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57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包括油管本体和油管安装装置,所述油管安装装置包括U型底座,所述U型底座的底壁左右两端上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中中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件,位于所述U型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弧形油管托板,所述油管本体包括外保护管和内输油管,所述外保护管放置在弧形油管托板上,且通过弧形夹紧条对外保护管进行固定设置;油管本体在受到外界冲击时,其抗冲击能力更强,有效避免了油管本体受外界冲击力引起的变形或损坏,而且在对管道进行连接是其操作方便、密封效果优异、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
技术介绍
油管是在钻探完成后将原油和天然气从油气层运输到地表的管道,它用以承受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油管的主要用途是下入井中,用作产液或者注液的管子。常见的油田勘探用油管为抗拉伸高硬度的油田勘探用油管,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将油田井中的石油开采出来,其二是作为输送管进行石油输送,但是无论是作为那种用途,均需要有抗拉伸和高强度的优异性能。但是油管作为石油输送时,其容易受到外界冲击而造成管体变形或损坏;同时,现有的油田油管其两个管道的连接处连接处密封性能差,而且在两个管道连接时其操作步骤繁琐,极大增加了在石油开采时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例如专利号为CN208280913U的技术就公开了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勘探用油管,包括下油管,所述下油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外凸起一,所述下油管的底端与下连接螺管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油管正面顶端的中部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侧面开设有位于下油管正面的固定槽。该抗拉伸高硬度油田勘探用油管,通过上油管、移动块和下油管的组合作用,让工作人员可以在油管连接处的末端,根据连接工作开展中油管长度的需要,使移动的移动块带动下油管和上油管进行相对滑动,从而对下油管和上油管组成油管的长度进行即时的调节,整个设计虽然使得勘探油管的长度具备可调节功能的同时,但是其调节范围有限,当在采集较深的油井时其还是需要将两个油管连接配合使用。另外,该油田油管在输送石油时其容易受到外界冲击作用,而整个管道单层设计,其容易受到冲击变形或损坏,导致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因此,针对现有抗拉伸高硬度油田勘探用油管的上述不足,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是一项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抗拉伸高硬度油田勘探用油管的上述不足,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包括油管本体和油管安装装置,所述油管安装装置包括U型底座,所述U型底座的底壁左右两端上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中中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件,位于所述U型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弧形油管托板,所述弧形油管托板的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与每个第一转动件相对应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撑杆,每个所述限位滑块靠近U型底座两侧壁的侧面上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U型底座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弧形油管托板的一端面上转动连接有弧形夹紧条,所述弧形夹紧条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上设置有若干紧固螺栓,所述弧形油管托板的另一端面上连接有与第一凸板相对应的第二凸板,所述第二凸板上开设有与紧固螺栓相配合的圆孔;所述油管本体包括外保护管和内输油管,所述外保护管放置在弧形油管托板上,且通过弧形夹紧条对外保护管进行固定设置,所述内输油管设置在外保护管的内部,所述内输油管的外壁直径小于外保护管的内壁直径,且所述内输油管的中心轴线与外保护管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设置,位于所述外保护管和内输油管之间内腔的两端设置有环形连接块,所述环形连接块包括外环层和内环层,所述外环层与内环层之间设置有蜂窝状加强肋条,且所述蜂窝状加强肋条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耐高温密封胶;所述外保护管的两端部均连接有管道连接法兰,所述管道连接法兰的上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个连接孔,两个所述外保护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法兰和连接螺栓实现连接,且在两个所述管道连接法兰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内输油管的一端面连接有环形管道连接体,所述环形管道连接体的外端面开设有环形插入槽,所述环形管道连接体的外圆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柱插入孔,所述限位柱插入孔的下端与环形插入槽相连通,所述内输油管的一端面连接有环形插入块,所述环形插入块与环形插入槽相配合,所述环形插入块内端面连接有环形密封挡板,且所述环形密封挡板的直径大于环形管道连接体,所述环形插入块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每个限位柱插入孔相对应的盲孔,当所述环形插入块插入环形插入槽中时其环形管道连接体的设置有紧固环,所述紧固环包括两个对称设置有弧形条,两个所述弧形条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弧形条的内圆面连接有能够插入对应限位柱插入孔和盲孔中的限位凸柱,两个所述弧形条的自由端均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装置实现紧固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外保护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泄压装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排气管、定环和动圆片,所述排气管贯穿外保护管设置,所述定环与排气管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动圆片设置在定环的上方,所述动圆片的下表面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连接有圆形塞,所述排气管下端开设有与圆形塞相配合的出气孔,所述动圆片上连接有伸长弹簧,所述伸长弹簧的下端与出气孔外侧的排气管底壁相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外保护管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耐腐蚀橡胶皮层。