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金枢专利>正文

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21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导电盖、静触头、排气管、陶瓷壳体、动触头、移动复位结构、连通结构、承接部和导电部,静触头设于导电盖底部的中间部位处,且静触头与导电盖为一体式结构,导电盖设于陶瓷壳体上部,承接部设于陶瓷壳体下部,导电部设于承接部下部,导电盖、陶瓷壳体、承接部和导电部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可以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单点接触的方式,提高两者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同时借助外界永磁体驱动磁铁移动,进而磁铁带动动触点移动至与静触点接触的方式,使得动触点的移动更加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存在无法移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直流接触器是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适用于程控电源或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用于叉车、电动汽车、移动式电动充电桩等诸多的新能源领域中。使用时,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产生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推杆移动,推杆带动与推杆相连接的动触点移动至与静触点接触,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铁芯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动触点复原。现有的接触器动触点的设置经常为双点设置,在使动触点运动至与静触点接触时,双设置的动触点可能存在其中一个触点已经与静触点接触,而另外一个触点未与静触点接触的情况,进而导致接触不良,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接触不稳定,效果较低,且铁芯的运动通过线圈驱动,当存在意外情况线圈断电时,则不能驱动动触点移动至与静触点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它可以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单点接触的方式,提高两者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同时借助外界永磁体驱动磁铁移动,进而磁铁带动动触点移动至与静触点接触的方式,使得动触点的移动更加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存在无法移动的情况。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导电盖、静触头、排气管、陶瓷壳体、动触头、移动复位结构、连通结构、承接部和导电部;所述静触头设于导电盖底部的中间部位处,且静触头与导电盖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电盖设于陶瓷壳体上部;所述承接部设于陶瓷壳体下部;所述导电部设于承接部下部;所述导电盖、陶瓷壳体、承接部和导电部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有用于灭弧的氢气;所述排气管设于导电盖上端面上并与密封腔体相连通;所述动触头设于密封腔体内,所述动触头可在密封腔体内进行纵向方向上的移动与静触头接触或脱离与静触头的接触状态以实现电学通路或电学开路;所述移动复位结构设于密封腔体与动触头之间并用于驱动动触头进行纵向方向的移动与静触头接触以实现电学通路或脱离与静触头的接触以实现电学开路;所述连通结构设于动触头与导电部之间用于使动触头与导电部之间保持电学通路状态,且可使动触头上移与静触头接触状态下,动触头与导电部之间仍保持电学通路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壳体包括外壳、固设于外壳内壁的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和固设于第一限位部远离外壳的底部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导电盖与外壳的上端面相固定,所述承接部与外壳的下端面相固定,所述动触头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部对动触头的纵向移动进行限位,使动触头移动过程中位置不易有偏移,同时第二限位部对塔簧进行限位,使得塔簧被压缩至回位的过程中不易偏移。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壳体包括外壳和固设于外壳内壁的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所述导电盖与外壳的上端面相固定,所述承接部与外壳的下端面相固定,所述动触头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部对动触头的纵向移动进行限位,使动触头移动过程中位置不易有偏移。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复位结构包括套设于动触头与导电部之间的磁铁和套设于动触头外侧的塔簧,所述塔簧底端与动触头底端相接触,所述塔簧上端与第一限位部底部相接触,且塔簧上端位于第二限位部外侧,磁铁与外界永磁体配合使用,塔簧呈下开口小于上开口的喇叭状,使用过程中,为使动触头移动至与静触头接触,可借助与磁铁磁性相反的外界永磁体,将永磁体套在外壳外壁并使其沿外壳外壁向上移动,磁铁与永磁体之间的吸附作用使得磁铁跟随永磁体在密封腔体内向上移动,直至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停止移动永磁体。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固设于动触头靠近下侧的外壁的第一定位部、至少一个固设于导电部上端面的第二定位部和固设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软性材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错位,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横向距离差),连接部的设置使动触头与导电部之间保持固定连接状态,进而使得动触头与导电部之间保持电学通路状态,且因连接部自身材质的设置使得动触头在密封腔体内向上移动时仍能保持与导电部的电学通路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上端面固设有触头片,所述触头片与静触头接触实现电学通路,所述触头片上端面的面积大于静触头的下端面的面积,所述触头片的上端边缘处做倒角处理,触头片的设置起到引弧的作用,触头片的上端面的面积大于静触头的下端面的面积使得引弧效果更佳。