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52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它解决现有框架结构建筑的楼板结构存在稳固性不足的问题。本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用于实现楼层分层的楼板主体和连接于立柱上并能对楼板主体进行支撑的主梁,所述主梁的内部具有浇筑腔,所述主梁的顶部具有用于对所述浇筑腔进行浇筑的浇筑口,所述主梁的浇筑腔内以及立柱的内部均浇筑有填充料,所述浇筑腔内部的填充料、立柱内部的填充料以及所述楼板主体形成一体结构。本框架结构建筑具有整体结构稳定、抗震能力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框架结构建筑是近20年来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出的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其通过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成整体,共同受力、协调变形,从而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使得框架结构建筑具有承载力高、建造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框架结构建筑主要包括框架部分、墙体部分和楼板部分,框架部分通过由立柱和主梁构成,立柱对主梁进行支撑,而主梁对楼板部分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楼板部分实现建筑物的分层。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钢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制造方法(申请号:201310589811.5;公开号:103572874A),该钢框架房屋在浇筑混凝土现浇层之前,在两根需要建造楼板的钢横梁上铺设有多块预制板,铺设完成之后,再在预制板上按现浇板的制作方法浇筑混凝土现浇层,以最终形成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依靠该方法浇筑形成的楼板结构存在以下的不足:1、后期在预制板上部浇筑叠合楼板的过程中,会对预制板产生压力作用,然而预制板的两端虽然固定在钢横梁上,但是预制板中部悬空,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1)、用于实现楼层分层的楼板主体(2)和连接于立柱(1)上并能对楼板主体(2)进行支撑的主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的内部具有浇筑腔(31),所述主梁(3)的顶部具有用于对所述浇筑腔(31)进行浇筑的浇筑口(32),所述主梁(3)的浇筑腔(31)内以及立柱(1)的内部均浇筑有填充料,所述浇筑腔(31)内部的填充料、立柱(1)内部的填充料以及所述楼板主体(2)形成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1)、用于实现楼层分层的楼板主体(2)和连接于立柱(1)上并能对楼板主体(2)进行支撑的主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的内部具有浇筑腔(31),所述主梁(3)的顶部具有用于对所述浇筑腔(31)进行浇筑的浇筑口(32),所述主梁(3)的浇筑腔(31)内以及立柱(1)的内部均浇筑有填充料,所述浇筑腔(31)内部的填充料、立柱(1)内部的填充料以及所述楼板主体(2)形成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呈管状,所述立柱(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主梁(3)的端部固定插接的侧孔(11),所述主梁(3)的浇筑腔(31)通过侧孔(11)与立柱(1)的内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各主梁(3)围成一个或多个矩形框单元,同一矩形框单元上其中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3)之间沿该两根主梁(3)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条(4),每根支撑条(4)的两端分别搭靠该两根主梁(3)上,每根支撑条(4)均对楼板主体(2)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为U型梁且该主梁(3)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侧板(33)和连接在两块侧板(33)的底边之间的底板(34),两块侧板(33)的顶边之间的开口(44)为上述的浇筑口(32),所述支撑条(4)的端部搭靠在主梁(3)的侧板(33)的顶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各支撑条(4)相互平行,每相邻两根支撑条(4)之间还设有呈矩形板状的免拆模板(5),所述免拆模板(5)平行于支撑条(4)的两侧边分别通过相邻的两根支撑条(4)进行支撑,所述楼板主体(2)浇筑在免拆模板(5)的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根支撑条(4)之间沿支撑条(4)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卜琴牛胜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