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35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通滤波器,属于滤波器技术领域,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部的滤波模组、与所述滤波模组连接的输入端电极和输出端电极,所述滤波电路包括通过耦合端连接的两组对称设置的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由串联的电容器C1、电感L1和电容器C2组成,所述耦合端连接谐振器端,所述谐振器端包括可移动的圆形谐振器,通过改变所述圆形谐振器与所述耦合端的间距调节滤波模组的滤波带宽。通过设置可以调节位置的谐振器,谐振器通过耦合线与滤波电路电性连接,改变耦合线的有效接电长度,可变换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从而控制通过该滤波器的通带带宽,使用户随意调节带通滤波器的带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通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滤波器
,特别涉及一种带通滤波器。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迅速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众所周知,当代科学技术对移动通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实现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关键技术当属射频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可以说,移动通信的实现需要无线传输来完成,而实现有效的传输必须达到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的要求。因此,射频微电子技术构成了当代移动通信的基础。滤波器设计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设计问题的中心,在移动通信的射频设计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普通的无线数字手机的射频级电路中,滤波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滤波器性能的优良直接决定了射频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好坏。随着现代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关于现有频谱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和抑制信道干扰,这就对滤波器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性能优、尺寸小、成本低。滤波器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基带滤波器主要为低通滤波器,而在射频通信系统中,带通滤波器是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一种滤波器,但是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在其生产时已经被缺点,不同型号的带通滤波器可通过的频率带宽不同,无法做到一个带通滤波器变换通过不同带宽信号,因此无法满足电路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带通滤波器可通过的信号带宽一定,无法满足电路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带通滤波器,具有可调节通过的带宽,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滤波器,满足不同电路的使用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通滤波器,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部的滤波模组、与所述滤波模组连接的输入端电极和输出端电极,所述滤波电路包括通过耦合端连接的两组对称设置的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由串联的电容器C1、电感L1和电容器C2组成,所述耦合端连接谐振器端,所述谐振器端包括可移动的圆形谐振器,通过改变所述圆形谐振器与所述耦合端的间距调节滤波模组的滤波带宽。优选的,所述耦合端包括耦合线,该耦合线的一端连接两个对称滤波电路上的平行电容器C2。优选的,所述谐振器端还包括滑道,圆形谐振器与耦合线贴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滑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安装磁性片,滑道的另一端安装电磁线圈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磁性调节圆形谐振器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圆形谐振器通过接触端与耦合线贴触,接触端的顶端呈弧形结构的金属凸块。优选的,所述电磁线圈与连接极片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极片固定在基体的外部,与输出电信号的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基体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叠加组成,其中滤波电路的电容器C1和电感L1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电容器C2贯穿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电容器C3和接地电极柱G1,其中电容器C3与电容器C2不接触耦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基板上设置电容器C4和接地电极柱G2,其中电容器C4与电容器C3不接触耦合连接,接地电极柱G2与接地电极柱G1连接,且接地电极柱G2伸出基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以调节位置