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27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天线,其包括底座、增高杆和信号发射机构;底座包括电磁铁,电磁铁能够吸附于车辆的顶部;增高杆与底座和信号发射机构选择性连接,以使信号发生机构在低位状态和高位状态之间切换,当信号发生机构处于低位状态时,信号发生机构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当信号发生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底座、增高杆和信号发射机构由下向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无人机天线还包括快拆机构,底座、增高杆和信号发射机构通过快拆机构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无人机天线可以满足无人机处于极端环境时的工作需求,又能够提高巡维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无人机天线与车辆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天线。
技术介绍
电力线路主要分布在高山野外,受地形、林木或天气等自然环境影响大,电力员工定时开展设备巡维工作。目前无人机巡线已成为电力巡维的主要工作方式,无人机巡线的优点是速度快、范围广,克服复杂地形,能近距离靠近带电设备并发现设备隐患。为了节约成本,电力员工操控的无人机大多是小型的消费级无人机,飞控距离大多在1.5公里左右,当飞近输电高压线路时会受到高压线路的电磁场干扰,影响无人机的操控和图传信号。由于输电线路大多分布在山区野外,树木、杂草和房屋多也会影响无人机的飞控和图传信号,严重的会导致无人机失联及坠机事故,产生严重的财产损失和其它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技术中,无人机的信号发射机构的安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信号发射机构安装在车顶上,这种安装方式能满足一般环境下的巡维工作,但是当无人机处于环境中的树木、房屋等较多、较高的极端环境时,无人机将无法接收到信号发射机构发射的信号;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增高杆将信号发射机构安装于车顶上,但是由于增高杆较高且较细,要求车辆必须低速、平稳行驶,这会影响巡维工作效率。另外,现有技术中存在无人机天线与车辆连接不稳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无人机天线以既能满足无人机处于极端环境时的工作需求,又能够提高巡维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无人机天线与车辆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天线,以满足无人机处于极端环境时的工作需求,又能够提高巡维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无人机天线与车辆连接的稳定性。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天线,包括底座、增高杆和信号发射机构;所述底座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能够吸附于车辆的顶部;所述增高杆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信号发射机构选择性连接,以使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在低位状态和高位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所述低位状态时,所述信号发生机构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所述底座、所述增高杆和所述信号发射机构由下向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无人机天线还包括快拆机构,所述快拆机构包括:第一燕尾槽,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信号发射机构的下端;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限位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燕尾槽中,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沿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两两垂直;第二燕尾槽和第二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增高杆的两端,所述第二限位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燕尾槽中,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沿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限位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二燕尾槽中,以限制所述增高杆沿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定位销,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所述低位状态时,所述定位销沿所述第二方向插设于所述第一燕尾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一限位块,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沿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一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一燕尾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另一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二燕尾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一限位块,以限制所述增高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燕尾槽和所述第二燕尾槽的槽壁上均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插槽,所述定位销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插槽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宽度由下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燕尾槽和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宽度由下向上逐渐增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作为优选,所述本体包括底盘和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底盘上,以形成容纳腔。作为优选,所述底盘上开设有下避让口,所述电磁铁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电磁铁的下端穿过所述下避让口与所述车辆的顶部吸附。作为优选,所述底座还包括两个安装条,两个所述安装条间隔设置于所述底盘上,所述电磁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条。作为优选,所述上盖的上壁开设有第一上避让口,所述底座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安装块的上端穿设于所述第一上避让口,所述第一限位块连接于所述安装块上。作为优选,所述无人机天线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纳槽;电池,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电磁铁和所述信号发射机构均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盖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盖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所述盖体的上壁上开设有第二上避让口,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上避让口中。作为优选,所述增高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下杆滑动套设于所述上杆外,所述上杆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杆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人机天线的信号发射机构可以在高位状态和低位状态之间切换,当外界的遮挡物较低、较少,不影响无人机接收信号时,使信号发射机构处于低位状态,此时,车辆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行驶,以提高巡维工作的效率。