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9466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测控模块、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风冷热交换模块、液冷热交换模块、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经风冷热交换模块与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经液冷热交换模块与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与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和液冷热交换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环境、热耗的变化进行组合配装,适应性、可靠性高,解决了电子装备在各种特殊环境的应用问题,提升了电子装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热控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为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一般都需要针对电子设备的功率器件,配备相应的冷却系统。随着电子设备性能的日益增长,功率器件热耗也随之增大,冷却系统也经历风冷、冷却、蒸发冷等多个阶段和模式。目前大部分冷却系统一般由单个循环组成,通过风机采用风冷的方式将热耗散到大气中。风冷的散热效果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起伏较大,不利于电子设备工作在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中,风冷散热工作效率较低,设备噪声大,只能适用于功率密度较小的场合。部分冷却系统具有由内、外两个循环,这类系统的外循环一般为开式。内循环用于将功率器件的热耗通过内循冷却液传输到换热器处,通过换热器将热耗交换到外循环冷介质,再通过外循环将热耗释放到大气、水等热沉中,完成功率器件的散热。双循环的冷却系统二次冷却方式为一般水冷,散热效果好,但易受到水源的制约,在没有外部水源的场合无法实施。目前使用的冷却系统关键器件,如:风机、热交换器等,都采用单一的模式,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导致整个冷却系统降额甚至停机,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测控模块、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风冷热交换模块、液冷热交换模块、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一通道经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二通道经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三通道直接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和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测控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均连接,以监控各模块的工作状态。较佳的,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部设置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通过第一内循环管道和外部补液系统连接,所述水箱下部设置有排液口,通过所述排液口将所述箱体内的液体排出,所述水箱通过第二内循环管道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通,所述水箱通过第三内循环管道与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连通,所述第三内循环管道设置分别设置有两个出口端以分别与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内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回液管和所述水箱连接;所述第一内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和第二泵,所述第二内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三内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一泵,所述第三内循环管道上的两个所述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较佳的,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包括第一分配器、第一合成器和风机管道,所述第一分配器和所述第一合成器通过所述风机管道连接;所述风机管道均包括第五截止阀、风机组件、第六截止阀,所述第五截止阀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第一分配器之间,所述第六截止阀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第一合成器之间。较佳的,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包括第二分配器、第三分配器、若干换热器管道、第二合成器、第三合成器,所述换热器管道均包括两第四电磁阀、换热器组件、两第七截止阀,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分配器经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合成器经所述第七截止阀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三分配器经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三合成器经所述第七截止阀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较佳的,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包括第四分配器、若干功率器管道、第四合成器,所述功率器管道均包括第八截止阀、第九截止阀、功率器件,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或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和所述第四分配器连接,所述第八截止阀设置在所述第四分配器和所述功率器件之间,所述第九截止阀设置在所述第四合成器和所述功率器件之间,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和所述第四合成器连接。较佳的,所述功率器件和所述第四合成器之间设置流量传感器,所述第四分配器前端设置有第十截止阀、过滤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四合成器和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之间设置第十一截止阀。较佳的,一种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启动时,所述测控模块检测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工作是否正常和外部水源是否正常,如正常,则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进入液冷工作模式;若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工作有故障或无外部水源,则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自动进入风冷模式。较佳的,在液冷工作模式下,冷却液由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驱动,进入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降温后,进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完成对电子设备的冷却后,回到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完成循坏;在该工作模式下,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工作,为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外循环供液。较佳的,在风冷工作模式下,冷却液由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驱动,进入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降温后,进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完成对电子设备的冷却后,回到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完成循坏。较佳的,所述测控模块对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进行自检,并向电子设备发送系统状态信号;当接收到所述电子设备发来的启动遥控信号后,所述测控模块根据应用环境的监测结果,自主决定启动哪一种工作模式,并针对该模式,读取存储器中设定的液冷相关参数,启动相应模块的相应功能;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运行过程中,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监测各类水冷参数并做出相关的调整,并对故障信号进行分级管理并上报。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环境、热耗的变化进行组合配装,适应性、可靠性高,解决了电子装备在各种特殊环境的应用问题,提升了电子装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图2为所述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的控制流程图;图3为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的结构视图;图4为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的结构视图;图5为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的结构视图;图6为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的结构视图;图7为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的结构视图。图中数字表示:1-水箱;2-第一分配器;3-第一合成器;4-第二分配器;5-第三分配器;6-第二合成器;7-第三合成器;8-第四分配器;9-第四合成器;11-补液口;12-排液口;13-液位计;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水质传感器;16-液位控制器;17-自动排气阀;18-第四截止阀;19-第二泵;20-第一电磁阀;21-第二截止阀;22-第一截止阀;23-第一泵;24-第二电磁阀;25-第三电磁阀;26-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控模块、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风冷热交换模块、液冷热交换模块、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一通道经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二通道经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三通道直接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和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测控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控模块、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风冷热交换模块、液冷热交换模块、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一通道经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二通道经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第三通道直接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接,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和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测控模块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部设置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通过第一内循环管道和外部补液系统连接,所述水箱下部设置有排液口,通过所述排液口将所述箱体内的液体排出,所述水箱通过第二内循环管道与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连通,所述水箱通过第三内循环管道与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连通,所述第三内循环管道设置分别设置有两个出口端以分别与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内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回液管和所述水箱连接;
所述第一内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和第二泵,所述第二内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三内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一泵,所述第三内循环管道上的两个所述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热交换模块包括第一分配器、第一合成器和风机管道,所述第一分配器和所述第一合成器通过所述风机管道连接;所述风机管道均包括第五截止阀、风机组件、第六截止阀,所述第五截止阀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第一分配器之间,所述第六截止阀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第一合成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多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热交换模块包括第二分配器、第三分配器、若干换热器管道、第二合成器、第三合成器,所述换热器管道均包括两第四电磁阀、换热器组件、两第七截止阀,所述内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分配器经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所述内循环冷却液分配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合成器经所述第七截止阀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所述外循环冷却液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三分配器经所述第四电磁阀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峰涛田芳宁孙国强苏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