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37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涉及应急通信和机要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链路传输模块将待传输的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多份,通过多个预设链路通道对多份应用数据报文进行传输,应用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多份应用数据报文,当多份应用数据报文均是不完整数据,将接收到的所有应用数据报文进行组包和去重,数据发送模块将去重后的应用数据报文发送给应用端,实现了在任意时间内只要任意一条链路可以正常通信,都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实时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通信和机要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应急通信领域和机要通信领域,信息及时准确的下达和接收对于第一时间处理应急事件和机要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了迅速处理问题,相关人员经常需要在动态行进过程中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实时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受限于网络覆盖和网络容量的影响,有时会出现通信质量下降而引起信息丢失,甚至会因为处于盲区而造成通信中断,从而严重影响事件的实时处理。现有无线链路备份技术方案中,主备之间的切换会造成网络中断,而且切换条件的阈值会影响切换时延,阈值设置宽容易造成乒乓效应,阈值设置细会增加切换延时,造成长时间的通信中断;无线链路捆绑技术中,报文分包后会平均分给几条无线链路传输,当某一条无线链路因网络质量问题引起带宽急剧下降时会同步拉低其他链路的有效带宽,甚至某条无线链路掉线时,会引起局部时间内整个虚拟链路的通信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S1,链路传输模块将待传输的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多份,通过多个预设链路通道对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传输;S2,应用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当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均是不完整数据,将接收到的所有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组包和去重;S3,数据发送模块将去重后的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发送给应用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将待传输的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多份,通过多个预设链路通道对多份应用数据报文进行传输,接收端对应用数据报文进行组包去重,并发送送给应用端,在多链路传输和混合组包技术中,任意时间内只要任意一条链路可以正常通信,都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实时通信,可以有效解决包括应急通信和机要通信在内的各种对可靠性和实时性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需求,适用于数据量不是很大,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场景,如应急指挥通话、机要电话等。进一步地,所述S1具体包括:S11,所述链路传输模块连接现有N个无主通道,其中,N≥1,为整数;S12,所述链路传输模块接收待传输的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将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N个相同报文,通过每个所述无主通道传输每一个所述应用数据文件报文。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每个无主通道传输每一个应用数据文件报文,在部分链路通道丢包时,不会造成明显网络拥塞和延时,也不需要重传,某一个链路的带宽或链路质量出现问题时,不会波及到应用数据的传输质量。进一步地,所述S11之前还包括:无线路径兼容模块在每一个所述无主通道上,建立一个虚拟隧道协议链接;其中,每个所述虚拟隧道协议链接使用linux内核态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建立连接,每个所述虚拟隧道协议链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连接使用不同协议端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每一个链路通道上,建立一个虚拟隧道协议链接,使用linux内核态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建立虚拟隧道协议链接,每个链接使用不同协议端口,通过本方案可以适用于很多无线场景,既可以在专用无线IP网络中使用,也可以支持运营商的NAT模式互联网,用户数据报协议无流控,对延时影响小,虚拟隧道协议简单,对CPU的运算能力要求较低,协议头很小,传输效率高,对网络的附加开销小,使用不同协议端口避免了各链路通道的端口冲突,解决了多种无线路径的兼容性问题,保证了多路同传的高质量传输。进一步地,还包括:多链路稳定运行模块在每一个所述无主通道中,开启无线质量检测,获得无线质量评估报告;多链路稳定运行模块根据所述无线质量评估报告对所述虚拟隧道协议链接进行建链和拆链。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在每个链路通道中,开启无线质量检测,并在虚拟隧道协议链接的建链和拆链过程中参考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实现了链路通道的信息传输不容易受外界干扰,保证了多路同传的高质量传输。进一步地,所述S2还包括:所述应用数据处理模块当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中有至少一份是完整数据,将接收到的所有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去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在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中有至少一份是完整数据,将接收到的所有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去重,实现了混合组包和去重后转发给应用端的数据完整性也大大高于单链路的完整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链路传输模块,应用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所述链路传输模块用于将待传输的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多份,通过多个预设链路通道对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传输;所述应用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当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均是不完整数据,将接收到的所有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组包和去重;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去重后的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发送给应用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将待传输的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多份,通过多个预设链路通道对多份应用数据报文进行传输,接收端对应用数据报文进行组包去重,并发送送给应用端,在多链路传输和混合组包技术中,任意时间内只要任意一条链路可以正常通信,都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实时通信,可以有效解决包括应急通信和机要通信在内的各种对可靠性和实时性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需求,适用于数据量不是很大,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场景,如应急指挥通话、机要电话等。进一步地,所述链路传输模块具体用于连接现有N个无主通道,接收待传输的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将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N个相同报文,通过每个所述无主通道传输每一个所述应用数据文件报文,其中,N≥1,为整数。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每个无主通道传输每一个应用数据文件报文,在部分链路通道丢包时,不会造成明显网络拥塞和延时,也不需要重传,某一个链路的带宽或链路质量出现问题时,不会波及到应用数据的传输质量。进一步地,所述链路传输模块包括:无线路径兼容模块,用于在每一个所述无主通道上,建立一个虚拟隧道协议链接;其中,每个所述虚拟隧道协议链接使用linux内核态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建立连接,每个所述虚拟隧道协议链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连接使用不同协议端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每一个链路通道上,建立一个虚拟隧道协议链接,使用linux内核态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建立虚拟隧道协议链接,每个链接使用不同协议端口,通过本方案可以适用于很多无线场景,既可以在专用无线IP网络中使用,也可以支持运营商的NAT模式互联网,用户数据报协议无流控,对延时影响小,虚拟隧道协议简单,对CPU的运算能力要求较低,协议头很小,传输效率高,对网络的附加开销小,使用不同协议端口避免了各链路通道的端口冲突,解决了多种无线路径的兼容性问题,保证了多路同传的高质量传输。进一步地,还包括:多链路稳定运行模块,用于在每一个所述无主通道中,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链路传输模块将待传输的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多份,通过多个预设链路通道对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传输;/nS2,应用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当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均是不完整数据,将接收到的所有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组包和去重;/nS3,数据发送模块将去重后的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发送给应用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链路传输模块将待传输的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多份,通过多个预设链路通道对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传输;
S2,应用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当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均是不完整数据,将接收到的所有所述应用数据报文进行组包和去重;
S3,数据发送模块将去重后的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发送给应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
S11,所述链路传输模块连接现有N个无主通道,其中,N≥1,为整数;
S12,所述链路传输模块接收待传输的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将所述应用数据报文复制成N个相同报文,通过每个所述无主通道传输每一个所述应用数据文件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之前还包括:
无线路径兼容模块在每一个所述无主通道上,建立一个虚拟隧道协议链接;其中,每个所述虚拟隧道协议链接使用linux内核态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建立连接,每个所述虚拟隧道协议链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连接使用不同协议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链路稳定运行模块在每一个所述无主通道中,开启无线质量检测,获得无线质量评估报告;
所述多链路稳定运行模块根据所述无线质量评估报告对所述虚拟隧道协议链接进行建链和拆链。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所述应用数据处理模块当多份所述应用数据报文中有至少一份是完整数据,将接收到的所有所述应用数据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雅勇郝俊强郑建光陈聪车京京张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特数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