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及其构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2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及其构造方法,建筑木模块结构,包括:钢梁框架、木墙板、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木底板和木顶板,木墙板安装在钢梁框架的上部,第一框架安装在木墙板的下端内侧面,钢梁框架顶部、木墙板下部以及第一框架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框架安装在木墙板上端内侧面,且第二框架通过螺栓与木墙板螺栓连接,木底板安装在第一框架的上部,木顶板安装在第二框架的上部,使木底板上的荷载通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匀传递到木墙板上,避免了木底板和木顶板局部受压,提高了建筑木结构模块的整体性和强重比,解决了木结构竖向及水平刚度按需调整的难题,从而实现该木模块结构可建造成多层甚至高层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及其构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结构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及其构造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模块化建筑是将部件装配集成的空间功能模块快速组合而形成的新型装配式建筑。在现有技术中出现多种关于模块化建筑的专利,例如申请号为“2016102321025”,专利名称为“一种箱式模块化建筑及其建造方法”;申请号为“2018200285989”,专利名称为“一种三维模块化建筑连接框架结构和结构体系”等,这些现有公开的专利多采用钢或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能够减震且绿色环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构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包括:钢梁框架、木墙板、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木底板、木顶板,所述木墙板安装在所述钢梁框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框架安装在所述木墙板的下端内侧面,所述钢梁框架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梁框架;/n木墙板,所述木墙板安装在所述钢梁框架的顶部;/n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安装在所述木墙板的下端内侧面,所述钢梁框架顶部、所述木墙板下部以及所述第一框架通过螺栓连接;/n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安装在所述木墙板上端内侧面,且所述第二框架通过螺栓与所述木墙板连接;/n木底板,所述木底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部;以及/n木顶板,所述木顶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梁框架;
木墙板,所述木墙板安装在所述钢梁框架的顶部;
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安装在所述木墙板的下端内侧面,所述钢梁框架顶部、所述木墙板下部以及所述第一框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安装在所述木墙板上端内侧面,且所述第二框架通过螺栓与所述木墙板连接;
木底板,所述木底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部;以及
木顶板,所述木顶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框架由钢梁组成,所述钢梁包括工字型钢梁、竖向钢板以及肋板,所述竖向钢板和所述肋板均插入所述木墙板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为由T型钢构件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T型钢构件包括T型钢和若干第一三角形肋板,各所述第一三角形肋板间隔设置在所述T型钢下翼缘和腹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为由L型钢构件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L型钢构件包括L型钢与第二三角形肋板,各所述第二三角形肋板间隔设置在所述L型钢的两肢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木模块结构可水平或竖直方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木模块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勇李柏强章婧陈原苏艳桃王嘉豪胡洋旸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