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耦合线结构的具有MPG元件的片上毫米波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27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耦合线结构的具有MPG元件的片上毫米波带通滤波器。通过滤波器输入端与传输线一端相连,滤波器输出端与传输线另一端相连;第一电容一端与该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一端与该输出端相连,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接地环的上下两部分采用金属层堆叠的方式围绕在传输线和MPG元件两侧;MPG元件由第一开路枝节和第二开路枝节构成,方向相反通过耦合进行能量传输,且MPG元件和传输线通过耦合进行能量传输。传输线由第一T型传输线和第二T型传输线构成并通过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采用多层结构,通过使用顶层金属层TM2下面的金属层TM1、M5实现MPG元件,无需占用任何额外的芯片面积就可以在较高的阻带处产生传输零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耦合线结构的具有MPG元件的片上毫米波带通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波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耦合线结构的具有MPG元件的片上毫米波带通滤波器
技术介绍
硅基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已经成功地证明了片上系统的前景,一些新兴的射频应用也得以支持。传统的6GHz以下和新兴的毫米波收发机设计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是,通常采用倍频技术来产生所需的本振信号,从而可以以节能的方式产生毫米波信号源来支持上/下频率毫米波区域的转换。为了产生在毫米波范围内运行所需的本振源,倍频器是最基本的构建模块,其他更高阶的倍频器可以通过将多个倍频器级联在一起来实现。由于倍频的基本操作特性是利用有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因此有效控制产生的有害谐波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不解决此问题,则系统完整性可能会严重下降。因此,必须在倍频器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滤波解决方案,以确保可以在射频链中,尤其是在较高频段上,适当地控制所有不想要的谐波。现有的应用在射频前端的滤波器技术中,具有以下缺陷:(1)基于图案接地或缺陷接地结构(DGS)的设计技术因其固有的紧凑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耦合线结构的具有MPG元件的片上毫米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MPG元件、接地环、传输线、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n其中,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线的一端相连,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输线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且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和第二电容的电容值相等;/n所述传输线由第一T型传输线和第二T型传输线对称组成,通过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n所述MPG元件被第一T型传输线和第二T型传输线分成前后两个部,形成对称结构,且MPG元件和传输线通过耦合的方式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耦合线结构的具有MPG元件的片上毫米波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MPG元件、接地环、传输线、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其中,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线的一端相连,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输线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且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和第二电容的电容值相等;
所述传输线由第一T型传输线和第二T型传输线对称组成,通过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
所述MPG元件被第一T型传输线和第二T型传输线分成前后两个部,形成对称结构,且MPG元件和传输线通过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
所述接地环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物理尺寸相同,对称分布在传输线和MPG元件两侧,通过预设层金属层堆叠的方式实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MPG元件由第一开路枝节和第二开路枝节构成,分别位于预设层金属层TM1层和金属层M5层;第一开路枝节和第二开路枝节物理尺寸相同,方向相反,且第一开路枝节和第二开路枝节并通过耦合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锋郑斌杨欣然陈祖斌佟训乾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