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耦网络、安装解耦网络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27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解耦网络、安装解耦网络的方法和装置,所述解耦网络包括:包括母板和垂直放置于所述母板的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母板相接触的连接面包括至少两条所述基板中长度最小的边;所述基板中垂直于所述母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有金属图案;具有金属图案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用于与待解耦天线的相关部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耦网络的等效电路相当于超高阻抗的90°/270°传输线,等效特征阻抗可达150‑300欧姆,而传统的基于微带线的工艺很难实现如此高阻抗的特性。通过‘先移动调试,后焊接安装’的反向操作模式可找到解耦网络的最佳位置。整个过程不需要测量天线耦合的相位信息,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耦网络、安装解耦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领域,特别适用于5G通信场合;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到一种解耦网络、安装解耦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设置解耦网络是通过设计电路来去除天线耦合的一种方法,而所述电路即为解耦网络。去除耦合后的天线及所在无线系统的性能会有较大的提升,包括天线隔离度,天线效率,包络相关系数,辐射方向图,极化纯度,信噪比,吞吐量等。常见的解耦网络包括:基于传统微带线结构的解耦网络;基于无耗集总电路(电容,电感等)所实现的解耦电路: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Co-firedCeramicLTCC)实现的解耦网络。基于传统微带线结构的解耦网络由于微带线本身结构以及加工因素的局限性,微带线线宽不能太窄(通常>0.2mm),厚度不能太厚(增加基板厚度也会大规模增加成本),这样的结构就决定了可实现的阻抗不能太高(通常<120欧姆)。因此,采取传统微带线作为解耦电路只适合原始耦合强度在-6dB到-10dB之间,而对于本身耦合小于-15dB的天线阵列不能进一步减少其耦合。基于无耗集总电路(电容,电感等)所实现的解耦电路中集总电路器件作为解耦器件会破坏原天线的匹配,因此解耦完成后需要再加一个重新匹配的电路,这样会增加整体结构的复杂性和设计难度。另外集总电路随频率变化叫其他解耦网络严重,这会导致工作带宽比较窄,不适用于宽带的情形。基于LTCC工艺的解耦网络只适合初始耦合比较高的情形,不能适用于初始耦合<-15dB的情形。并且LTCC解耦电路设计和加工比较复杂。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难以提供适用于原始耦合强度较高的场景,能够提供高阻抗,并且设计和制作工艺简单,不额外增加整体复杂性和设计难度的解耦网络。在获取解耦网络后,为了实现解耦,还需要解决解耦网络安装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现有技术给出下述解决方案:(1)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软件仿真可以获得在理想条件下的天线耦合相位信息,然后可通过仿真结果推测实际加工后的解耦网络的最佳安装位置。但是,仿真只能一定程度上表现实际加工出来的产品,与实际产品仍有差距;另外仿真的设计天线必须和解耦网络一起设计,对于已经生产好的天线阵列来说很难适用。(2)可以用专业的去嵌措施估算天线耦合的相位信息。应用去嵌措施估算天线耦合的相位信息,操作以及计算需要特殊工具,比较复杂,准确度也不高。而且,实际天线加工出来以后,测量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连续性结构,都会对相位估算带来一定的困难。现有技术中除了通过仿真和去嵌措施估算耦合相位,进而通过估算结果推测安装位置以外,现在尚未有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能够做到准确的安装作为独立器件的解耦网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提供适用于原始耦合强度较高的场景,能够提供高阻抗,并且设计和制作工艺简单,不额外增加整体复杂性和设计难度的解耦网络,以及除了通过仿真和去嵌措施估算耦合相位,进而通过估算结果推测安装位置以外,现在尚未有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能够做到准确的安装作为独立器件的解耦网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解耦网络、安装解耦网络的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解耦网络,包括母板和垂直放置于所述母板的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母板相接触的连接面包括至少两条所述基板中长度最小的边;所述基板中垂直于所述母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有金属图案;具有金属图案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用于与待解耦天线的相关部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解耦网络的基板和母板均为长方体,所述基板两端左右下角分别布设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中垂直于所述母板的一个侧面上有金属图案,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均与所述金属图案连接,所述基板中与具有金属图案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没有金属。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图案包括两个长条形,第一长条形与所述基板连接面中的一条边平行,第二长条形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平行,并通过金属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图案包括多个弯折部,并且所述金属图案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为单层的PCB板加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基板通过将整块的单层PCB板切割为小块而得到。