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871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遮光片包含一第一外表层、一第二外表层,一内部基材层以及一中心轴。第一外表层包含一第一开孔,第二外表层包含一第二开孔,内部基材层设置于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其中内部基材层包含一基材开孔,中心轴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及基材开孔同轴,当满足特定条件,有利于消减杂散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具有上述遮光片的成像镜头与具有上述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2月15日、申请号为201611161702.3、专利技术名称为“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遮光片及成像镜头,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遮光片及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搭载有成像装置的个人化电子产品及移动通讯产品的普及,连带带动小型化成像镜头的兴起,对具有高解析度与优良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成像镜头的需求也大幅攀升。遮光片通常用于遮蔽成像镜头内部不必要的光线,遮光片的表面性质攸关着对杂散光的抑制效果,因此,遮光片的表面性质连带地影响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习用的遮光片材质通常使用外表含碳材质,内部夹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之类塑胶材料的复合材料(compositematerial),已知且广泛的复合材料常用于提高母材料的强度,而这里所使用外表含碳材质的复合材料则还有取其表面是黑色可吸收光线的特性,这里所述用于制造遮光片的复合材料因制作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第一外表层,包含一第一开孔;/n一第二外表层,包含一第二开孔;/n一内部基材层,设置于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间且连接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其中该内部基材层包含一基材开孔;以及/n一中心轴,与该第一开孔、该第二开孔及该基材开孔同轴;/n其中,该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nΦsmin>Φ1;/nΦsmin>Φ2;/n2.0μm<(Φsmin-Φ1)/2<200μm;以及/n2.0μm<(Φsmin-Φ2)/2<20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4 TW 1051371201.一种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外表层,包含一第一开孔;
一第二外表层,包含一第二开孔;
一内部基材层,设置于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间且连接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其中该内部基材层包含一基材开孔;以及
一中心轴,与该第一开孔、该第二开孔及该基材开孔同轴;
其中,该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Φsmin>Φ1;
Φsmin>Φ2;
2.0μm<(Φsmin-Φ1)/2<200μm;以及
2.0μm<(Φsmin-Φ2)/2<2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内部基材层是一塑胶材质层,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分别是一黑色含碳材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3.0μm<(Φsmin-Φ1)/2<85μm;以及
3.0μm<(Φsmin-Φ2)/2<8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空气夹层,该空气夹层平行该中心轴的长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5μm<d<49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
5μm<t<49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空气夹层,该空气夹层平行该中心轴的长度为d,该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
0.12<d/t<0.6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0.93<Φ1/Φ2<1.0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最大外径为Φ,该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
1<1000t/Φ<50。


9.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镜筒;
一光学镜组,设置于该镜筒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设置于该镜筒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该第一外表层还包含一第一表面与该成像镜头的一物侧面对应,该遮光片的该第二外表层还包含一第二表面与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面对应,且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镀有一抗反射膜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誌文郑至伟周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