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526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它解决现有框架结构建筑的楼板结构存在稳固性不足的问题。本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用于实现楼层分层的楼板主体和连接于立柱上并能对楼板主体进行支撑的主梁,所述主梁的内部具有浇筑腔,所述主梁的顶部具有用于对所述浇筑腔进行浇筑的浇筑口,所述主梁的浇筑腔内以及立柱的内部均浇筑有填充料,所述浇筑腔内部的填充料、立柱内部的填充料以及所述楼板主体形成一体结构。本框架结构建筑具有整体结构稳定、抗震能力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框架结构建筑是近20年来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出的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其通过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成整体,共同受力、协调变形,从而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使得框架结构建筑具有承载力高、建造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框架结构建筑主要包括框架部分、墙体部分和楼板部分,框架部分通过由立柱和主梁构成,立柱对主梁进行支撑,而主梁对楼板部分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楼板部分实现建筑物的分层。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钢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制造方法(申请号:201310589811.5;公开号:103572874A),该钢框架房屋在浇筑混凝土现浇层之前,在两根需要建造楼板的钢横梁上铺设有多块预制板,铺设完成之后,再在预制板上按现浇板的制作方法浇筑混凝土现浇层,以最终形成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依靠该方法浇筑形成的楼板结构存在以下的不足:1、后期在预制板上部浇筑叠合楼板的过程中,会对预制板产生压力作用,然而预制板的两端虽然固定在钢横梁上,但是预制板中部悬空,因此在预制板上浇筑叠合楼板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预制板开裂的情况,最终导致叠合楼板的浇筑质量以及稳固性受到影响。2、该钢框架房屋采用矩形方管作为钢框架的钢横梁,该钢横梁强度较高,能较为稳定地支撑叠合楼板。但是,叠合楼板浇筑在预制板的表面,而预制板的两端通过栓钉与钢横梁固定连接,该方式建造形成的叠合楼板主要与厚度相对较薄的预制板来直接连接,因此叠合楼板稳固性较低、抗震能力不高。<br>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楼板的稳固性,常规的楼板加固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增大截面加固法。采用较为厚实的预制板,提升预制板的强度,以在预制板上浇筑楼板现浇层时避免预制板开裂,从而保证浇筑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楼板现浇层的浇筑厚度,以提升楼板整体的稳固性。2、预制板底部通过木工支架或者金属支架加以支撑,避免浇筑楼板现浇层的过程中预制板开裂,保证楼板现浇层的浇筑质量并提升楼板整体的稳固性。后期浇筑完成后,再将木工支架或者金属支架拆除。3、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建筑用的结构胶,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楼板底部受拉部位,来提高楼板的承载力和稳固性。该楼板加固方法在加固后基本不增加原构件的重量,且不影响结构外形,因此使用也十分普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一种框架结构建筑,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框架结构建筑的楼板结构存在稳固性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用于实现楼层分层的楼板主体和连接于立柱上并能对楼板主体进行支撑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内部具有浇筑腔,所述主梁的顶部具有用于对所述浇筑腔进行浇筑的浇筑口,所述主梁的浇筑腔内以及立柱的内部均浇筑有填充料,所述浇筑腔内部的填充料、立柱内部的填充料以及所述楼板主体形成一体结构。填充料通常为混凝土,而楼板主体也是混凝土浇筑形成。框架结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若干根立柱和若干根主梁搭建形成建筑的框架部分,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形成楼板主体的结构。本框架结构建筑通过采用内部具有浇筑腔的主梁,且主梁顶部具有浇筑口,使得在主梁上部浇筑楼板主体的过程中,可以同步向主梁的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同时立柱内部也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立柱内部的混凝土、浇筑腔内部的混凝土以及楼板主体形成一体结构,这样的方式使得楼板主体与立柱、主梁牢靠的连接在一起,楼板主体的稳固程度大大增加,同时大大提升了框架结构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在上述的框架结构建筑中,所述立柱呈管状,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主梁的端部固定插接的侧孔,所述主梁的浇筑腔通过侧孔与立柱的内腔相连通。通过设置侧孔,不仅便于立柱与主梁的连接,保证两者连接稳定。而且,侧孔的设置使得主梁的浇筑腔与立柱的内腔相连通,在向立柱内部和主梁的浇筑腔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立柱内部和浇筑腔内部的混凝土相互之间能进行流动,从而使两者内部的混凝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稳定性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楼板主体也是和主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处的混凝土同步浇筑形成一体的,因此也大大提升了楼板主体的稳固性。