一种解耦网络安装方法,所述解耦网络安装方法用于安装解耦网络,所述方法包括:平行放置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所述第一馈线和所述第二馈线的长度均为半波长;调节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的间距,使得所述间距不小于解耦网络的长度,以确保解耦网络能够跨接在所述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之间;将所述第一馈线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天线连接,将所述第二馈线上的与所述第一端口平行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天线连接;将第一馈线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将所述第二馈线的第四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连接,以便观察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耦合幅度的变化;将所述解耦网络的第一触点连接到第一馈线上,将所述解耦网络的第二触点连接到第二馈线上,移动所述第一触点在第一馈线上的位置,相应移动第二触点在第二馈线上的位置,直至找到第一触点对应的最佳位置点和第二触点对应的最佳位置点,当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均处于其对应的所述最佳位置点时处天线耦合幅度满足解耦条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的连线始终垂直于第一馈线。一种解耦网络安装装置,所述解耦网络安装装置用于安装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放置模块,用于平行放置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所述第一馈线和所述第二馈线的长度均为半波长;距离调节模块,用于调节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的间距,使得所述间距不小于解耦网络的长度,以确保解耦网络能够跨接在所述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之间;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馈线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天线连接,将所述第二馈线上的与所述第一端口平行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天线连接;将第一馈线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将所述第二馈线的第四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连接,以便观察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耦合幅度的变化;最佳位置点搜索模块,用于将所述解耦网络的第一触点连接到第一馈线上,将所述解耦网络的第二触点连接到第二馈线上,移动所述第一触点在第一馈线上的位置,相应移动第二触点在第二馈线上的位置,直至找到第一触点对应的最佳位置点和第二触点对应的最佳位置点,当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均处于其对应的所述最佳位置点时处天线耦合幅度满足解耦条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解耦网络、安装解耦网络的方法和装置,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出了一种解耦网络。该解耦网络的等效电路相当于超高阻抗的90°/270°传输线,等效特征阻抗可达150-300欧姆,而传统的基于微带线的工艺很难实现如此高阻抗的特性。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低成本的寻找解耦网络安装位置的方法。通过‘先移动调试,后焊接安装’的反向操作模式可找到解耦网络的最佳位置。整个过程不需要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n包括母板和垂直放置于所述母板的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母板相接触的连接面包括至少两条所述基板中长度最小的边;所述基板中垂直于所述母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有金属图案;/n具有金属图案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用于与待解耦天线的相关部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
包括母板和垂直放置于所述母板的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母板相接触的连接面包括至少两条所述基板中长度最小的边;所述基板中垂直于所述母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有金属图案;
具有金属图案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用于与待解耦天线的相关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耦网络的基板和母板均为长方体,所述基板两端左右下角分别布设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中垂直于所述母板的一个侧面上有金属图案,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均与所述金属图案连接,所述基板中与具有金属图案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没有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图案包括两个长条形,第一长条形与所述基板连接面中的一条边平行,第二长条形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平行,并通过金属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图案包括多个弯折部,并且所述金属图案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为单层的PCB板加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通过将整块的单层PCB板切割为小块而得到。


8.一种解耦网络安装方法,所述解耦网络安装方法用于安装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解耦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平行放置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所述第一馈线和所述第二馈线的长度均为半波长;
调节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的间距,使得所述间距不小于解耦网络的长度,以确保解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峰吴九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速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