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MOS器件、控制电路、电池管理芯片及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32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8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VDMOS器件,用于控制电池的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包括:衬底,为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设置在衬底上并且为第一导电类型;第一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用作充电开关的充电MOSFET;第二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用作放电开关的放电MOSFET;以及第三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采样MOSFET,采样MOSFET用于采集流过充电MOSFET和放电MOSFET的电流。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电池管理芯片及电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DMOS器件、控制电路、电池管理芯片及电设备
本公开涉及一种VDMOS器件、控制电路、电池管理芯片及电设备。
技术介绍
在对锂电池等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时,为了安全和电池寿命等,需要对电池的充放电电流进行测量。通常需要外接电阻来对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采用外接检测电阻来对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进行检测时(例如检测电阻与充放电开关串联在电流回路中),检测电阻需要串联在电流回路中,这样在充放电电流比较大的情况下,检测电阻的功耗很大。另外也可以通过充放电开关的导通阻抗来对电流进行检测,但是该导通阻抗必须足够大,以便能够采集到足够大的检测电压,从而来进行检测。如果导通阻抗比较大,则充放电开关所产生的功耗必然也很大。此外,在过滤保护方面,图19给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锂电池保护的过流保护电路。电池正常放电时,保护开关驱动电路的输出OD和OC端口的电压通常为VDD、5V或15V左右,OD和OC分别连接到MOSFETM1和M2的栅极(G),此时M1和M2工作在线性区,M1和M2的漏极(D)和源极(S)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DMOS器件,所述VDMOS用于控制电池的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所述衬底为第一导电类型;/n外延层,所述外延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并且为第一导电类型;/n第一元胞结构区,所述第一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用作充电开关的充电MOSFET;/n第二元胞结构区,所述第二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用作放电开关的放电MOSFET;以及/n第三元胞结构区,所述第三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采样MOSFET,所述采样MOSFET用于采集流过所述充电MOSFET和所述放电MOSFET的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DMOS器件,所述VDMOS用于控制电池的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为第一导电类型;
外延层,所述外延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并且为第一导电类型;
第一元胞结构区,所述第一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用作充电开关的充电MOSFET;
第二元胞结构区,所述第二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用作放电开关的放电MOSFET;以及
第三元胞结构区,所述第三元胞结构区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延层中的元胞结构,以构成采样MOSFET,所述采样MOSFET用于采集流过所述充电MOSFET和所述放电MOSFET的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三元胞结构区中元胞结构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元胞结构区和第二元胞区结构中的元胞结构的数量的比例为1:K,其中K≥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MOSFET及放电MOSFET被构造成二者的漏极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元胞结构区及所述采样MOSFET的数量为一个,并且所述采样MOSFET的源极构造成与所述充电MOSFET的源极或与所述放电MOSFET的源极相连,所述采样MOSFET的漏极构造成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的采样端;
或者,
所述第三元胞结构区及所述采样MOSFET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一个采样MOSFET与另一采样MOSFET的漏极相连,并且两个采样MOSFET中的所述一个采样MOSFET的源极构造成与所述充电MOSFET的源极或与所述放电MOSFET的源极相连,所述另一采样MOSFET的源极构造成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的采样端;
或者,
还包括阱电阻结构来构成阱电阻,所述阱电阻的一端构造成与所述另一采样MOSFET的源极相连,并且所述阱电阻的另一端构造成与所述放电MOSFET的源极或与所述充电MOSFET的源极相连,所述阱电阻的一端构造成放电电流或充电电流的采样端;
或者,
四个采样MOSFET中的两个采样MOSFET中,一个采样MOSFET与另一采样MOSFET的漏极相连,该一个采样MOSFET的源极构造成与所述充电MOSFET的源极相连,该另一个采样MOSFET的源极构造成充电电流采样端;以及
四个采样MOSFET中的其他两个采样MOSFET中,一个采样MOSFET与另一采样MOSFET的漏极相连,该一个采样MOSFET的源极构造成与所述放电MOSFET的源极相连,该另一个采样MOSFET的源极构造成放电电流采样端;
或者,
还包括两个阱电阻结构来形成两个阱电阻,所述第三元胞结构区及所述采样MOSFET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一个采样MOSFET与另一采样MOSFET的漏极相连,所述一个采样MOSFET的源极构成与一个阱电阻的一端连接,而该一个阱电阻的另一端构造成与充电MOSFET的源极连接,另一阱电阻的一端构造成与所述另一采样MOSFET的源极连接,而所该另一阱电阻的另一端构造成与所述放电MOSFET的源极连接,该一个阱电阻的一端为充电电流采样端,该另一阱电阻的一端为放电电流采样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V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元胞结构包括:
两个沟槽,所述两个沟槽中均设置有栅氧化层、多晶硅及位于多晶硅之上的介质层;
第一阱区,所述第一阱区为第二导电类型,并且位于所述两个沟槽之间且位于所述外延层之上;以及
重掺杂区,所述重掺杂区位于所述第一阱区之上并且位于所述两个沟槽之间,所述重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
或者,
每个元胞结构包括:
两个沟槽,所述两个沟槽中均设置有栅氧化层、控制栅极、屏蔽栅极、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控制栅极位于所述屏蔽栅极之上并且由第一介质层隔开,所述第二介质层位于控制栅极之上;
第一阱区,所述第一阱区为第二导电类型,并且位于所述两个沟槽之间且位于所述外延层之上;以及
重掺杂区,所述重掺杂区位于所述第一阱区之上并且位于所述两个沟槽之间,所述重掺杂区为第一导电类型。


6.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VDMOS器件,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通过控制所述充电MOSFET和放电MOSFET构成的充放电开关来控制所述充电和放电,所述充电MOSFET和放电MOSFET串联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的或者所述电池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电流路径上,其中所述VDMOS器件中的采样MOSFET和/或阱电阻构成所述控制电路的检测单元,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与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一端的电压相关的电压,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明陈勇张发备周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