当外界的遮挡物较高、较多,影响无人机接收信号时,使信号发射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此时增高杆抬高了信号发射机构的高度,减少了物体对其发射的信号的阻挡,使无人机在极端环境中巡航时,也能够接收到信号发射机构发射的信号。整个无人机天线通过电磁铁吸附到车辆的顶部上,电磁铁的吸力大,从而使得无人机天线与车辆连接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无人机天线连接于车辆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机构处于低位状态时,无人机天线连接于车辆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机构处于低位状态时,无人机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无人机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机构处于低位状态时,无人机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信号发射机构为透视图)。图中:100、无人机天线;200、车辆;1、底座;11、电磁铁;12、底盘;13、上盖;14、安装条;15、安装块;2、信号发射机构;21、基座;22、支架;23、信号发射器;24、上罩;3、增高杆;31、上杆;32、下杆;4、快拆机构;41、第一燕尾槽;42、第一限位块;43、第二限位块;44、定位销;5、电源组件;51、壳体;52、盖体;6、遥控器;7、信号线;8、电线;9、电源接口;10、开关。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增高杆(3)和信号发射机构(2);/n所述底座(1)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电磁铁(11),所述电磁铁(11)能够吸附于车辆(200)的顶部;/n所述增高杆(3)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选择性连接,以使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在低位状态和高位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所述低位状态时,所述信号发生机构与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所述底座(1)、所述增高杆(3)和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由下向上依次可拆卸连接;/n所述无人机天线还包括快拆机构(4),所述快拆机构(4)包括:/n第一燕尾槽(41),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的下端;/n第一限位块(42),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限位块(42)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燕尾槽(41)中,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沿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燕尾槽(41)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两两垂直;/n第二燕尾槽和第二限位块(43),分别设置于所述增高杆(3)的两端,所述第二限位块(43)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燕尾槽(41)中,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沿所述第一燕尾槽(41)的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限位块(42)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二燕尾槽中,以限制所述增高杆(3)沿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n定位销(44),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所述低位状态时,所述定位销(44)沿所述第二方向插设于所述第一燕尾槽(41)的槽壁和所述第一限位块(42),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沿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一所述定位销(44)插设于所述第一燕尾槽(41)的槽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块(43),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另一所述定位销(44)插设于所述第二燕尾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一限位块(42),以限制所述增高杆(3)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增高杆(3)和信号发射机构(2);
所述底座(1)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电磁铁(11),所述电磁铁(11)能够吸附于车辆(200)的顶部;
所述增高杆(3)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选择性连接,以使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在低位状态和高位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所述低位状态时,所述信号发生机构与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所述底座(1)、所述增高杆(3)和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由下向上依次可拆卸连接;
所述无人机天线还包括快拆机构(4),所述快拆机构(4)包括:
第一燕尾槽(41),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的下端;
第一限位块(42),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限位块(42)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燕尾槽(41)中,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沿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燕尾槽(41)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两两垂直;
第二燕尾槽和第二限位块(43),分别设置于所述增高杆(3)的两端,所述第二限位块(43)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燕尾槽(41)中,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沿所述第一燕尾槽(41)的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限位块(42)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二燕尾槽中,以限制所述增高杆(3)沿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
定位销(44),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所述低位状态时,所述定位销(44)沿所述第二方向插设于所述第一燕尾槽(41)的槽壁和所述第一限位块(42),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沿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信号发生机构处于高位状态时,一所述定位销(44)插设于所述第一燕尾槽(41)的槽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块(43),以限制所述信号发射机构(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另一所述定位销(44)插设于所述第二燕尾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一限位块(42),以限制所述增高杆(3)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燕尾槽(41)和所述第二燕尾槽的槽壁上均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块(42)和所述第二限位块(43)与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插槽,所述定位销(44)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插槽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华杜海马涛李红萍黄彬辉贾恒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