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所述楼板采用带连接件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起吊,吊送至安装位置;步骤S2,在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对应的梁或结构柱上加工与连接件相适配的固定部;步骤S3,将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通过连接件与固定部的配合安放到梁或结构柱上;步骤S4,将步骤S3安放完毕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的连接件与固定部加固固定,完成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满足承载性能的前提下,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和极为便捷的连接方式,不但重量轻,强度高,而且易于装配,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建筑而言,具有现场现浇作业少,标准化程度更高,施工周期更短,更符合绿色建筑要求,更加节能环保等优势。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中高层装配式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建筑方式,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对于承载性能和自身重量都有较为严苛的要求,因而大量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蒸压加气混凝土等新型轻质建筑材料。目前,上述轻质混凝土建材主要用于墙板,而楼板等对承载性能要求极高的部件则并未使用上述材料直接预制。目前,采用混凝土的装配式建筑,其楼板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建筑方式。第一种是叠合板辅以现浇的方式,这种建筑方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具体是采用先预制一层钢筋混凝土板层,在板层上预埋设钢筋骨架并凸出于板层外。施工时先吊装装配钢筋混凝土板层,而后在预埋设的钢筋骨架顶部固定铺设一层钢筋网,最后以现浇的方式将混凝土倒入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层上,使其均匀铺满并没过钢筋骨架和钢筋网。待混凝土完成养护,则完成了整个楼板的施工。第二种是以钢结构的框架为主承重结构体,在框架内铺设轻质混凝土板的建筑方式。比如公开号为CN210263566U,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组合楼板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的框架为主承重结构体,在框架内铺设轻质混凝土板的,其核心是用工字钢构建承重框架,利用预先设置在轻质混凝土板的连接组件,在工字钢之间铺设轻质混凝土板,完成楼板的施工。然而上述几种楼板的施工均较为复杂。第一种方式需要将叠合板整体吊装,通过钢筋与梁之间连接,而后通过大量的现浇作业,完成施工,整体装配式程度较低。第二种方式则直接采用钢结构框架与梁连接形成楼板承重层,而后铺设混凝土板,用钢量较大,成本较高,防火性能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在满足承载性能的前提下,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和极为便捷的连接方式,不但重量轻,强度高,而且易于装配,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所述楼板采用配有钢筋桁架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所述楼板还包括有预埋在轻质混凝土板内,用于楼板装配的连接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起吊,吊送至安装位置;步骤S2,在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对应的梁或结构柱上加工与连接件相适配的固定部;步骤S3,将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通过连接件与固定部的配合安放到梁或结构柱上;步骤S4,将步骤S3安放完毕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的连接件与固定部加固固定,完成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钢筋或连接钢板或连接挂钩。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套筒。进一步,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上设置有用于楼板间拼接的榫卯构件。优选的,所述连接构件为榫卯构件,所述榫卯构件包括布置在轻质混凝土板两侧、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缘。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在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起吊前,先将单块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通过榫卯构件拼接成大块楼板。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在梁上加工的固定部为螺栓孔。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在结构柱上加工的固定部为带有螺栓孔、与结构柱固定连接的用于承托楼板的角钢或C型钢。优选的,所述螺栓孔为腰圆孔,所述连接件与固定部加固固定采用铆接固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楼板的直接吊装装配,无需现浇,极大减少了施工的现浇量,有效减少施工中的湿作业,施工难度和施工的劳动强度都大大降低,整体施工成本也较为低廉。2)本专利技术的可以依据建筑楼板的尺寸和形状采用拼接后吊装或者单块吊装的方式,施工方式极为灵活,整体运输和吊装都较为便捷。3)本专利技术采用极为简单的连接方式,解决了目前装配式建筑中楼板与梁和结构柱之间连接复杂、施工困难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拼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2、钢筋桁架,3、连接件,4、加强螺栓,5、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采用特定的楼板,所述楼板采用配有钢筋桁架2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所述楼板还包括有预埋在轻质混凝土板1内,用于楼板装配的连接件3。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起吊,吊送至安装位置;步骤S2,在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对应的梁5或结构柱上加工与连接件3相适配的固定部;步骤S3,将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通过连接件3与固定部的配合安放到梁5或结构柱上;步骤S4,将步骤S3安放完毕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的连接件3与固定部加固固定,完成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本专利技术的楼板可以采用以下的制造方法制造,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钢筋桁架2;然后,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的原料以原料配比投料后,制成混凝土混合泥料;而后,将钢筋桁架2通过插钎固定的方式以间隔叠放布置在混凝土模具内;而后,将泥料倒入步骤S3的混凝土模具内,压实成型,而后抽钎、脱模,制得混凝土粗坯;而后,将混凝土粗坯依据楼板尺寸要求切割,制得楼板粗坯;最后,将楼板粗坯进行后续处理,制得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所述的连接件3可以再制备钢筋桁架2时直接焊接固定或者采用其它固定方式固定在钢筋桁架2的两端。以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件3为连接钢筋或连接钢板。本实施例的楼板还设置了用于拼接的榫卯构件。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具体如下:首先,根据需施工建筑的图纸尺寸,在工厂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而后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通过榫卯构件拼接成为整体楼板。拼接接缝处可以用高强度的水泥粘接。然后,将楼板运送至需施工建筑所在地,通过吊机将整体楼板吊起,吊送至需安装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采用配有钢筋桁架(2)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所述楼板还包括有预埋在轻质混凝土板(1)内,用于楼板装配的连接件(3),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起吊,吊送至安装位置;/n步骤S2,在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对应的梁或结构柱上加工与连接件(3)相适配的固定部;/n步骤S3,将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通过连接件(3)与固定部的配合安放到梁或结构柱上;/n步骤S4,将步骤S3安放完毕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的连接件(3)与固定部加固固定,完成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采用配有钢筋桁架(2)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所述楼板还包括有预埋在轻质混凝土板(1)内,用于楼板装配的连接件(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起吊,吊送至安装位置;
步骤S2,在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对应的梁或结构柱上加工与连接件(3)相适配的固定部;
步骤S3,将步骤S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通过连接件(3)与固定部的配合安放到梁或结构柱上;
步骤S4,将步骤S3安放完毕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的连接件(3)与固定部加固固定,完成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连接钢筋或连接钢板或连接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螺栓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板的装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楼板(1)上设置有用于楼板间拼接的榫卯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克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神州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