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的连接结构及电线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9548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5
线束(1)具备:单条或者多条第1电线(10A),具备第1芯线露出部(11AE);单条或者多条第2电线(10B),具备第2芯线露出部(11BE);以及接合部(20),焊接有第1芯线露出部(11AE)和第2芯线露出部(11BE)。第2芯线(11B)的总截面积(A2)为第1芯线(11A)及第2芯线(11B)的总截面积的合计(A1+A2)的三分之一以下。并且,接合部(20)具有沿着第1电线(10A)及第2电线(10B)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置的两对外表面,并且两对外表面中构成一对的外表面(上表面(Up)、下表面(Ud))间的距离(H)比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右侧面(R)、左侧面(L))间的距离(W)长,在接合部(20),第2芯线露出部(11BE)与上表面(Up)邻接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线的连接结构及电线的连接方法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电线的连接结构及电线的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多条电线的芯线彼此接合的电线的连接结构。作为芯线的接合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使多条电线的芯线成束并绞合,通过超声波焊接进行接合(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25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如上述的接合方法中,在将芯线的材质不同的两种电线接合的情况下,有时产生接合强度不充分、接合部分剥离等的问题,要求改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的连接结构具备:单条或者多条第1电线,具备第1芯线和将所述第1芯线包覆的第1绝缘包覆部,所述第1芯线具有部分地从所述第1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第1芯线露出部;单条或者多条第2电线,具备通过与所述第1芯线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2芯线和将所述第2芯线包覆的第2绝缘包覆部,所述第2芯线具有部分地从所述第2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第2芯线露出部;以及接合部,焊接有所述第1芯线露出部和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为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的合计的三分之一以下,所述接合部具有沿着所述第1电线及所述第2电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置的两对外表面,并且所述两对外表面中构成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比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长,在所述接合部,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与构成所述一对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邻接地配置。另外,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的连接方法,将单条或者多条第1电线与单条或者多条第2电线连接,所述第1电线具备第1芯线和将所述第1芯线包覆的第1绝缘包覆部;所述第2电线具备通过与所述第1芯线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2芯线和将所述第2芯线包覆的第2绝缘包覆部,其中,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为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的合计的三分之一以下,所述电线的连接方法包括:露出工序,在所述第1电线及所述第2电线的各自的一部分,将所述第1绝缘包覆部及所述第2绝缘包覆部剥掉而使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露出;和焊接工序,通过具备焊头和支承治具的超声波焊接装置,对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中在所述露出工序中露出的部分进行超声波焊接而形成接合部,在所述焊接工序中,以所述第1芯线抵接于所述支承治具、且所述第2芯线抵接于所述焊头的方式进行焊接,并且在所述接合部中,抵接于所述支承治具的第1抵接面和抵接于所述焊头的第2抵接面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1抵接面及所述第2抵接面不同的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专利技术效果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的连接结构及电线的连接方法,能够抑制接合部分的剥离。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中、在超声波焊接装置设置有第1芯线露出部和第2芯线露出部的情况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中、通过超声波焊接装置将第1芯线露出部和第2芯线露出部接合的情况的侧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接合部的主视图。图5是变形例1中的接合部的主视图。图6是变形例2的线束的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试验例中撕裂试验的情况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概要]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的连接结构具备:单条或者多条第1电线,具备第1芯线和将所述第1芯线包覆的第1绝缘包覆部,所述第1芯线具有部分地从所述第1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第1芯线露出部;单条或者多条第2电线,具备通过与所述第1芯线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2芯线和将所述第2芯线包覆的第2绝缘包覆部,所述第2芯线具有部分地从所述第2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第2芯线露出部;以及接合部,焊接有所述第1芯线露出部和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为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的合计的三分之一以下,所述接合部具有沿着所述第1电线及所述第2电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置的两对外表面,并且所述两对外表面中构成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比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长,在所述接合部,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与构成所述一对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邻接地配置。