在上述的框架结构建筑中,各主梁围成一个或多个矩形框单元,同一矩形框单元上其中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之间沿该两根主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条,每根支撑条的两端分别搭靠该两根主梁上,每根支撑条均对楼板主体进行支撑。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条的两端均受到了主梁的支撑,而通过设置若干根支撑条,使得楼板主体不仅受到主梁的支撑,而且还受到了若干根支撑条的共同支撑,因此楼板主体的稳固性大大得到了提升。在上述的框架结构建筑中,所述支撑条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主梁为U型梁且该主梁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侧板连接在两块侧板的底边之间的底板,两块侧板的顶边之间的开口为上述的浇筑口,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搭靠在主梁的侧板的顶边上。主梁为U型梁,U型梁具有承受压力大、不易变形的特点。同时,U型梁顶部的开口沿长度方向连续延伸且开口宽度较大,能方便向主梁内部浇筑混凝土并保证浇筑的质量。将支撑条的端部搭靠在主梁的侧板的顶边上,结构简单且易于施工。在上述的框架结构建筑中,各支撑条相互平行,每相邻两根支撑条之间还设有呈矩形板状的免拆模板,所述免拆模板平行于支撑条的两侧边分别通过相邻的两根支撑条进行支撑,所述楼板主体浇筑在免拆模板的顶面上。本楼板主体在浇筑之前,通过每相邻两根支撑条之间铺设免拆模板,进而方便在免拆模板上部浇筑楼板主体,这样的方式省去了额外设置模板支撑构件来安装模板的工序,同时也省去了模板拆卸的工序,因此使得施工速度大大提升。同时,本框架结构建筑中,免拆模板在长度方向各个位置均受到了支撑条的支撑,使得免拆模板稳固性好,抗压能力强,在后期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免拆模板不易开裂,保证楼板主体的浇筑过程顺利,且浇筑质量好。在上述的框架结构建筑中,每相邻两根支撑条之间沿支撑条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有多块免拆模板,相邻的两块免拆模板的端面相抵靠。每相邻两根支撑条之间设置多块免拆模板进行拼接,这样单块免拆模板长度得以降低,使得免拆模安装较为方便,能提升施工效率。相邻的两块免拆模板的端面相抵靠,使得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不会从免拆模板之间的间隙向下溢流,使得楼板主体的浇筑过程顺利且浇筑质量好。在上述的框架结构建筑中,所述支撑条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条包括呈长条板状的顶部板体和对称设置的两块侧板体,两块侧板体的顶边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在顶部板体的两长边上,每块侧板体的底边上还设有背向另一块侧板体水平伸出的用于支撑免拆模板的翻边。通过设置翻边来对免拆模板进行支撑,提升了免拆模板的稳固性,进而方便在免拆模板上部进行楼板主体的浇筑。支撑条为金属条,制造方便且结构强度高,能更为稳定地对免拆模板以及楼板主体进行支撑,提升楼板主体的稳固性。在上述的框架结构建筑中,所述支撑条的两块侧板体均相对顶部板体倾斜设置且两块侧板体之间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1)、用于实现楼层分层的楼板主体(2)和连接于立柱(1)上并能对楼板主体(2)进行支撑的主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的内部具有浇筑腔(31),所述主梁(3)的顶部具有用于对所述浇筑腔(31)进行浇筑的浇筑口(32),所述主梁(3)的浇筑腔(31)内以及立柱(1)的内部均浇筑有填充料,所述浇筑腔(31)内部的填充料、立柱(1)内部的填充料以及所述楼板主体(2)形成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1)、用于实现楼层分层的楼板主体(2)和连接于立柱(1)上并能对楼板主体(2)进行支撑的主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的内部具有浇筑腔(31),所述主梁(3)的顶部具有用于对所述浇筑腔(31)进行浇筑的浇筑口(32),所述主梁(3)的浇筑腔(31)内以及立柱(1)的内部均浇筑有填充料,所述浇筑腔(31)内部的填充料、立柱(1)内部的填充料以及所述楼板主体(2)形成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呈管状,所述立柱(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主梁(3)的端部固定插接的侧孔(11),所述主梁(3)的浇筑腔(31)通过侧孔(11)与立柱(1)的内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各主梁(3)围成一个或多个矩形框单元,同一矩形框单元上其中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3)之间沿该两根主梁(3)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条(4),每根支撑条(4)的两端分别搭靠该两根主梁(3)上,每根支撑条(4)均对楼板主体(2)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为U型梁且该主梁(3)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侧板(33)和连接在两块侧板(33)的底边之间的底板(34),两块侧板(33)的顶边之间的开口(44)为上述的浇筑口(32),所述支撑条(4)的端部搭靠在主梁(3)的侧板(33)的顶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各支撑条(4)相互平行,每相邻两根支撑条(4)之间还设有呈矩形板状的免拆模板(5),所述免拆模板(5)平行于支撑条(4)的两侧边分别通过相邻的两根支撑条(4)进行支撑,所述楼板主体(2)浇筑在免拆模板(5)的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根支撑条(4)之间沿支撑条(4)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卜琴牛胜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