与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是一种坡面地膜覆盖复绿系统。
技术介绍
土地是“万物之母”,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矿山、崩岗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目前矿区、广大山丘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空间和生态区域。大量的矿山、崩岗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危及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向崩岗、矿区废弃地要空间”的土地空间利用模式与修复技术就是以崩岗、工矿废弃地再利用等为平台,形成对城乡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式的技术集成应用模式,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因地制宜加强崩岗、矿山、坡耕地地膜覆盖层综合治理设计,减少生态失衡、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促进农村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矿山、崩岗坡面地膜复绿系统,通过构建坡地“土、肥、水、种”间的生态平衡,建立有效保育坡面水土措施,控制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坡面地膜复绿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固定网层(1),固定于坡面(9)上的网状结构;/n地膜覆盖层,铺设于坡面(9)上并与固定网层(1)结合;/n种植杯(3),嵌设于地膜覆盖层上且杯底贴近坡面(9),用于植物种植的坑洞;/n其中,所述地膜覆盖层包括/n水肥富集层(21),为铺设于坡面(9)上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以海绵、吸水性树脂或超轻量营养基质为主;/n覆膜网面层(22),铺设于水肥富集层(21)表面,并与固定网层(1)连接,实现地膜覆盖层与坡面(9)形成整体共同受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坡面地膜复绿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固定网层(1),固定于坡面(9)上的网状结构;
地膜覆盖层,铺设于坡面(9)上并与固定网层(1)结合;
种植杯(3),嵌设于地膜覆盖层上且杯底贴近坡面(9),用于植物种植的坑洞;
其中,所述地膜覆盖层包括
水肥富集层(21),为铺设于坡面(9)上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以海绵、吸水性树脂或超轻量营养基质为主;
覆膜网面层(22),铺设于水肥富集层(21)表面,并与固定网层(1)连接,实现地膜覆盖层与坡面(9)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地膜复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覆盖层还包括覆膜网底层(23),所述覆膜网底层(23)设置于水肥富集层(21)与坡面(9)之间且覆膜网底层(23)与固定网层(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地膜复绿系统,其特征在于:覆膜网面层(22)为遮阳网布、农用网布、编织PE布、土工网或家用网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宇张颖罗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