另外,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的连接方法,将单条或者多条第1电线与单条或者多条第2电线连接,所述第1电线具备第1芯线和将所述第1芯线包覆的第1绝缘包覆部;所述第2电线具备通过与所述第1芯线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2芯线和将所述第2芯线包覆的第2绝缘包覆部,其中,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为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的合计的三分之一以下,所述电线的连接方法包括:露出工序,在所述第1电线及所述第2电线的各自的一部分,将所述第1绝缘包覆部及所述第2绝缘包覆部剥掉而使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露出;和焊接工序,通过具备焊头和支承治具的超声波焊接装置,对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中在所述露出工序中露出的部分进行超声波焊接而形成接合部,在所述焊接工序中,以所述第1芯线抵接于所述支承治具、且所述第2芯线抵接于所述焊头的方式进行焊接,并且在所述接合部中,抵接于所述支承治具的第1抵接面和抵接于所述焊头的第2抵接面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1抵接面及所述第2抵接面不同的一对外表面间的距离。在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的连接结构及电线的连接方法中,“第1芯线的总截面积”在第1电线为一条的情况下是一条第1电线具备的一条第1芯线的截面积,在第1电线是多条的情况下是多条第1电线具备的多条第1芯线的截面积的合计。同样,“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在第2电线为一条的情况下是一条第2电线具备的一条第2芯线的截面积,在第2电线是多条的情况下是多条第2电线具备的多条第2芯线的截面积的合计。另外,在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的连接结构中,“在所述接合部,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与构成所述一对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邻接地配置”在第2电线是一条的情况下是指一条第2电线具备的一条第2芯线露出部与一个外表面邻接地配置,在第2电线是多条的情况下是指多条第2电线具备的多个第2芯线露出部的束与一个外表面邻接地配置。另外,在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电线的连接方法中,“所述第1芯线抵接于所述支承治具”在第1电线是一条的情况下是指一条第1电线具备的一条第1芯线抵接于支承治具,在第1电线是多条的情况下是指多条第1电线具备的多条第1芯线的束抵接于支承治具。同样,“所述第2芯线抵接于所述焊头”在第2电线是一条的情况下是指一条第2电线具备的一条第2芯线抵接于支承治具,在第2电线是多条的情况下是指多条第2电线具备的多条第2芯线的束抵接于支承治具。根据上述的结构,第2芯线露出部与接合部的构成一对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邻接地配置。在此,在接合部,两对外表面中构成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比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长,所以构成一对的外表面的各自的宽度比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的各自的宽度短。假设当总截面积少的第2芯线露出部与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宽度较宽的外表面)的任一个邻接地配置时,第2芯线露出部的配置每次焊接都会改变,焊接强度的偏差变大。与此相对,通过总截面积少的第2芯线露出部与构成一对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的连接结构,具备:/n单条或者多条第1电线,具备第1芯线和将所述第1芯线包覆的第1绝缘包覆部,所述第1芯线具有部分地从所述第1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第1芯线露出部;/n单条或者多条第2电线,具备通过与所述第1芯线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2芯线和将所述第2芯线包覆的第2绝缘包覆部,所述第2芯线具有部分地从所述第2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第2芯线露出部;以及/n接合部,焊接有所述第1芯线露出部和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n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为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的合计的三分之一以下,/n所述接合部具有沿着所述第1电线及所述第2电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置的两对外表面,并且所述两对外表面中构成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比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长,/n在所述接合部,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与构成所述一对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邻接地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4 JP 2018-0995031.一种电线的连接结构,具备:
单条或者多条第1电线,具备第1芯线和将所述第1芯线包覆的第1绝缘包覆部,所述第1芯线具有部分地从所述第1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第1芯线露出部;
单条或者多条第2电线,具备通过与所述第1芯线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2芯线和将所述第2芯线包覆的第2绝缘包覆部,所述第2芯线具有部分地从所述第2绝缘包覆部露出的第2芯线露出部;以及
接合部,焊接有所述第1芯线露出部和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
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为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的总截面积的合计的三分之一以下,
所述接合部具有沿着所述第1电线及所述第2电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置的两对外表面,并且所述两对外表面中构成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比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间的距离长,
在所述接合部,所述第2芯线露出部与构成所述一对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邻接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中的一方为铝或者铝合金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1芯线及所述第2芯线中的另一方为铜或者铜合金制。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田祐司宫本贤次白井大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