的谐振器,谐振器通过耦合线与滤波电路电性连接,改变耦合线的有效接电长度,可变换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从而控制通过该滤波器的通带带宽,使用户随意调节带通滤波器的带宽,满足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带通滤波器外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基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圆形谐振器与耦合线贴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基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基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与耦合线长度对应关系示意图。图中:1、基体,2、输入端电极,3、输出端电极,4、耦合端,5、谐振器端,6、第一基板,7、第二基板,8、第三基板,9、耦合线,10、复位弹簧,11、圆形谐振器,12、磁性片,13、电磁线圈,14、连接极片,15、滑道,16、接触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通滤波器,包括基体1、基体1内部的滤波模组、与滤波模组连接的输入端电极2和输出端电极3,其特征在于,滤波电路包括通过耦合端4连接的两组对称设置的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由串联的电容器C1、电感L1和电容器C2组成,耦合端4连接谐振器端5,谐振器端5包括可移动的圆形谐振器11,通过改变圆形谐振器11与耦合端4的间距调节滤波模组的滤波带宽,耦合端4包括耦合线9,该耦合线9的一端连接两个对称滤波电路上的平行电容器C2,基体1内部由电介质组成,将输入端电极2和输出端电极3接入射频电路后,通过滤波模组对射频电路中的信号进行过滤,选择通过合适带宽的信号,为了减少带内插入损耗和带外抑制,通过增加圆形谐振器11实现多模耦合的理论,已增加所需通带的宽带宽度,圆形谐振器11与滤波电路之间通过耦合线9连接,由于圆形谐振器11与耦合线9贴触,通过改变圆形谐振器11的位置,改变耦合线9的有线导电长度,从而改变滤波电路允许通过的带宽宽度,如图6所示,b为耦合线9的有效通电长度,根据不同的耦合线9长度,带通滤波器可通过的信号带宽不同,从而通过控制圆形谐振器11的位置,改变通过的信号带宽,满足电路需求。如图3所示,谐振器端5还包括滑道15,圆形谐振器11与耦合线9贴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10与滑道15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安装磁性片12,滑道15的另一端安装电磁线圈13通过电磁线圈13产生磁性调节圆形谐振器11的位置,圆形谐振器11采用贴触的方式,方便滑动,向着滤波电路滑动时,耦合线9的有效通电长度变短,远离滤波电路滑动时,耦合线9的有效通电长度变长,而圆形谐振器11的调节通过电磁铁原理来完成,电磁线圈13通入正向电流时,电磁线圈13与磁性片12的磁性相反,相互吸引,拉动圆形谐振器11远离滤波电路,电磁线圈13通入反向电流时,电磁线圈13与磁性片12的磁性相同,相互排斥,推动圆形谐振器11远离滤波电路,圆形谐振器11通过接触端16与耦合线9贴触,接触端16的顶端呈弧形结构的金属凸块,金属凸块方便导电,圆弧形减少圆形谐振器11与耦合线9的摩擦力,电磁线圈13与连接极片14电性连接,连接极片14固定在基体1的外部,与输出电信号的控制器电性连接,电磁线圈13采用控制器控制输出电信号的电压和电流方向,因此可方便调节圆形谐振器11的位置。如图4和图5所示,基体1由第一基板6、第二基板7和第三基板8叠加组成,其中滤波电路的电容器C1和电感L1设置在第一基板6上,电容器C2贯穿第一基板6、第二基板7和第三基板8,第二基板7上设置电容器C3和接地电极柱G1,其中电容器C3与电容器C2不接触耦合连接,第三基板8上设置电容器C4和接地电极柱G2,其中电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通滤波器,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内部的滤波模组、与所述滤波模组连接的输入端电极(2)和输出端电极(3),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通过耦合端(4)连接的两组对称设置的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由串联的电容器C1、电感L1和电容器C2组成,所述耦合端(4)连接谐振器端(5),所述谐振器端(5)包括可移动的圆形谐振器(11),通过改变所述圆形谐振器(11)与所述耦合端(4)的间距调节滤波模组的滤波带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通滤波器,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内部的滤波模组、与所述滤波模组连接的输入端电极(2)和输出端电极(3),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通过耦合端(4)连接的两组对称设置的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由串联的电容器C1、电感L1和电容器C2组成,所述耦合端(4)连接谐振器端(5),所述谐振器端(5)包括可移动的圆形谐振器(11),通过改变所述圆形谐振器(11)与所述耦合端(4)的间距调节滤波模组的滤波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端(4)包括耦合线(9),该耦合线(9)的一端连接两个对称滤波电路上的平行电容器C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端(5)还包括滑道(15),圆形谐振器(11)与耦合线(9)贴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10)与滑道(15)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安装磁性片(12),滑道(15)的另一端安装电磁线圈(13)通过电磁线圈(13)产生磁性调节圆形谐振器(11)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桂芳邓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蓝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