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耐腐蚀橡胶皮层的厚度为3~6mm。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输油管的内壁上喷涂有一层耐腐蚀漆层。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耐腐蚀漆料层的厚度为0.5~1.2mm。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U型底座的长度与外保护管相同,且沿与外保护管轴向每隔0.5mm处的U型底座两端就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凸柱插入限位柱插入孔和盲孔中时间隙中填充有耐高温密封胶。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螺丝和连接螺栓其中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油管安装装置对油管本体进行固定安装,当油管本体在受到外界冲击力时,其油管本体会被向下压动,此时活动撑杆将油管本体受到的冲击力转化成作用在活动撑杆上的力,然后活动撑杆推动两个限位滑块沿着限位滑槽向U型底座的两端移动,然后对缓冲弹簧进行压缩,从而有效化解了作业在油管本体上的冲击力,使得油管本体在受到外界冲击时,其抗冲击能力更强,有效避免了油管本体受外界冲击力引起的变形或损坏。2)本专利技术将油管本体设置为内外双层,其中内输油管主要用于输送油料,而外保护层主要起到保护作用,两者之间通过环形连接块进行固定连接,而本专利技术对环形连接块的特殊设计,能够使得环形连接块具有抗压、抗冲击能力,使其对两者进行连接时整个油管本体抗冲击性较好;另外,其内输油管两端的连接设置,在对相邻两个内输油管进行连接时,作业人员只需要将一个内输油管端部的环形插入块插入另一个内输油管端部的环形插入槽中,并使其上的连接孔对准,然后在使用紧固环固定在外表面,将限位凸柱插入对应的孔位中即可实现快速连接,并且还可以添加耐高温密封胶加强其密封性能,整个油管的连接步骤快速、便捷、效果更佳优异。3)本专利技术还在外保护管上设置一个泄压装置,其泄压装置的结构原理与单向阀相同,在内输油管长时间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本体(1)和油管安装装置(2),所述油管安装装置(2)包括U型底座(2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本体(1)和油管安装装置(2),所述油管安装装置(2)包括U型底座(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伸高硬度油田用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底座(201)的底壁左右两端上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202),所述限位滑槽中(202)中设置有限位滑块(203),所述限位滑块(20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件(204),位于所述U型底座(201)的上方设置有弧形油管托板(205),所述弧形油管托板(205)的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与每个第一转动件(204)相对应的第二转动件(206),所述第二转动件(206)与第一转动件(204)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撑杆(207),每个所述限位滑块(203)靠近U型底座(201)两侧壁的侧面上连接有缓冲弹簧(208),所述缓冲弹簧(208)的另一端与U型底座(201)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弧形油管托板(205)的一端面上转动连接有弧形夹紧条(209),所述弧形夹紧条(209)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一凸板(210),所述第一凸板(210)上设置有若干紧固螺栓(211),所述弧形油管托板(205)的另一端面上连接有与第一凸板(210)相对应的第二凸板(212),所述第二凸板(212)上开设有与紧固螺栓(211)相配合的圆孔(213);所述油管本体(1)包括外保护管(101)和内输油管(102),所述外保护管(101)放置在弧形油管托板(205)上,且通过弧形夹紧条(209)对外保护管(101)进行固定设置,所述内输油管(102)设置在外保护管(101)的内部,所述内输油管(102)的外壁直径小于外保护管(101)的内壁直径,且所述内输油管(102)的中心轴线与外保护管(10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设置,位于所述外保护管(101)和内输油管(102)之间内腔的两端设置有环形连接块(104),所述环形连接块(104)包括外环层(1041)和内环层(1042),所述外环层(1041)与内环层(1042)之间设置有蜂窝状加强肋条(1043),且所述蜂窝状加强肋条(1043)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耐高温密封胶;所述外保护管(101)的两端部均连接有管道连接法兰(1011),所述管道连接法兰(1011)的上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012),两个所述外保护管(10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法兰(1011)和连接螺栓实现连接,且在两个所述管道连接法兰(1011)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内输油管(102)的一端面连接有环形管道连接体(1021),所述环形管道连接体(1021)的外端面开设有环形插入槽(1022),所述环形管道连接体(1021)的外圆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柱插入孔(1023),所述限位柱插入孔(1023)的下端与环形插入槽(1022)相连通,所述内输油管(102)的一端面连接有环形插入块(1024),所述环形插入块(1024)与环形插入槽(1022)相配合,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正能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