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上端面固设有触头片,所述触头片与静触头接触实现电学通路,所述触头片上端面的面积小于静触头的下端面的面积,所述触头片的上端边缘处做倒角处理,触头片的设置起到引弧的作用,但相比于触头片的上端面的面积大于静触头的下端面的面积的触头片大小来说,引弧效果较弱,但是大于动触头的引弧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上端面固设有触头片,所述触头片与静触头接触实现电学通路,所述触头片上端面的面积小于静触头的下端面的面积,触头片的设置起到引弧的作用,但相比于触头片上端面的面积小于静触头的下端面的面积,且触头片的上端边缘处做倒角处理的触头片来说,引弧效果较弱,但是大于动触头的引弧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与导电部之间设有盖板,所述磁铁与盖板之间以及磁铁与动触头内顶端之间均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硅胶垫或缓冲片,缓冲片为金属弹片,硅胶垫为橡胶塑料或红钢纸等非金属垫。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盖位于密封腔体内的底部固设有屏蔽环,所述屏蔽环用于减少电弧对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损伤。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可以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单点接触的方式,提高两者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同时借助外界永磁体驱动磁铁移动,进而磁铁带动动触点移动至与静触点接触的方式,使得动触点的移动更加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存在无法移动的情况。(2)静触点和动触点均密封在密封腔体中,具有防水防氧化的功能,可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环境适应性强。(3)使用陶瓷作为灭弧腔体材料,电气寿命中后期,触点间的耐压绝缘性能要优于塑料材质灭弧室的产品,同等电气寿命要求下,可通断更大功率的负载,性能可靠。(4)通过不同大小的触头片的设置,进一步起到引弧作用,减少电弧对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损伤。(5)通过引弧片的设置,进行引弧,减少电弧对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6和实施例7部分的正面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动触头、导电部和连通结构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陶瓷壳体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6和实施例9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9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实施例5和实施例8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盖(11)、静触头(12)、排气管(2)、陶瓷壳体(4)、动触头(5)、移动复位结构、连通结构、承接部(7)和导电部(8);/n所述静触头(12)设于导电盖(11)底部的中间部位处,且静触头(12)与导电盖(11)为一体式结构;/n所述导电盖(11)设于陶瓷壳体(4)上部;所述承接部(7)设于陶瓷壳体(4)下部;所述导电部(8)设于承接部(7)下部;/n所述导电盖(11)、陶瓷壳体(4)、承接部(7)和导电部(8)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有用于灭弧的氢气;/n所述排气管(2)设于导电盖(11)上端面上并与密封腔体相连通;/n所述动触头(5)设于密封腔体内,所述动触头(5)可在密封腔体内进行纵向方向上的移动与静触头(12)接触或脱离与静触头(12)的接触状态以实现电学通路或电学开路;/n所述移动复位结构设于密封腔体与动触头(5)之间并用于驱动动触头(5)进行纵向方向的移动与静触头(12)接触以实现电学通路或脱离与静触头(12)的接触以实现电学开路;/n所述连通结构设于动触头(5)与导电部(8)之间用于使动触头(5)与导电部(8)之间保持电学通路状态,且可使动触头(5)上移与静触头(12)接触状态下,动触头(5)与导电部(8)之间仍保持电学通路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盖(11)、静触头(12)、排气管(2)、陶瓷壳体(4)、动触头(5)、移动复位结构、连通结构、承接部(7)和导电部(8);
所述静触头(12)设于导电盖(11)底部的中间部位处,且静触头(12)与导电盖(1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导电盖(11)设于陶瓷壳体(4)上部;所述承接部(7)设于陶瓷壳体(4)下部;所述导电部(8)设于承接部(7)下部;
所述导电盖(11)、陶瓷壳体(4)、承接部(7)和导电部(8)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有用于灭弧的氢气;
所述排气管(2)设于导电盖(11)上端面上并与密封腔体相连通;
所述动触头(5)设于密封腔体内,所述动触头(5)可在密封腔体内进行纵向方向上的移动与静触头(12)接触或脱离与静触头(12)的接触状态以实现电学通路或电学开路;
所述移动复位结构设于密封腔体与动触头(5)之间并用于驱动动触头(5)进行纵向方向的移动与静触头(12)接触以实现电学通路或脱离与静触头(12)的接触以实现电学开路;
所述连通结构设于动触头(5)与导电部(8)之间用于使动触头(5)与导电部(8)之间保持电学通路状态,且可使动触头(5)上移与静触头(12)接触状态下,动触头(5)与导电部(8)之间仍保持电学通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壳体(4)包括外壳(41)、固设于外壳(41)内壁的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42)和固设于第一限位部(42)远离外壳(41)的底部的第二限位部(43),所述导电盖(11)与外壳(41)的上端面相固定,所述承接部(7)与外壳(41)的下端面相固定,所述动触头(5)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4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式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壳体(4)包括外壳(41)和固设于外壳(41)内壁的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42),所述导电盖(11)与外壳(41)的上端面相固定,所述承接部(7)与外壳(41)的下端面相固定,所述动触头(5)位于两个第一限位部(4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式高压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枢
申请(专利权)人:陈金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