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454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及装置,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包括:获取照明设备照射范围内所在人员的生理指标;获取所述照射范围内的影响所述生理指标的室内环境参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室内光源色温的智能控制,以调节室内环境下人员心理感受的舒适度,并可在多场景实现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照明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元素。从火把、油灯、电灯再到LED灯的出现与应用,人类照明工具经历了三次大革命。目前我国大规模推广使用的LED光源除了具有显著的节能、耐用等特点外,还可以通过对其照度、亮度等指标的调节来创建适应各种场景的光环境。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照明的需求也不再仅仅是在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识别物体(可视需求),越来越多地延伸到对人体生理甚至心理的健康舒适度的满足。因此,如何通过对光源相关指标的智能调控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控制光照,以营造健康舒适的光环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及装置,通过监测室内环境温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同时结合人体心率变化,综合分析室内人员情绪状态,利用光源色温的变化来提升人的心理感受,进而提升建筑室内环境综合舒适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包括:获取照明设备照射范围内所在人员的生理指标;获取所述照射范围内的影响所述生理指标的室内环境参数;根据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理指标包括:所述人员的心率;所述室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含量。一实施例中,根据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包括: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所述心率历史数据、温度历史数据、湿度历史数据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历史数据建立照明调控模型;根据所述照明调控模型、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所述心率历史数据、温度历史数据、湿度历史数据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历史数据建立照明调控模型,包括:根据预设比例将所述心率历史数据、温度历史数据、湿度历史数据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历史数据分为训练数据以及测试数据;利用Kohonen网络算法,根据所述训练数据对照明调控模型的初始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训练好的照明调控模型;利用所述测试数据对所述训练好的照明调控模型进行测试,以生成所述照明调控模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照明设备照射范围内所在人员的生理指标包括:根据设置在所述人员中的心率监测设备获取所述人员的心率;所述获取所述照射范围内的影响所述生理指标的室内环境参数包括:通过温湿度监测装置监测所述照射范围内的温度、湿度;通过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监测所述照射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装置,该装置包括:生理指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照明设备照射范围内所在人员的生理指标;室内环境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照射范围内的影响所述生理指标的室内环境参数;色温调控单元,用于根据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理指标包括:所述人员的心率;所述室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含量;所述色温调控单元包括: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所述心率历史数据、温度历史数据、湿度历史数据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历史数据建立照明调控模型;色温调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照明调控模型、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包括:数据分类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比例将所述心率历史数据、温度历史数据、湿度历史数据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历史数据分为训练数据以及测试数据;模型训练模块,用于利用Kohonen网络算法,根据所述训练数据对照明调控模型的初始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训练好的照明调控模型;模型测试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测试数据对所述训练好的照明调控模型进行测试,以生成所述照明调控模型;所述生理指标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设置在所述人员中的心率监测设备获取所述人员的心率;所述室内环境参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温湿度监测装置监测所述照射范围内的温度、湿度;通过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监测所述照射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的步骤。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及装置,首先获取照明设备照射范围内所在人员的生理指标;接着,获取照射范围内的影响生理指标的室内环境参数;最后根据室内环境参数以及生理指标调控照明设备的色温。本专利技术兼顾视觉功能与室内人员的心理感受,能够提升室内环境综合的舒适度。同时通过室内环境参数预设,以及多种相对成熟技术的搭配使用,实现室内光源色温的智能控制,以调节室内环境下人员心理感受的舒适度,并可在多场景实现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步骤300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步骤301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Kohonen网络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步骤100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步骤200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中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色温调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型建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照明设备照射范围内所在人员的生理指标;/n获取所述照射范围内的影响所述生理指标的室内环境参数;/n根据所述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照明设备照射范围内所在人员的生理指标;
获取所述照射范围内的影响所述生理指标的室内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指标包括:所述人员的心率以及血压;所述室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含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包括: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所述心率历史数据、温度历史数据、湿度历史数据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历史数据建立照明调控模型;
根据所述照明调控模型、室内环境参数以及所述生理指标调控所述照明设备的色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所述心率历史数据、温度历史数据、湿度历史数据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历史数据建立照明调控模型,包括:
根据预设比例将所述心率历史数据、温度历史数据、湿度历史数据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历史数据分为训练数据以及测试数据;
利用Kohonen网络算法,根据所述训练数据对照明调控模型的初始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训练好的照明调控模型;
利用所述测试数据对所述训练好的照明调控模型进行测试,以生成所述照明调控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照明设备照射范围内所在人员的生理指标包括:根据设置在所述人员中的心率监测设备获取所述人员的心率;
所述获取所述照射范围内的影响所述生理指标的室内环境参数包括:通过温湿度监测装置监测所述照射范围内的温度、湿度;通过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监测所述照射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6.一种基于室内环境参数的照明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聪刘辉曹勇王晨汪晓麟李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